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式强夯在路基利用石方填筑中运用论文_侯明扬

拖式强夯在路基利用石方填筑中运用论文_侯明扬

云南第三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昆明 650228

摘要:在填筑石方路基的过程中,拖式强夯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对路基进行强夯处理,来促使路基的稳定性及承载力得以提高,由此规避沉降问题的出现。本文特从路基石方填筑的实际特点出发,针对拖式强夯在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价值做出探究,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关键词:强夯;路基;石方填筑

前言

强夯是指通过起重机械将夯锤吊起并使其自由下落的一种施工手段,主要是对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振动能量进行利用,由此对填料形成相应的压缩作用,从而使地基稳定性及强度得以加强。基于这一方法施工便捷度较高、功效较强的特性,在路基石方填筑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施工效率、质量的提升带来了较为便利的条件。笔者现从自身认识的角度出发,对拖式强夯在路基利用石方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如下。

1.拖式强夯的施工工艺

1.1施工概况及设备

本研究特以滇中新区嵩昆路工程为例,基于该工程区域内石方料较多的特性,特以拖式冲击压路机实施路堤压实。实施拖式冲击碾压的路段为K17+400-K17+500,全长为100m,宽度为40m,石料的抗压强度在73~80Mpa之间。正式开始进行施工操作前,应对施工设备的完善性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首先,履带式强夯机作为主要设备,主要构成部分为铸铁圆台形夯锤,从夯锤的基本参数来看,其重量约在15t左右,锤底直径为1.8m,且底部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共4个,相互之间的间距相等,为上下贯通形式,直径为150mm。设置通气孔的意义主要在于进行夯击的过程中可对空气形成的向上托力及地面吸附力形成一定的削减作用,由此对夯击的功效形成保障[1-2]。应用履带式强夯机的过程中,应将最大的提升高度设为20m内,并为其做好自动脱钩装置的配置。另外,装载机、推土机以及摊平碾压设备等其他设备也应当准备到位。

1.2技术参数设置

在确定强夯技术参数时,可从几个不同的层面出发,并通过试夯来对相应参数进行检核,同时根据检核结果做出适当修正[3-4]。首先,在单点夯击能方面,应当以设计加固深度为基准,在加固深度为4m的情况下,将单机夯击能确定为2000kN•m。进行第5遍冲击碾压后,即可开始检测沉降差,并以每5遍为间隔实施1次检测操作,15遍后,即可开始检测孔隙率,同样以每5遍为间隔实施1次检测操作,冲击碾压次数共为30遍。另外,在填料粒径方面,应以夯锤直径为基准,将填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其3分之1左右即可。最后,在夯层厚度方面,应以所选的夯点间距、夯击能及夯击遍数等参数为基准,以每填筑4m进行一次强夯的频率为宜。

1.3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相关要点

进行强夯施工的过程中,应当予以重视的相关要点相对较多,笔者现以分点的形式将其概述如下:(1)进行单点试夯时,应当首先对最佳夯击次数、夯击能及有效的影响深度、范围等情况进行确认,并根据上述几项参数对夯沉量与夯击次数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行描绘,同时还需描绘出夯坑与夯击次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另外还需对设计的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施工技术的相关参数做出合理调整,为后期施工操作提供可靠指导。(2)实施夯击操作之前,应当利用推土机对层面实施推平操作,将场地的整体平整度控制在不超过10cm的范围之内。随后即可通过全站仪进行放样布点,并将夯点画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强夯机准备到位后,应以试夯阶段确认的夯击次数为基准,以由内向外的顺序完成单点夯击操作,随后通过水准仪对最后两击的夯锤顶面高差进行测量,直至确认其沉降差控制在不超过5cm的范围之内,即可向下一夯点进行移位,以此类推。最后将夯机向场外撤出后,再以推土机将松散状态的填料推平即可。(4)采用级配填料将夯坑补平,再实施低击能单点满夯(1~3遍),即可完成。(5)一层的夯击工作实施完毕后,对路基中线及标高实施常规检测,同时对各项施工工序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6)最后,还应于强夯操作实施完毕后,对路基的相关指标(变形量、承载力)进行检测,直至与相关标准规范相符。

2.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在应用强夯法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予以足够重视:(1)在进行强夯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认识到,强夯并不能完全取代路基填筑过程中的压实施工操作,而应将其作为填筑完成后的加固补强这一工序进行运用。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不可省略试夯这一步骤,并通过对试夯工序的利用,来对正式施工技术的具体参数进行确认,由此对相关参数的可靠性形成保障。(2)进行单点试夯的过程中,应对前后两击的沉降差进行有效检测,并注意将夯锤的顶面高作为主要测量方向,而非夯坑高差。(3)实施强夯作业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确保夯位的准确性,以免直接对后续操作的质量构成不良影响,同时还应注意落锤的平稳性,以将夯击的施工质量控制在最优化状态。此外,如在夯击的过程中出现坑底倾斜等容易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还应先以碎石进行补平,随后再次实施夯击操作。在夯点偏位较大的情况下,应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并实施补夯操作。(4)单位面积夯击能即指夯锤底面积与夯击能之间的比例,在这一方面也应严格做好控制工作,以对夯击质量形成切实保障。首先,应当避免单位面积夯击呈偏小状态,以防止对其加固效果造成负性影响,同时也应避免呈偏大状态,以防止反效果的形成。通常情况下,单位面积夯击能应当控制在300kN•m/m2~300kN•m/m2的范围内。(5)进行强夯施工的过程中,在填料为土的情况下,便应在第一遍夯击操作完成后,以试验结果为依据,进行适当的时间间隔,随后再继续进行后续夯击操作。通常情况下,以土的具体性质、含水量的差异等因素为基准,间隔时间约可控制在4~10日的范围内。(6)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也是应当注意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施工现场周围存在住宅或其他设施等,便应于施工现场周围进行相应监测点的设置,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还应做好防振、隔振等操作。为尽可能地将强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可考虑采用挖减震沟的方式进行处理。另外,施工现场还应以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指挥,同时还应确保指挥信号的清晰性与明确性,由此为操作人员的具体操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7)为对现场人员的安全形成保障,首先应当向全场工作人员配发安全帽等防护工具,同时设置严禁站在夯锤下方及起重臂下方的警告标识,将全体人员控制在夯点6m以外的方位,以规避飞石等物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8)最后,对于强夯设备的完整性也应予以足够重视,可通过加大检查力度、定期检修维护等形式确保相关设备处于可正常工作状态,以防止因设 备引发的安全事故出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石方填筑路基的施工过程中,以强夯法进行施工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进行应用。在应用该方法施工的过程中,除应充分遵循相关标准规定之外,还应不断结合现有的施工经验,对可能存在的施工漏洞进行填补,由此实现强夯法功效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叶秀强,杨继文.强夯在市政道路工程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18):36.

[2]袁海平,韩治勇,石贤增,等人.强夯法在皖江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6,45(66):50-54.

[3]来洪彬.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9):222-223.

[4]张正勇.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5):187-190.

论文作者:侯明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拖式强夯在路基利用石方填筑中运用论文_侯明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