浅析认知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论文_王丹丹

浅析认知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论文_王丹丹

(吉林大学,吉林省 长春市 130012)

摘要:隐喻频繁地出现于高中英语教材及历年高考英语试题中。因此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认知隐喻理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及增强其阅读能力对阅读教学意义重大。在英语中,语法隐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形成了一定障碍。对英语语法隐喻在阅读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主要可从建立英语思维方式、提升语篇分析能力、增强语体意识、培养元语言能力、营造阅读意境、增强想象力等六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认知隐喻理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在我国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教学与语法隐喻的结合还处于研究阶段,但英语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无可厚非,且目前我国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整体水平不高。而语法隐喻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英语阅读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其具备语篇意识。隐喻在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简单地被视为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法,只简单地出现在某些句子中或由某些单词呈现。实际上,概念隐喻体系体现了思维与语言的系统性,正如莱考夫所言,“隐喻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处角落,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体现在思维和行动中。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它能反映出人类的思维方式,概念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隐喻能力的内涵包括辨认、理解、使用和生成隐喻的能力,而形成这些能力的前提是概念隐喻系统性知识了解掌握。阅读教学是以了解文章主旨情感、培养学习者思维能力为目标,由字到句,由句到段,由段成篇的完整讲解过程,词汇和语篇的讲解是教师阅读教学中渗透隐喻知识的主要有效方式,对提高学习者隐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广泛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之一就是英语。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英语词汇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不能完全脱离隐喻认知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是提高词汇学习和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一、认知隐喻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语言中充满了隐喻。英国修辞学家 Richards曾经说过:“我们的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 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提出隐喻的认知观,指出隐喻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概念性。Lakoff 运用源域(source domain)与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来解释隐喻现象,他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解释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隐喻的中心是思维,可体现在单词、词组、句子及语篇各个层次。隐喻的心理基础是抽象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的基础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2](P67)。例如头是人体的一个部分,“头”映射到空间概念,指的是物体的顶部或前端,如 the head of the bullet,the head of the queue;“头”具备思考的功能,于是可有理智、思考和记忆等含义,如out of head,put our heads together。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隐喻角度来认知、联想,势必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促进作用。

二、认知隐喻观与阅读理解教学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从话语信息中建构意义的认知活动。美国心理学家 Goodman 认为,阅读是思想与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并提出在阅读进程中,读者根据其大脑中已有的句法和语义知识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3](P126-135)。目前英语阅读教学普遍现象是从词到句,对文章逐词逐句讲解,再逐段分析。这样做可能会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词语、句法,但学生已不是“读”文章,至少不是自主地读,是作为一名“听众”在参加阅读。学生没有主动地发挥其创造性思维,缺少自主预测、证实和修正。而且文章被支离破碎地分解,难以让学生形成连贯的语境意象图。过多地讲解、分析孤立的词汇、结构,将词汇结构作为理解的唯一前提,不管是什么文章均采取一个模式:细嚼慢咽,字斟句酌,自下而上,从词到句,文秋芳认为这种教学的作用是消极的[4](P64)。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阅读过程的本质要求,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斯坦诺维奇(Stanovich)在1980年提出,对阅读起作用的几个层次是词语识别、句法分析、语境知识等,这些层次相互影响[5](P33)。笔者认为要促进学生的阅读须从词汇、句子及语境三个层次入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适时提供帮助,而非全盘讲解,用隐喻的认知方法来指导学生的阅读。abcbn

三、隐喻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和意义

词汇是阅读的基石,没有足够的词汇量,空谈提高阅读是不现实的。一般高中学生因学习任务紧,科目多,不能广泛地涉及课外的阅读内容,除了课本上的词汇外,无从获取很多其他词汇。要冲破词汇限制,教师要传授一些构词的知识如前后缀、合成词等,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词汇能举一反三增加词汇量。为了更好地应用好已有词汇,隐喻的作用至关重要。莫伊指出,语言中的标准词汇,尽管使用范围很广、很细,但不能事先包括外部世界和人的大脑中的所有情景。如果不存在现成的词语就要借助隐喻,把较为具体、较清晰的源域映射到较为抽象的目标域上。传统的词汇学表明,多义词有多个有联系的意义。据统计,英语中词义的 70% 都是隐喻或源于隐喻。词典中每个词条所列的含义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最基本的是中心义项,是词汇原义,一般是具体的,人们最初认识的原始意义。其他的义项是由中心义通过隐喻映射派生来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内在的联系,让其产生联想,指导他们遵循隐喻思维的规律,根据隐喻认知模式由已知的词汇的本义推导喻义。这样不仅可从已学得的词汇出发大规模地扩大词汇量,而且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词汇的意义,增强对英语词汇的题解力,提高表达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隐喻的思维方法并养成了隐喻推理的习惯,为今后成功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隐喻对阅读句子的作用也很重要。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内在联系的分析,使之产生联想,充分认识人的隐喻思维发展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地认知,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英语中up和down可分别隐喻为情绪的高涨与低落,下列句子就能很快获得学生的认可: You are in high spirits.I’m feeling down .He’s really low these days.习语具有统一性和固定性,统一性既是其整体意义不能从组成的词汇意义中揣测出来,不是简单的字面意义的相加,学习理解起来就相对较难,如(显示胆怯);固定性即是各个组成部分固定,不可任意拆分或更替。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大部分习语的意义来源于人们自身经验和概念范畴,是人们隐喻思维的反映,概念隐喻是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如人们根据music show the white feather.Anger is heated fluid in a container.make one’s blood boil.make someone angry。这个概念隐喻,可以认识的意义就是这种隐喻式推导能帮助我们理解许多外延意义相似而内涵意义不同的习语。

