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我国相较于西方,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开展较迟,但研究成果依旧比较丰富,加上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大为支持,因此保护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笔者就根据已有的案例研究,依据保护方向不同,将传统村落保护模式分成以下三种。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模式;历史文化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传统村落发展至今得益于其得田独厚地自然环境和源远流长地历史文化背景。传统村落作为这一农业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就地保护模式
整体格局是由建筑空间、内部环境、街巷小道、周遭绿化等多种空间组成的最完整的格局,就地保护主要就是在保护的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传统村落整体风貌与城市相比具有很多独特性,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产业经济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就地保护模式主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个例村落的整体风貌特征,提取整体所显现的区域化、差异性,了解主体风貌框架,就地保护。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多以原住民践行保护,多年来一直是活态的文化。生态博物馆式是一种与其他文物保护不同,以村寨社区为单位,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目前,我国已建成的生态博物馆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其保护的内容多与农业文化遗产有关,不仅传承了农业文化,而且促进传统村落的复兴发展,将文明与历史遗存均纳入被保护范围,同时生态也涵盖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诞生于法国,中国人去西方考察学习后,将这一模式引入国内,典型的个例就是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这是一个在文化原生地建起的博物馆,强调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弥补传统博物馆的缺陷,成为亚洲第一。被誉为“中国生态博物馆之父”的胡朝相在1995年春天发现梭嘎这个世外桃源,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如今来看都具有很高规格的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虽然梭嘎博物馆给当地村寨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政府一手包办,在国外资金链断了之后,这所博物馆还是比较艰难地维系的。对于在国外非常成功的生态博物馆模式在中国实践起来却是如此艰难,一直是学者所探寻的问题,难道只有在发达国家这个模式才能实现?对于生态博物馆如何实现本土化,这一外来模式如何在尊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规律过程中达到预期结果,落地生根,仍然考验着中国。
二、异地搬迁保护模式
异地搬迁模式又称拼接模式,主要针对文物建筑比较分散的村落而采用的一种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在学术界依旧存在较大的争议。这种模式的主要方法就是将一些文物单体或构件搬至一处,建立一个新的历史地段进行保护。传统村落是具有生活生产形态、活态传承的文化遗产,是农耕文明深厚积淀的产物。山西民间鳞次栉比的传统村落是文化历史的延续,对于这些分散传统村落如何保护修复的问题一直是为人所思考。有着“中国民间故宫”之称的山西王家大院绝对称得上民居中的巨无霸等级,它拥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王家大院是1976年由王汝成和王汝聪两兄弟修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可否认,王家大院的修建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对周围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前几年,成龙将自己购买的4栋安徽古建筑捐赠给外国一高校,引发网友讨论。在外地人看来,这些古建筑躺在原驻地为蚂蚁,还不如让世人欣赏,但是当地人认为,这些建筑脱离了周围的山水自然以及历史人文环境,仅仅成为一件文物,就如丢了魂的人,失去原真性,韵味也不再完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旅游开发保护模式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可以说进入全民旅游热潮时期,特别是自驾游、自助游、乡村农家乐形式深受欢迎,很多偏远的传统村落由于其独特宁静又充满神秘的气质吸引一大波游客。正因如此,才让政府、企业等意识到传统村落的经济价值,选择以旅游开发模式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实现双赢。
(一)政府主导式
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开发模式是指由政府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村落的运营和管理,管理权和经营权都由政府掌握,对村落进行保护开发,其中所产生的经费全由政府负担。曾是明朝年间风光一时的李氏大族定居村落李氏古村,位于常熟名镇唐市,地处非风景名胜区,几乎没有游客,如今的李氏仅仅剩下139户住户,且多为老人的旧宅,年轻人基本都外出谋生,老街里很多店铺都已不再营业,商业街也是一副破败萧条的景象。由于外出空巢现象严重,早年间由政府主导出面对李村现状进行保护修复,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李村的历史文化。李市如此破败,为何还能引起政府重视,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大概就是她的这种独有的沧桑感,可以让游客回到千年前的江南,同时还能尝到最正宗的枣糕。李村没有大型的古建筑,也没有著名的历史名人,难得一见的清澈河水和简单古老的石驳岸以及与生俱来的安宁气质成为她的名片。街道两边的建筑虽然破旧,但没有倒塌之象,加上有老人居住,和很多为了保护古村落将原住民搬迁,只留一座孤城有很大的不同,原汁原味的江南古村已经所剩无几,笔者不希望开发商开发,让这样的村落失去原味,但村落的保护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村落的发展会失去可持续性。
(二)村集体开发式
村落中的村民和村集体作为直接利益主体自发筹措资金并对村落进行开发保护的模式就是村集体开发式。传统村落的特征在于村落生态环境优美,最重要的是天然的、原生态的乡土气息浓郁,且建筑风貌独特,大多为传统老院落,风貌结构保存完好,加之村落空房率高,闲置农宅很多,这就为打造乡村度假综合体提供先天条件。通过对乡村闲置的农宅统一收租,并根据当地周围地势环境,塑造独特的乡村度假区。乡村度假,植根于乡村生活,当地村民可通过房产、土地等方式参与入股,这种集体开发的方式激发村民参与保护的热情,同时带动了当地就业,实现了持续参与发展。兰溪诸葛村也是村集体开发的典型代表,兰溪在保护过程中,注重挖掘和传承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立专项资金,发动村民不断发掘村庄历史文化,组织修编村普工作。兰溪在传统村落保存相对完整的基础上,尊重自然,通过合理规划,建设新村。经营方式上,诸葛村实行“村委会+旅游公司+文物保护管理所”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下,诸葛村的村落发展迅速,传承了文化旅游。诸葛村成功的案例,并非所有的传统村落照搬这种模式都能取得成功,这种模式需要强有力的村委会班底,如若缺少专业的指导,很容易陷入误区。
参考文献
[1]董雷,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以杭州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6,4,8-9.
[2]兰溪“多能造血”实现古村落保护开发[M].金华日报.2016,7,8.
[3]林喜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规划与设计.2016,(23):128-130.
[4]张伟平.杭州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3):22-27.
[5]李枝秀.古村落保护模式研究——以江西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2,(1):238-240.
[6]戴宏.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发展[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7-60
论文作者:吴成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6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