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论文_艾比布拉?玉苏甫

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论文_艾比布拉?玉苏甫

新疆前昆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图木舒克 843900

摘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的增多,社会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由于我国地震频发,人们对建筑抗震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已经成为影响建筑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抗震技术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修建了很多不同规模的建筑,以此满足人们生活以及办公的需要,但是我国很多地方接近地震带,发生地震灾害的风险较高,所以施工单位需要对目前应用的抗震技术进行研究,从而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依照抗震技术要点做好建筑整体的抗震处理,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减轻地震灾害给建筑结构以及使用者造成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威胁。

1现代建筑工程中抗震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地震多发国家,地震区域分布较广,强震频繁发生,有许多的城市位于地震区域,因而房屋地震防治工作也显得尤其重要。2008年的汶川地震造成倒塌房屋超过500万间,死亡人数近7万人,其中大多数人员伤亡是由于房屋倒塌造成的。由此可见,地震灾害的损害是由于地震波对建筑整体稳定性的破坏造成的,所以房屋建筑抗震技术的运用和推广的重要性便可想而知。在近些年地震频繁发生的背景下,世界地震多发国家对于建筑工程抗震技术的研究都越来越加以重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日本,在建筑工程抗震技术的研究处于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在现实建筑工程中,关于完善抗震工程性措施,开展隔震减震技术研发,对于有效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世界各国在房屋建筑建设质量的管理上都加大了监督力度,严格防范由于质量的问题导致房屋不稳固的问题。而在建筑地基的科学规划、房屋结构的合理选择、抗震材料的运用、建筑隔震技术的使用等方面都已经在逐步推广和落实。

2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原理

地震期间,地壳的运动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地震波的传播会引起周围剧烈的震动,因此,震源附近的建筑物会因震动的影响而损坏和倒塌,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为,建筑阻尼参数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如果阻尼值较低,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本身不能有效吸收能量,而会遭受非常强的振动,这将导致建筑物的损坏,甚至倒塌。如果阻尼值很大,建筑可以很好地抗震。所以,施工单位在使用抗震技术建造建筑物时必须增加阻尼值,确保地震发生时,建筑吸收大量地震波,从而降低地震的破坏。目前,主要有两种常用的抗震技术。首先,传统抗震技术是以传统建筑加固的形式增强建筑的稳定性。该技术应用价值非常普遍,属于被动抗震。第二,结构抗震技术,也就是主动抗震,要求在施工的时候科学利用抗震技术提高阻尼值,以便在地震后释放能量,保护建筑。

3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常用抗震技术

3.1基础隔震抗震技术

该种抗震技术包含的类型较多,主要有支撑摇摆隔震、橡胶隔震等技术,具体操作时则需要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在基础部位进行抗震施工,构建可以向上传输能量的隔震装置,以此合理控制地震产生的震动作用,减轻地震波所致的严重破坏作用。目前该种抗震技术在很多建筑的抗震施工中应用较多,适用范围较广,?不仅可以在建筑钢筋砼、砌筑结构中应用,而且还可以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进行有效应用,借助于质量性能优良的隔震材料便可以充分发挥抗震作用。

3.2耗能减震抗震技术

耗能减震主要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将建筑物中的部分部件设计成耗能元件,实现对建筑的阻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可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建筑物装配部分阻尼器,提高对地震的阻尼效果。在进行耗能减震设计的过程中,该技术阻尼器及耗能元件在轻微地震的状态下会呈现出弹性状态,能够对建筑物的减震效果进行提高,确保建筑物结构具备较强的侧向刚度,确保从本质上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在强烈地震发生的过程中,耗能减震阻尼器及耗能元件可以有效减少能耗,进入非弹性状态,确保建筑物的阻尼效果大幅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地震能量。耗能减震技术通过将地震能量导向特殊元件,有效实现了对机构能量的吸收和消耗,减少了对建筑物整体的结构影响。耗能减震的主要特点为:①安全。可以从本质上提高耗能装置的耗能效果,实现对建筑物的保护效果,确保从本质上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②经济。该方法的经济效益显著,成本较低,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成本。③合理。耗能减震实际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有效减低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3.3主动和主动控制抗震技术

一是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它主要是运用控制部件对外部建筑物结构参数进行调节,确保从本质上实现抗震,控制部件是调节载体,只需要很少的外部能量,可以通过微弱的电流形式提供能量。当前,在应用减震技术时,采用电键作为控制部件,整个控制系统由自动电键装置控制,因此建筑结构的动态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半主动控制装置主要有可控液体阻尼和可变装置。二是主动控制减震技术。应用这一技术时,根据地震等级边界对建筑结构参数的需求非常大。抗震力是反向力,抗震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力和地震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施工单位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传感系统。

3.4抗震加固技术

除了上述抗震技术以外,还可以对建筑整体进行加固处理,采用砌体、混凝土钢筋框架进行施工建设,同样有着非常好的抗震价值。其中的砌体加固处理,即施工单位可以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来加固建筑,施工人员先要铺筑水泥砂浆,此种材料可以对建筑整体起到良好的紧固效果,避免墙体裂缝、渗水漏水情况发生,再辅以钢筋网可以为建筑构建一个保护层,但是该种抗震手段施工时没有进行基础作业,抗震技术应用时仅适用于震级较小的地方。还可以在建筑相应位置铺装抗震墙,此种墙体完全与抗震等级的要求一致,修建完成后可以对巨大地震作用进行抵抗。如果一些建筑有着非常高的历史价值,以上砌体加固建筑抗震的方法均不可取,需要使用聚合物砂浆来提高建筑整体的抗震能力。

3.5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技术

建设部门必须从以前建造的建筑和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建筑中分析提炼抗震技术运用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发现抗震作用较好的建筑框架结构,即钢筋混凝土加固框架。混凝土加固方法是指施工人员必须使用钢支撑组件和耗能支撑组件来将它们部署在地震力可以消散的位置。并且需要在建筑物整体框架的柱子间隔处安装钢支撑,从而科学有效地增强结构框架的稳固和抗震强度。在发生严重地震灾害时,逐层布置的框架和钢支撑框架能确保建筑物不会发生太大变形,放置在结构框架中的耗能支撑组件能够在地震袭击的时候吸收和处理大量的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种地震力对建筑物自身结构的不利影响。

结语

抗震技术在目前的民用住宅、工业厂房等类型的建筑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依托该项技术建筑整体的使用质量明显提升,而且建筑抗震性以及强度也实现了有效的增强,所以要求施工单位要积极的学习与了解抗震技术,以此从不同技术应用要点出发,做好建筑的抗震施工工作,确保建筑工程有着非常理想的施工质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时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抗震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洁.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144.

[2]丁士哲.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44-45.

[3]芦白茹,严心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应用[J].科技展望,2015,25(34):22.

论文作者:艾比布拉?玉苏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论文_艾比布拉?玉苏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