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
具体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浇筑量、体积上有着显著体现。普通的混凝土浇筑量、体积都比较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体积大小,以及直径都要在1m以上。基于现有施工环境来讲,在具体施工中,不仅要实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等级、强度要求,以及抗渗性能方面的各项要求,对因为水化热而产生的温度差也要采用有效措施给予严格控制与妥善处理,以此来为各环节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设计构造
当前建筑项目中施工需要大量的混凝土作为基础材料。在大体积的混凝土设计构造的讨论过程中,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就要针对大体积的混凝土特性进行更加全面的认知。积极的学习相关的知识,结合施工的特点进行细致分析,进而保证大体积的混凝土基础设计可以满足项目的建设需求。要遵守相关行业标准及施工标准,大体积的混凝土设计构造要根据实际的工作状态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在水平施工缝的宽度确定上就可以进行差异化选择。强调混凝土施工过程温度裂缝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水平能够满足钢筋捆绑的模块体系的施工强度要求。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对于模板等基础设备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可以结合模板的种类,灵活的进行施工技术的变更。对于模板的特性以及保温性能进行确定,降低外界因素对于混凝土的影响程度。采用保温措施,可以选择保温性能更佳的木质模板。
2.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2.2.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更多的采用的是分层浇筑的方式,或者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推移式的浇筑方案。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强调施工缝的设置。要确保施工流程满足相关的步骤和工序,并确定混凝土的摊铺厚度。针对不同型号和种类的振捣装置的性能进行探索,结合设计的浇筑效果选择适宜的设备。在进行机械泵设备进行混凝土的传输过程中,保证铺设的厚度不能超过600mm。实际上建筑施工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效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浇筑的时间间隔和效率等。对于浇筑施工进行全面管理,避免各层之间混凝土间隔增加的情况出现,否则会使得浇筑质量降低。在浇筑设备选择以及施工工艺的确定层面,要积极的学习和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如施工之前的预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确保不会出现浇筑时间间隔较大的问题。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和外界因素都会对于浇筑的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这时就需要遵循施工缝的形式进行方案的合理选择。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已经摸索出施工现场考核、评价体系,但是实际的工作效果仍是强差人意。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浇筑技术的使用效果和理论成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尝试推移式浇筑方案。
分层混凝土的浇筑也是现阶段建筑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方式,自身的管理体系和施工方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成熟,分层浇筑不仅有助于混凝土后续的振捣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的扩大结构的散热面积,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中温度控制的具体要求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施工阶段,需要对于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和控制,这样就可以减少缝隙的出现。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及时的对于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测量并将其记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数据的分析归纳,积极的采用更具针对性的养护工作,逐步的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在建筑施工的温度测量的过程中,要对于混凝土的每一个分层温度进行差值的统计和分析,并针对温度的性质和数值变化进行总结归纳。另外,在温度的测量过程中,电阻性温度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混凝土温度测量工具,不仅帮助施工人员更简单的找到测量点,还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保持15天以上,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要保证一定的湿润度,这样就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变化程度。
3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3.1温控施工
为对混凝土内外温差(25℃)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产生混凝土裂缝,应做好温控措施。该工程选取PVC管进行测温管制作,17mm为其内径,选取胶布密封管下端。为避免塑料管出现变形情况,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插入一根A14钢筋,并密封塞紧管口。且在上层钢筋网片点焊镀锌管(30cm),作为表面温度测量点。完成混凝土浇注作业6~10h后即可进行测温施工。要求2d内相隔2h进行一次测温;3~7d内相隔4h进行一次测温;7d以后相隔1d进行一次测温,14d后即可完成测温作业。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时,即可结束测温作业。测温施工中要求做好详细地记录,确保测量准确无误。完成每次测温作业后,应进行温度-时间曲线的绘制,要求及时将数据向技术负责人反馈。
3.2振捣
振捣施工后,应及时将气泡、泌水排除,保证混凝土具有较高密实度,提升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混凝土养护施工中应选取科学有效的表面保温措施,要求在终凝后、硬化前,将一层塑料布覆盖到筏板上,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且在14d以内控制养护期。
3.3浇筑
在浇筑作业开始之前,施工人员应掌握相关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施工操作行为,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同时对混凝土的泵送设备进行试运转,保证其运转正常之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应保证每层浇筑的厚度符合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偏差应控制在5mm左右。在混凝土泵送时禁止加水,影响其性能和坍落度,由专门的人员采用混凝土坍落度检测仪对坍落度进行定时抽查,确保坍落度符合相关的施工标准。
4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施工人员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明确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点和关键技术,用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施工工序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通过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品质及使用安全性。分层浇筑和后浇带施工的详细开展过程都将直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效果,为保证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应在各环节中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和流程管理制度,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充分强化施工技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黄义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分析[J].科技风,2019(4):102.
[2]郝俊明.刍议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7):25-26.
[3]顾思阳.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0):3-4.
论文作者:孙启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测温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温度论文; 测量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