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初探论文_张永健

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初探论文_张永健

浙江人文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系统是一个巨大、开放的动态系统。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到用地、建筑界面、小品设施、绿化等诸多的物质因素,同时又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技术、人的参与等诸多非物质因素。其每个环节都需要更为细致的考虑,更深层次的挖掘。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

一、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1.1环境景观的地域性与时代特色

特色的缺失是当今中国城市综合体设计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快速的发展和对于传统文化的忽视,使中国的城市综合体建设陷入了一味的模仿与相互的抄袭中去,从而丧失了自己独特的个性,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败笔。所以城市综合体建筑以及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的设计应该深入的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创造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增加城市综合体的吸引力与环境认同感。

另一方面,城市综合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而地域特色与不仅仅局限于城市的历史特色,城市特色的现代文化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将具有时代特点的元素与环境景观相结合可,并融入到地域文化之中,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综合体的商业价值。

1.2环境景观的舒适性、可参与性

城市综合体的环境景观承担着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职责,它需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城市综合体的各种活动中来,所以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的舒适性、可参与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环境景观的舒适性与可参与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座椅,垃圾箱、指示牌、遮阳设施、路灯、停车位等都应该满足现阶段城市综合体的需求,并对未来的需求量留以空间。

(2)积极的引入水体绿化等自然元素,给城市生活的人们带来更多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

(3)将无障碍设计作为标准化设计,为残疾人提供方便的同时,扩大关怀对象(初次来访者、老人、带幼儿的家长等),减少环境中的障碍,带给人们更多的方便。

(4)考虑到不同类型人群的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场地,通过环境景观的设计,引导人们开展更多种类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城市综合体的活动中来。

1.3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与可达性

城市综合体的大尺度,为城市、交通、建筑一体化提供了可能性,通常城市综合体都位于城市交通便利的区域,借助于各种公共交通,拥有着巨大的人流量,这就需要城市综合体拥有与之相匹配的开放空间。另一方面,城市综合体体现出了更大的包容性与丰富性,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与共同的平台,这些因素决定了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的开放性。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的设计应该首先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建立合理的而开放空间的规模,与城市开放空间的体系相协调,形成明确而连续的城市开放空间脉络并通过与城市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并合理的组织人流、车流的集散,是人们能够方便的到达城市综合体中去。另一方面,通过城市综合体环境空间的组织,减少空间之间的阻隔,构建明确的空间结构,将城市综合体中的各种活动和节点紧密的联系起来,也可以丰富城市生活带来更多体验的机会。

二、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方式分析

2.1宏观层面的内容与要点

(1)与城市空间的整合。首先,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于城市空间的总体关系,适应城市区域的发展规划要求,制定出前瞻性与现实相结合的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其次,妥善设计城市综合体中的交通流线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衔接,主要包含与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车流)的衔接、与城市轨道交通(轻轨、地铁)的衔接、与城市步行系统的衔接。最后,考虑与城市周边环境、自然地貌的有机联系、相互协调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周边环境景观包含灰网(城市建筑网络)、盛网(城市水系)、绿网(城市绿地公园系统)。具体来说,设计的要点在于合理协调与建筑、自然的依存关系:与城市标志性区域的景观轴线联系并借景,运用现有的山地、河流等自然景观资源以及古城墙、老街、废弃的轨道等进行景观规划,使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景观,对树木、池塘、野生植被、坡地等自然因素进行保护与整理,减少对原有环境资源的破坏,避免对地形的任意切割,力求做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2)与文脉的整合。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与文脉的整合需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取其中体现历史文化的景观物质要素注入空间,再现历史文化信息。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两个层面:物质层面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如河流、山川等自然物质环境特征中提取景观要素;精神层面的历史文化资源,此类可由传统的历史事件、民风民俗以及传统的艺术概括出文化景观特色。通过与城市文脉的整合,对人文历史要素的吸纳与当地历史文化因素的考虑,进而确定整体的景观主题与风格,创造持色的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让人在体验的同时享受精神的后迪。物质空间中历史文化信息的再现是建立在使用者体验的基础之上。设计中可将文化景观要素、文化纪念场所和人性互动科技引入景观设施和空间设计,既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感受历史文化氛围,又能提供长时间的深度参与,真正达到文脉继承的目的。

2.2中观层面内容与要点

(1)交通组织。

经考察众多优秀的城市综合体案例,人车适度分流是可以减少步行和车行之间的干扰和冲突的有效策略。内部巨大的人流与物流的影响下,城市综合体对引导和疏散城市车流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车行交通对城市综合体内部活动具有一定的干扰。车行交通流线应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设置在外围以减少对中心空间的干扰。除开动态车行交通,静态的停车系统同样是城市综合体交通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缓解地面空间的紧张,静态交通以地下停车与建筑顶部停车为主,地面停车为辅,综合考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存放。设置完善的引导标示空间将动态与静态交通相连接,使其形成高效、安全、连续的整体交通系统流线。

(2)功能组织。

城市综合体集多样化的城市生活功能于一体,为其服务的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也满足各功能子系统对于环境景观的各项需求。环境景观根据空间的开放程度、活动类型等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并且形成各种类型空间之间、空间与各功能子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便是景观系统的功能组织。不同的使用人群对环境景观的不同需求,使各功能子系统的景观空间具有不同的空间形式与性格。环境景观各功能分区之间相互支持,动态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和土地集约利用,于此同时,各区域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关系。因此,对各功能子系统进行综合的协调并且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有助于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系统的功能组织保持稳定。

2.3微观层面的要点

微观层次的景观整合设计即是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各功能子系统内部的微景观空间的具体设计。经上文对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系统的物质空间分析,我们可知:微景观空间主要以“点一线一面”三种空间形态存在。在具体的实践中,城市综合体的微景观空间主要包含:出入口、公园、步行街、广场、屋顶花园等。将整合要点纳入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中各个具体景观空间设计的考虑中,在维持系统结构完整统一的同时各空间也应该考虑在整体结构下的变化。

结束语

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是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城市空间的过渡与融合点,能够通过增加空间附加值来拉动服务对象的隐形消费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其设计不应在规划和建筑设计完成后,而应与规划、建筑相辅相成,同时参与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兵.浅析我国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建设—以苏州工业园区例[J].福建建筑,2011(4).

【2】董贺轩.作为集约化城市组织形式的城市综合体深度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9(1).

【3】徐邵阳,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综合体的触媒效应特征探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4(3).

论文作者:张永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初探论文_张永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