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战略下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论文

体育强国战略下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论文

体育强国战略下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

张旭乾1,刘 露2

摘 要: 目的:基于体育强国战略,探究体育文化产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及体育文化产业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研究认为:体育强国战略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体育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下位概念,其发展不仅要遵从文化属性,更要凸显自身体育特色。在内容上要协调好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赛事文化产业、竞技体育文化产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休闲体育文化产业;在顶层设计上,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地制宜,利用市场盘活体育资源。将“走出去和请进来”发展思路贯穿始终,取长补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资源最优化。正确处理好上述关系,保障体育文化产业在体育强国发展道路上不偏不倚。

关键词: 体育强国;体育文化产业;要素;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体育等方面为中国的发展提出了系统、全面的规划,绘制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开启了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体育强国战略作为十九大报告的一部分,给体育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如何权衡体育强国战略框架下各子要素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如:体育文化产业、民族传统体育、大众体育、体育科技、竞技体育等[7]

(2)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来看,日渗漏强度越大,会造成有效穗数、千粒重的降低,但能够获得较高的结实率,对穗粒数影响很小。产量方面随着日渗漏强度越大,水稻最终产量越低,主要原因在于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降低。

体育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实现体育强国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在学界和实际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归属模糊[1]、区域发展不平衡、成果滞后等问题,如2017年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及影视等占据了文化产业的三分之二,但实际转化价值并不明显[2]。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逻辑归纳、文献资料法,对体育强国、体育文化产业的资料进行分析,期望能够把握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向。

1 体育强国战略的内涵

体育不仅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而且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体育在时空隧道中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体现着多样化的价值主张。从早期以浓重的外交功能、政治功能等为主导到现在以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中国梦·体育梦以及民族复兴为导向的价值转变,是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时代召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体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深化了发展体育强国战略在实现民族复兴、弘扬体育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并系统、完整地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和实施方案,重新赋予了新时代体育的内涵和意义。

2 体育文化产业的构成要素

体育文化产业既不能归属于体育产业,也不能单纯归纳于文化产业,因为它不仅具有了文化的基本特征,也体现了体育的特性。学者鲍明晓指出“体育与产业结合构成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可以催生出新的体育文化”[4]。体育文化产业就是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进行融合时产生的新形态。它既包括有形的体育物质文化产业,如:体育用品业、体育表演业、体育竞赛业等;也包括具有鲜明体育特色符号、无形的精神产业,如:体育创意文化产业、体育精神等。本研究重点从体育文化产业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竞技体育文化产业、体育赛事文化产业、休闲体育文化产业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五个方面阐述。

2.1 体育用品制造业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体育用品在2001—2011年成长速度最快,2008年前后达到巅峰;2012年遇到寒潮,增长开始放缓;2014年逐步复苏,本土企业逐渐焕发活力,以李宁、安踏、361°、特步等为代表;2016年体育用品行业增值突破3 000亿元[4]。尤其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虽然中国足球无缘世界杯,但“中国制造”却是本次世界杯的大赢家,世界杯足球、世界杯纪念品、世界杯吉祥物均出自中国企业[5]。但经济利好的同时也产生诸多问题。体育制造业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体育用品业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足;实体店衰落,电商兴起,运动品牌发展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节奏。

①侵袭组患者的CT表现与病理学表现比较:统计CT诊断21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心血管结构侵犯、心膈角和胸腔侵犯、肺侵犯、胸膜种植、纵隔胸膜侵犯和纵隔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②侵袭组和非侵袭组患者的CT表现比较:对比2组患者的胸腺瘤形态、钙化、囊性变或中心坏死、纵隔脂肪线、均匀增强程度。

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同时,《意见》强调,要积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传统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201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从战略高度、发展领域、实施路径等方面为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五大工程。体育用品制造业不仅是制造业的范畴,也是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应遵循五大工程发展规律。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升产业能级,结合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引导体育用品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接体育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鼓励新兴体育器材装备、可穿戴设备等的研发,形成有竞争力的创新品牌。因此,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真正从技术上进行革新,实现产业升级。例如,在科技界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在不同的行业,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其中智能可穿戴设备就是最好的体现[4,5]

