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论文_张微微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论文_张微微

黑龙江省农垦土地估价事务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土地资源却越来越稀缺,加之部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地矛盾。对此,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土地资源管理,积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

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能够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生产资料。不过,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加快却为土地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这对如今的土地评价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可以说,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作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一个分支,既能权衡土地资源是否达到合理利用的评判标准,又是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对土地利用的评价,将对待土地的伦理行为纳入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全面地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方式做出评价,从而合理、高效地指导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土地规划管理现状

土地规划,就是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水、田、路、村、林等进行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耕作效益,从而使有效耕种面积增加。目前,土地规划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土地规划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1土地权益不清,纠纷不断

土地规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土地产权问题,土地产权直接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而土地规划需要对土地的产权进行重新认定,由于部分政府官员不重视产权问题,农民参与土地规划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地区土地权属混乱,权属记载模糊,导致土地规划过程中纠纷不断,甚至引发流血事件。

1.2追求形象工程,面广质差

在土地规划过程中,部分政府官员为了提高政绩,把土地整体当成形象工程,只重视土地规划的数量,而不重视土地规划的质量,导致土地规划面广质差,土地规划无法发挥实际作用。由于政府简单的扩大耕地面积,对土地进行随意处理,导致很多原本优质的土地遭到破坏。

2促进土地规划管理的有效对策

2.1编好土地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土地资源却越来越稀缺,加之部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极大加重了人地矛盾。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务必做好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工作,确保土地资源在管理与利用方面,均能以规划为起点,实施总体部署,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带头”作用,从而严令禁止擅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行为,合理建设公共用地,形成人口集中于城市,住宅集中与社区,工业集中于产业基地的局面,从而保证每一寸土地均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不断加强对土地管理与合理利用的监察力度,坚决惩治土地违法行为,对于知法犯法者,应坚决追求其民事责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应用遥感技术,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遥感技术于本世纪的六十年代才逐渐发展的综合性技术,它主要是应用于飞机、火箭以及卫星空间技术中,把卫星、空间站、航天器等作为遥感平台,通过一个新高度与新视角观测地球,然后再借助光学、紫外线、电子光线、微波计算机等技术进行信息地处理,从而便于人类探知与鉴定所要研究的对象性质,遥感技术所具有的主要优点:快、遥、广以及感;目前,在土地规划的工作中,也可以采用遥感技术进行资源的调查与监测工作,首先,遥感技术能够在土地的利用中,实施动态化的监测,从一九九九年开始采用这种高分辨率以及多时段数据收集的卫星,在开展全面性的国土资源规划中,采用遥感技术加强监测,这对建立全国性土地的监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全国许多城市中,普遍地采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每一寸土地,尤其是对耕地规划中,需要做到切实地保护以及合理利用国家的每寸土地,从而使得土地规划的工作能够有效地开展。

2.3调整土地种植结构,提高管理力度

农村土地种植结构往往比较单一,所以进行农村土地规划时,应调整农村土地种植结构,将零散的土地连成整体,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眼光应放长远,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规划是不是能有长期作用,使土地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用。土地规划技术落后是影响土地规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有效改善土地规划现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与农民群众进行良好沟通,加大项目投入,不能舍不得资金,建立合理的资金投入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土地进行精细化管理,保障土地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3土地资源管理对策

3.1制定并完善土地法规体系

在我国关于土地方法最为完备的法律就是《土地法》,对土地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进行的系统的规定。但是,因为土地管理中涉及的内容很复杂,即使是法律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审批和综合治理等方还有待完善。所以,再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完善土地法规体系建设。现阶段,国家已经对相关方面的法规做了初步调整,在试运行阶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3.2建立健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能够顺利进行土地的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把现阶段的土地无偿使用后转变为有偿使用,还要以书面的形式明文规定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依据,合理明确土地的市场价格,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土地使用费用,还要同用地的单位经济相联系。采用这样的管理办法,能够对用地单位在进行土地使用的时候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避免占用土地过多,有利于国家限制对于土地的过度征用,实现土地的合理流转,为土地资源的管理提供帮助。

3.3土地转型与城市扩展问题

实现土地升级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农民耕地的保护,在我国农民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是使用耕地最直接的人群,传统的耕地管理方面,没有实现对耕地的优化管理和实施登记,容易造成土地的流失。对土地实施转型,能防止出现土地变更,使人口的发展趋于稳定,稳定的耕地还可以保证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更多人的生存得到了保障。此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城市的面积毕竟有限,不可能容纳所有人,怎么样才能防止农村人口大批量涌入城市也成为棘手问题。因此,可以在不影响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在城市周边进行土地收购,方便进行资源整合,在合适的时候转给用地单位,可以保证对征地的发展要求。

3.4开展全民性土地及土地资源保护教育

目前,我国人民群众在对土地的科学认识与利用方面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大多数人对土地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储备与使用审批方面,在这种现状下,要想做好土地资源管理与使用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能够充分了解土地在人类发展与生存中的作用与地位,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更加重视生态建设、自主保护土地资源,由此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总之,土地作为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且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唯有尽可能的节约土地资源,才可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节约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无论何时,都应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并加强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审批与监督。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樊万选.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J].河南国土资源,2016(3):10-12.

[2]郑蕊.浅谈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1):32-34.

论文作者:张微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论文_张微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