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的转型策略论文_肖艳红

论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的转型策略论文_肖艳红

盐城市通榆河枢纽工程管理处工作 224000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干部制度转型向来是政治体制转型的重要环节,它成为当初启动政治体制转型的突破口。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体制

引言: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作为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转型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目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转型正在逐步深入,并将日益规范。

一、转型已触及深层次的矛盾

2000年,党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转型纲要》针对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不灵活、效率不高、存在实际上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等弊端,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转型的总体要求。同年,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转型的意见》提出了转型的具体要求,对转型进行了部署。2002年,国务院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为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近年来,人事部先后出台了关于试行聘用制度的政策解释、公开招聘暂行规定、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聘用合同范本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了转型。截止到2006年9月底,全国已推行聘用制度的单位占事业单位总数的51%,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59%。通过转型,逐步改变了按照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淡化了身份,强化了岗位,转换了机制,增强了活力,调动了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注意几点

面对日渐严峻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和不断创新,事业单位要进行观念的转变和管理制度的转型,将涉及内容和人员进行更好的调配。

1.转型谋取点

要想实现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改革让制度能不满足于个人的私欲而存在,要为更多百姓谋求生存利益,为企业谋求更多的发展利益。不能因为单位地位的特殊性而不进行改革,要保持它们的正常运作也要让它们进行管理制度上的转型,使其能适应现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2.人员组成确定

单位中的个人存在问题也是改革中应当注意到的,很多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化不能敏锐了解、对自己工作的职位功能划分还不够清晰认知,他们在市场竞争机制中较为弱势。有人认为改革就意味着裁员,而没能紧跟时代进行学习生活的人又往往曾经做出过优越的成绩,企业如不能对他们的今后生活负责就很不厚道。企业需要认真思考员工的未来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将不适合继续工作的人以柔和的方式劝退,让他们意识到公司的做法是正确的。

3.管理观念引进

单位要对企业的形象和地位进行明确,不控制每天进出的业务量,不控制员工的工作方式和作为,迎合市场发展转变自己的发展理念,不以曾经做过的政绩为理由不求上进。要学习一些地方性产业公司的先进管理观念,将自己还不能做到的很多细节进行整改,将更多的精力耗费在了解信息化社会的进程和发展中,重视企业的制度转型和人员流动,要听取人民给予的建议和批评,不要把很多内容只体现在口头和书面报告中,不要总等着上级领导下发工作任务,要注重工作质量讲求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力的体现。

4.发挥企业作用

成立时间较长的企业不仅有过很多成功的项目经验,还有不少行业内长期合作的各类资源供给,经过整合资源和管理人力能够帮助公司开展出新的发展道路。而刚刚建立不久的中小型企业需要从日常工作中的内容混乱、员工懒散的环境中解脱出来,更重视企业的生存问题和资源问题,通过管理职能的加强让现有的资源得到合理使用、给员工更多机会去开拓广阔的市场。既要保证企业的发展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也要实现它们的对外保护和宣传作用,让企业发挥好他们的优势在国内市场环境中焕发新的生机能够做出更多的贡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通过企业内部的改革,实现管理机制的转化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改变事业单位在人们印象中死板的一面,逐渐帮助更多人的生活步上正规、解决困境。

5.社会责任理念

事业单位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首先应该具有忧患意识,认识到我国资源的有限性。要有责任意识,要珍爱资源,为建立节约型社会作贡献。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对资源一定要倍加珍惜,并且要不断培植开发利用新资源和再生资源的能力。目前,我国还存在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差距拉大等现象。因此,从缩小差距、协调利益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出发,我们必须树立共享发展成果的观念,并通过树立共享价值观、调整初次分配格局、改进现行税收结构、公平配置公共资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与制度安排来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转型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更加复杂

首先是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比如,进人方面尚存在进人不公开不透明、向事业单位乱塞人的问题;在管理上,聘用合同还没有真正成为确定人事关系的依据;岗位管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出口政策不完善,出口不畅;人事监管方面也缺乏对事业单位用人的监督管理手段。

其次,事业单位人事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急需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加强规范,同时,人事管理的单项政策规定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

再次,转型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情况看,有的省、市聘用制度已经全面推开,一些地方已超过80%;有的还处在试点阶段。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不平衡,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地处偏远的事业单位和乡镇所属的事业单位转型相对滞后。

最后,整体转型需要配套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转型也需要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构编制、社会保障和财政体制等领域的转型相配套。

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转型的借鉴经验

第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转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转型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减少人员,减轻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转型必须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事业单位专业化公共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应不同于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公共服务的特点又决定了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应不同于企业。因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既要区别于党政机关,也要区别于企业,必须遵循事业单位的规律和特点,建立有别于机关和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

第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转型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我国的事业单位数量大,类型多,涉及的领域广。要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事业单位的特点,分类推进转型。要紧密配合行业体制转型,及时跟进人事制度转型,把全面推行与分行业实施结合起来。

第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转型必须做到积极稳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转型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体制机制的重要转变,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我们既要积极推进转型,又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积极稳妥,逐步深化,正确处理转型、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把握转型力度、发展速度、群众承受程度的关系,确保转型平稳有序推进。

结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既给人事事业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在改革中创新和前进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时机,不但要从制度上更新,还要从观念上更新,按照人才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采取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改革“加速度”[J].商周刊 2012年09期

[2]浅析事业单位招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詹艳芳.商品与质量 2012年S4期

[3]探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张禾.东方企业文化 2013年11期

论文作者:肖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  ;  ;  ;  ;  ;  ;  ;  

论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的转型策略论文_肖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