2.2 竞技体育文化产业

学者卢元镇认为:竞技运动背后蕴含的是对某种社会意义的追求。任何一项体育活动能长久存在于人类社会生存中,是因为其包含特殊的文化符号价值。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具有激烈的对抗性,要求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对抗中决出胜负,因此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竞技体育文化就是对项目的高度凝练。既是独立的文化系统,又代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存在于世界文明中。如,风靡全球的美国职业篮球NBA,不仅代表着世界篮球的最高水平,而且有专业的市场化运作,广泛的受众人群等,这些产业链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拉动美国GDP增长的重要工具。同时,球员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拼搏,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展示的公正以及管理层在球员招募上的智慧等,蕴含包容、自由、开放等文化特征的精神通过NBA载体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至今,我国在竞技体育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奥运金牌数呈稳定趋势,运动项目分布趋于良性发展,田径、三大球等弱势项目也有了新的突破,如,里约奥运会上女子排球在重压之下最终获得冠军。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以及习近平关于构建体育强国的指示,正是国内和国际对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认可和期望。

此方案一经批准,便得到了紧锣密鼓的推进。1990年7月下旬,宣布了金桥、外高桥、陆家嘴三大公司领导班子,开始公司筹备工作,9月成立了三大公司,而后开始了三管齐下找资本金的工作。

我国竞技体育在产业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不足,如:单一追求成绩,忽视项目文化内涵;资本运营过渡化,大量的资本注入使竞赛水平在短期内见效快,但难以形成长期效益,腐蚀了项目本身和自身文化。究其原因是物质至上、文化聚合力不够、认同感薄弱。强化文化认同感,将项目的文化属性通过项目本身呈现给受众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导向,也是体育强国的标志。如,习近平在接见北京奥运代表团从里约归来时说:“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会金牌,充分体现了女排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这是对排球蕴含的团结合作、拼搏向上的精神文化认同,更是对体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复兴梦的科学诠释。加大竞技体育文化产业内涵建设,强化竞技项目的价值,一方面能强化我们对运动项目的理解,另一方面能使我们在运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益[13]

2.3 体育赛事文化产业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它包含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物质属性体现在体育赛事本身;精神属性则是体育赛事内在的意义和价值。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时,开始对精神需求层面有更高的要求。追求身心健康、呼吁人身安全等多项深层次的需求应运而生。体育运动作为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其发展能给身心带来最重要的体验。体育赛事是体育文化产业市场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

2017年中央财政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申报2018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方面)中央本级项目的通知》,旨在继续落实中央各部门重点扶持的项目。对于体育健身休闲运动项目,体育十三五规划发展给予了说明,要大力发展登山、骑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冰雪、帆船、击剑、赛车、马术、极限、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运动项目;同时要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正确引导体育消费。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名录》。文件明确指出要消减、下放在华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为体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该文件的印发,为各项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作为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马拉松运动,它的开展有力地刺激了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的增长。为此,中国田径协会于次年颁布了关于马拉松赛事审批的文件,使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呈现“喷井式”增长。直接表现为:“2017年全年举办马拉松1 100场,产业规模700亿;赛事比去年同期增加101场,参赛人口近500万,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8%……”[14]

作为近些年增长最快的赛事,马拉松在拉动体育产业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如:比赛中出现人员猝死、参赛选手作弊、赛事监管力度不够、无辜取消赛事、赛事同质化严重等。其原因是马拉松在国内发展时间短,政府和企业一味追求业绩、效益,导致马拉松赛事在基本层面丧失了自身的内涵。而纵观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均是在确立其文化内涵之后,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得到认可。

2018年11月26日,机电一体化专家博泽中国太仓新基地举行了开业庆典仪式。多名博泽集团和中国区领导层、太仓市政府领导和业界人士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体育赛事文化产业是当下和未来市场发展的重要产业。它不仅能提升经济增长指标,而且是宣传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因此,深挖体育赛事的文化内涵,利用产业逻辑从整体布局,从细节入手,借鉴成功的体育赛事运营模式,如:美国NBA,刺激群众体育消费,实现通过体育文化产业塑造体育强国的目标[14~16]

