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真情播报乡土--对近五年来大中学生“三出乡”的回顾_农民论文

学生真情播报乡土--对近五年来大中学生“三出乡”的回顾_农民论文

学子真情播乡土——大中学生“三下乡”五年回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年论文,乡土论文,学子论文,大中论文,三下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月10日,中宣部、团中央等宣布,今年暑期将有50万名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一股下乡热潮将在神州大地再次掀起。

大学生志愿者坚实的脚印

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共同组织的。仅去年暑期就有218万名大中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有16200支服务队投入服务,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服务农民、服务农村,形成燎原之势。

综观近几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演变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发展脉络。早在1994年新春之际,首都大学生就率先开展了“’94新春热心行动”,在铁路枢纽城市的火车站、铁路沿线开展志愿服务,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进入暑期,万支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服务。1994年9月团中央、全国学联成立了中国大中学生志愿服务总队,大学生志愿服务走上了规范的轨道,首批加入总队的大中学生志愿服务队达203支。

1995年暑期,全国大学生开展了“中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行动”,全国30个省区市的50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和近100万名中学生志愿者参加了这次活动,近500万名农民通过这次活动接受了扫盲和科技文化培训。

1996年暑期,“大中学生志愿者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行动”继续进行,同时开展了“大中学生社区援助月”活动,全国近50万名大中学生深入街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区援助服务。

1997年,大中学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共为农民演出6000多场,建立乡村科技图书站1697个、举行农村发展讲座3640场,为103万名农民进行了简单医疗体检……

父老乡亲的赞誉

安徽农业技术学院学生邹智在临泉县服务时,发现了棉田里提前两个月出现了红蜘蛛,他及时向镇领导提出建议,并指导棉农科学喷药。县政府知道后,对防治红蜘蛛病进行了全县紧急动员。据专家测算,此举使全县农民至少减少损失50万元。

像这样的例子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不胜枚举,大学生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服务农民,不仅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也为农民自身的生产生活服务。

大学生“三下乡”还给农民们带来了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河南大学组织了由80名艺术学院、文学院和体育学院的师生组成的艺术团,到三门峡市渑池县为数千名群众进行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农民们都说好久没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了。据统计,像这样的文艺演出仅去年就有6000余场。

“这段经历是一笔宝贵财富”

大中学生“三下乡”不仅使大学生了解了农村和农民,为农民办实事,同时还在实践中使自身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下乡的日日夜夜是辛苦的,但收获是幸福的。徐州师范大学的匡艳丽说:“社会实践的确很苦,但苦中有乐,我们为农民能看到精彩的节目而乐,为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而乐,为彼此加深了友谊而乐,也为在实践中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而乐。社会实践的收获将成为一笔财富永远伴随着我。”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参加过“三下乡”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普遍在思想上更趋成熟。一位“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的带队老师说:“对大学生把学邓小平理论与下乡活动结合起来,教育效果十分显著。”一位志愿者说:“下乡的经历使我更深刻地领会到了党的十五大的精神实质,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了感性的把握,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更加信服。”

7月暑期日渐临近,今年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大学生“三下乡”正待出征。

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对大中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非常重视。中宣部秘书长高明光说:“大学生三下乡,同农村结合,同农民结合,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很好,这个做法体现了我们党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结合的一贯方针。这个道路,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路,是一条必走的路。”

标签:;  ;  ;  ;  ;  ;  

学生真情播报乡土--对近五年来大中学生“三出乡”的回顾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