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与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7](P64)。了解隐喻认知过程有助于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形成完整、具体的画面,从宏观上把握作者的思维进程,准确把握具体细节,可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隐喻不是词句的表层意义,应用隐喻认知能让学生不停留在语言表层的语义,能使之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

四、利用认知隐喻观营造阅读意境

认知隐喻可以在英语阅读中形成一种意境,增强阅读效果,在阅读相应的字、词、句、段、章时应具有强大的想象力,实现思维拓展和辩论能力的提升。在实践过程中,语法隐喻会对阅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语速产生影响,使读者读出 文章的味道,知道道“隐在何处,喻在何方”。从汉语学习的角度讲,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品味和表达的过程,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控制,可以使读者全身心融入其中。英语阅读也当如此。可以在阅读前播放我国多年的发展成就,设置背景音乐,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升、科技的创新、社会地位的改变、社会影响力的强化等多方面展示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形成阅读氛围和铺垫。然后带着思考、情感、想象等去阅读文章,调整对每个英语单词阅读的语气、语调和语速,“strong belief”要高亢和响亮,“peace”需要沉稳浑厚,准确清晰。这一过程中,语法隐喻可以从以下方面体现,“a”虽然是冠词,但是可以体现对这一梦想的专注、忠诚和坚持。“strong”进行了强调,意味着这一梦想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阅读模式和语法隐喻的使用,读者会在内心深处认识到“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正在致力于全球大国的建设,但是这一过程存在坎坷和困难,需要真心不改,矢志不移。这一过程中认知隐喻的使用寓情于景,寓意于文。英语认知隐喻属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将事件、活动、情绪、思想等转化为实体。在实践中,英语语法隐喻可以通过文章的内容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怀和历史背景,与此同时,语法隐喻的使用还可以增强读者的想象力。一些英语单词可以使用其他形式进行替换,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隐喻模式的使用则体现了一种思考空间的创造,只有留有“余地”,才能够令人对其产生好奇,并通过思考得出新的见解。例如,詹姆斯.E.扬《美国大屠杀纪念馆》:“The Holocaust Museum must take them back in time,transport them to another continent,and inform their current reality.”“大屠杀纪念馆一定能带他们回到过去”,这是一种肯定的语气,说明大屠杀带给人们那种难以磨灭的记忆,载他们到另一片大陆,告知他们现实。这就增强了引入和探索的情调,使所有人想象当时的场景,而“time”“reality”都是一种语法隐喻的体现,并没有直接说明相应的时间和情况,而是留有余地,使读者 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神秘,并为后续的文章内容形成铺垫,通过继续阅读全文,逐一揭开面纱,这两个词包含的层面较多,值得深入思考。

五、结语

从以上的阐述看出,把认知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把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严世清(2001)曾指出隐喻能力的培养对于外语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中可以积累大量的常规隐喻表达,并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些隐喻表达,在今后的写作中适当地使用隐喻化语言以达到较好的语言表达效果。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各种新奇的隐喻,对于新奇的隐喻则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联想,把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并置后想像出其相似性,即所谓的创造相似性,以达到理解隐喻话语的目的。在课堂上通过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多使用隐喻性语言,给学生提供隐喻思维的空间。通过上述做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最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认知隐喻理论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思维方式,对外语教学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将认知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在国内还是在探索和尝试阶段。我们更加清晰了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种思维认知模式,这种模式会促使人们从一个具体的、熟悉的领域去认知另一个抽象的、无形的领域的事物。隐喻的表达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给隐喻教学提供了教与学的机会。在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把握隐喻在英语表达和使用的特点,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单词的演变机制,拓展词汇量,充分理解句意,提升阅读和写作水平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创造性和联想性领会西方文化,同时提高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因此,隐喻认知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阅读材料适当地引入该理论,培养学生隐喻意识,提高学生隐喻能力,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乃至听说读写等整体英语水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2.

[2]Masumi A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an EFL Context——The Mental Lexicon and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of Japanese EFL students[M].Tokyo Toshindo Publishing Co.LTD, 2005.

[3]谭爽.莱考夫概念隐喻专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4]张祥云.人文教育: 复兴“隐喻”价值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5]周冠琼.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隐喻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天中学刊,2016(6):151-153..

论文作者:王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浅析认知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论文_王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