2.4 休闲体育文化产业

式中:μm为混合油黏度,m Pa·s;μi为组分油i的黏度,mPa·s;X i为组分油i的质量分数,ΣX i=1,i=1~n;B jk、Cjk为考虑组分油间相互关系的常数。

随着体育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市场发展驱动,以“体育+”为产业融合模式,利用地域的旅游资源,突出区域特色化,打造体育特色小镇成为现阶段新兴业态发展的热点话题。如:四川彭州、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以“体育康养”为亮点的产业也是各大城市大力发展的焦点。如,作为全国体育强区示范区域的集美,挖掘嘉庚精神,深耕人文集美的发展,营造人文气息和国际范,借助集美优越的地理资源,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扩大参与人群,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将体育康养的理念贯穿始终,成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亮点。

休闲体育文化产业以“体育+”为切入点,应遵从体育和另一学科的内生逻辑,找寻彼此之间的共同点,避免毫无相关性的简单交叉或融合。同时,休闲体育产业在发展中要突出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和本质特征,以长线思维替代短期思维,真正推动体育强国建设[18,19,24,29]

③检测:将携带镜头的爬行器放置在水库涵洞出口底板,打开爬行器上的前照灯,通过人工操作主控制器的控制键,爬行器带着电缆实现向前爬行,并通过主控制器上的屏幕跟踪查看镜头传来的涵洞洞体画面和爬行器爬行状态,同时实时录制爬行器的爬行距离、坡度以及镜头传回的涵洞洞内画面等信息。根据传回的画面,如遇到需要重点查看的位置,如漏水、障碍物等,可通过主控制器来控制镜头的上下左右旋转以及爬行器的进退变换,并通过调焦放大所需要观察位置的画面,以便清晰地观察。

2.5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体育强国战略下,人们对体育文化产业囊括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竞技体育文化产业、体育赛事文化产业、休闲体育文化产业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应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妥善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落实好全民健身、乡村振兴等多项战略,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是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在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及各经济带政策驱动下,应以系统观来促发展,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积极借鉴发展较成熟的项目,如“武术”,通过项目本身延伸出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形成有代表性的文化消费符号[14,21,23,24,27]

3 应处理文化产业各要素间的关系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民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要坚持统筹协调,服务国家战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全民健康。在执行中要办好少数民族赛事;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禀赋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些优良的条件在市场化主导下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如,“传统体育点亮黔江土家村寨”“酉阳县打造以桃花源文化广场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群”“彝族火把节”等均是利用少数民族自身文化内涵,主动探索适应其发展的产业集群,带动经济增长。

元明清传统青花表现手法的载体多为毛笔,其主要工艺有勾画和分水。勾画就是用毛笔描绘团,在勾绘的过程中行笔要有章法,防止忽断忽续和颜料的堆积。分水料分五色,运笔要轻捷自如,一气呵成,烧出后的颜色呈深浅不同的层次。

3.1 从整体着眼、细节着手,用系统思维布局发展

体育文化产业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在规划中应以系统思维替代线性思维,不要孤立某一项而单独存在。

体育文化产业各要素在规划中应明确核心思想,将长期目标和短期发展结合起来,从整体着眼,把握好细节,在发展中以当下存在的主要矛盾为导向,将其放在合适的语境下进行思考,明确主次,注重轻重缓急,解决好非平衡问题,推进系统走向动态平衡。同时要打造与动态系统相配套的顶层设计,以适度超前的战略视野创造发展条件、以社会承受力为标准规划体育文化产业定位的对策建议,确保各子要素从上到下能协同推进,共同发力,实现差异化发展。

3.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体育强国战略下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应借助市场的羽翼,以市场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为导向,主动探索适合不同地域、不同产业的发展模式。

体育文化产业在发展中要采用“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的一些经济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经济圈等,结合自身发展规律,探索发展路径。要借助产业融合模式,将“体育+”的发展理念融合到其他领域,自觉遵守各行业的发展逻辑,做到区别对待,共同发展。对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时应秉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如,借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掌上博物馆,将传统体育活态化,便于更多人群认识和了解;将一部分项目市场化,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宣传文化本质,使项目能得到更好的传承[7,20,25,29,30]

4 结语

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和消费随着经济的增长逐渐增强。体育文化产业作为新型业态,既有文化产业的属性,也有体育产业的特征。在物质层面,应遵守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在精神层面,要深挖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在项目体验和改进上,要注重运动项目的核心理念,不能背道而驰。

体育文化产业在发展中,要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将系统思维融入发展中,从整体着眼,细节着手,注重轻重缓急,打造配套的管理体系,积极融入各发展战略中,秉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将“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贯穿始终,通过市场调整发展方向,保障各子要素之间能协调发展,最终促进体育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鹏.体育文化产业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11(9):86~87.

