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价值论文_尹延华

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黑龙江嫩江 161400

【摘 要】目的:比较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血常规检验患儿,结合患儿的入院尾号奇偶数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检验结果、临床相关指标。结果:两组WBC、RBC、HB、HCT比较,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末梢血、静脉血,虽然均为血常规检验中常用的采血方法,但是应用后者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比较价值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blood and venous blood in routine blood test

Yin Yanhua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f Nenjiang Province,Heilongjiang Nenjiang 161400)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eripheral blood and venous blood in routine blood test. Methods:92 children with blood routine test in February ~2018 August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46 cases in each group.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test results and clinical related indicators. Results: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WBC,RBC,HB and H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the peripheral blood and venous blood are all the blood sampling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the blood routine test,but the use of the latter can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est results,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 words] peripheral blood;venous blood;blood routine test;comparative value

血常规检验,属于临床化验检查的主要项目,能够明确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情况[1]。末梢血、静脉血,均属于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规的采血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参照,本文重点比较两种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血常规检验患儿,结合患儿的入院尾号奇偶数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研究前,两组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不配合血常规检验患儿、严重肾衰竭患儿、精神障碍患儿、严重肿瘤患儿排除。观察组男性、女性各25例、21例;年龄搜集范围4~10岁,平均(7.6±0.5)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各24例、22例;年龄搜集范围4~11岁,平均(7.5±0.4)岁。两组血常规检验患儿临床相关资料,均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加以严格处理,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通过真空试管采集血液,前者采集静脉血、后者采集末梢血。采血后,轻轻摇晃试管血液,采血2h内使用血液分析设备“SYSMEX XS-500”,实行血常规检验。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检验结果(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临床相关指标(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1.0实行处理,计数资料经n进行表达。均数差方面,使用±表示;运用t方式,进行临床统计学方面的检验工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间的数据对比:P<0.05,即——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两组检验结果的对比

两组WBC、RBC、HB、HCT比较,差异性存在,P<0.05,如下表。

2.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MCV、MCH、MCHC、PLT进行对比,差异性突出,P<0.05,如下表。

3.讨论

血常规检验,属于临床方面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明确患儿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数值[2]。实际检验期间,血常规标本采集方法,会对检验结构构成直接的影响,故此临床方面需寻求一种安全、可行的采血方法[3]。临床多采用静脉血采血方法、末梢血采血方法,这两种采血方法中,末梢血采血位置比较特殊,血液样本多经毛细血管、细胞内液,以及组织间液和动静脉血等构成。为此,采集血液时不会促使患儿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同时可提高患儿的依从性[4]。静脉血温度较高,患儿能够做出最真实的反应,检验具有重复性佳的特点。在相同的环境和温度下,末梢位置血液循环特性稍差,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容易发生溶血情况。因为为末梢采集血量较少,并且出血的速度较慢,因此容易发生采集血液困难问题。微血块形成/组织液混入条件下,末梢血无法准确的反映出患儿全身循环血液状况,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法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同时,末梢血采集时间非常长,容易出现血液标本防止时间过长所致溶血问题,这时趋于血钾升高的基础上,使得凝血因子失去活性。末梢采血时,需要反复进行挤压处理,以此获得足够的血量。此时,组织易于渗入到血液标本中,出现白细胞计数下降、白细胞破裂,以及采集标本被稀释等现象[5]。白细胞形态,受到离子浓度、渗透压,以及PH值等影响,形成微凝血块,使得血小板聚集、红细胞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由于末梢血会容易受到环境因素所影响,所以检验结果中白细胞数值、静脉血标本白细胞数值较高,变异系数和静脉血较大。由此说明,相同环境及温度下,采集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因为静脉血多来自人体肘静脉位置,不会受到环境因素所影响,所以能准确的反映出患儿的全身血液循环状况。静脉采血方法,还可防止出现患儿情绪不稳定、进针过深,所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情况。末梢采血多通过棉签擦拭消毒,一些棉签上的纤维会进到计数系统中,导致计数微孔、管道发生堵塞。但是,通过静脉采血方法处理,能避免发生上述现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检验结果、临床相关指标比较,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由此能够看出,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血采血方法,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和准确,为临床方面提供有利的依据。

总而言之,末梢血、静脉血,虽然均为血常规检验中常用的采血方法,但是应用后者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智刚,李小蓝,李启欣,朱嫦琳.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01):99-100.

[2]金秀华.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观察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07):848-849.

[3]何新民.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12):43-44.

[4]赖清连.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9):97-98.

[5]王冰斌,周艺燕.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研究[J].中外医疗,2015,34(29):186-187+190.

论文作者:尹延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价值论文_尹延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