[2] 周建新,胡鹏林.中国文化产业研究2017年度学术报告[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42~57.

[3] 鲍明晓.体育产业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体育科研,2005(4):22~29.

[4] 陆澜清.2017年体育用品行业分析行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EB/OL].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80207-16362004.html.

[5] 透过世界杯中的中国制造力量揭秘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EB/OL].http://www.sohu.com/a/237048138_378413.

[6] 中国田径协会.数说2017中国马拉松:全年1102场 498万人次参赛[EB/OL].http://www.athletics.org.cn/competition/news/2018-01-25/528379.html.

[7] 黄莉.体育强国的理论框架与顶层设计——从“十九大”报告中的国家大战略思考体育发展战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1):9~16.

[8] 易剑东.从为国争光到文化软实力——对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8(7):17~18.

[9] 柳鸣毅,丁煌,闫亚茹,等.“体育强、中国强”的学理阐述——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思想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1):5~11.

[10] 郝家春,杨金洲.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形成基础、主要架构与统领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8):5~9.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Z],2014-10-20.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Z],2015-05-19.

[13] 卢元镇.竞技:人类进步的表征与希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5):369~372.

[1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体政字[2014]124号[Z],2014-12-24.

[15] 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竞技体育重要赛事名录》体政字〔2014〕125号[Z],2014-12-30.

[16] 田香玲.马拉松火爆的原因、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8~92.

[17] 王铮.体育强国建设视角下体育品牌创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6):26~29.

[18]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18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方面)中央本级项目的通知》财办文〔2017〕50号,2017-11-28.

[19] 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旅游+体育”体育康养成亮点[EB/OL].http://www.jimei.gov.cn/xwdt/lydt/201711/t20171121_219155.htm.

[20] 杨强.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机制与重构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15(7):3~9.

[21]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体群字〔2018〕9号[Z].2018-01-10.

[22] 陈振勇.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热点问题分析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20~24.

[23] 王岗,李卓嘉,雷学会.对中国武术文化资源产业转化的理论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6):64~70.

[24] 郑宇.传承·创新·抉择:关于体育文化产业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25~27.

[25] 王子朴,朱亚成.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逻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3):8~13.

[26] 耿剑峰,张凤仙,和立新,等.中国城市体育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2):27~34.

[27] 陈亚金.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17(12):143~146.

[28] 赵薇,王润平.体育文化软实力研究进展及提升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4):44~50.

[29] 金媛媛,李骁天,李凯娜.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6):488~492.

[30] 刘仁盛,庞立春,王冬悦.我国体育文化强国构建的文化核心问题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12):1~6.

[31] 王亚南.文化产业尚需成为“国民消费支柱性产业”——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种路向[J].云南社会科学,2017(1):164~173.

The Development Logic of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Under the Strategy of Sports Power

ZHANG Xu-qian1, LIU Lu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Sichuan 625000, China;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225,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sports pow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arious elements of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Methods: the research on sports industry, culture industry and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was reviewed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is the subordinate concept of cultural industry. Its development should not only comply with cultural attributes, but also highlight its own sports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content, we should coordinate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ports event culture industry, competitive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and leisure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In the top-level design, we should focus on the big, start from the small, accord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use market to activate sports resources. We should also use “go out and invite in” development ideas, learn from each other, be market demand-oriented, and optimize resources. We should properly handle the above relationships and ensure that the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is impartial on the road to a strong sports country.

Key words : sports power;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element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G80- 0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235X( 2019) 06- 0045- 04

收稿日期: 2019-07-27

作者简介: 张旭乾,男,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刘露,男,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基本理论与训练。

作者单位: 1.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体育部 四川 成都 610225

标签:;  ;  ;  ;  ;  ;  

体育强国战略下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