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政手段促进报刊繁荣--梁衡访谈录_行政管理工作论文

用行政手段促进报刊繁荣--梁衡访谈录_行政管理工作论文

用行政管理手段,促报刊事业繁荣——梁衡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政管理论文,报刊论文,繁荣论文,访谈录论文,手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是党中央提出的新闻出版管理工作的总方针、并写进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在抓管理方面,以“治散治滥”为内容的报刊治理整顿工作,在1997年取得很大进展,为人注目。而在抓繁荣方面,新闻出版署1997年做了什么工作,广大读者十分关心,为此我们走访了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同志。

记者:1996年12月中央两办发出《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管理的通知》,去年1 月新闻出版署又分别下发了报纸和期刊的治理整顿通知,可以说去年是报刊治理整顿工作的关键一年,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工作的进展。

梁衡:这次治理整顿是针对目前报刊业散滥现象的,因此与1987年、1989年的整顿不同。其特点是,取消内部报刊系列,重点压缩行业报刊,重新理顺管理,落实十五大报告中的三句话“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1997年的治理主要做了三件事:1.在上半年报纸司、期刊司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摸底调研并制定、发出一系列文件。2.6 月召开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具体部署治理任务。3.从7 月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截至12月底,大部分省(区、市)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转化内部报刊、压缩正式行业报刊的工作。全部治理整顿工作预计在今年5月底以前完成。

记者:治理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我国报刊事业的繁荣;或者说,治理工作为报刊事业的繁荣扫除障碍奠定基础,治理工作本身也是繁荣的组成部分。那么,您是如何理解这“繁荣”二字的呢?

梁衡:报刊,是精神产品。首先它应能满足人们健康向上的精神消费,具有相当的导向作用和教育作用,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社会效益。此外,它既然是产品,对于它的生产来讲,就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报刊事业是否繁荣,我想至少要看这两个方面:它是否能生产出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高质量的精神产品来;它在生产经营上是否有一定的效益,比如,总要国家来补贴办报办刊,就不能算是繁荣。为了实现这个繁荣,我们一要抓报刊质量,二要抓结构调整。以治散治滥为特征的报刊治理工作,说到底就是优化结构问题。从这个意义讲,报刊结构的优化,既是为报刊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也是报刊事业繁荣的组成部分。

记者:除了报刊治理工作外,作为报刊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新闻出版署直接抓报刊繁荣方面去年都做了哪些工作?

梁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都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分散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为了加强报业特别是党报的实力,增强导向能力,去年在报刊管理方面我们抓了两件事:一是试点组建报业集团,二是支持党报兼并其他小报。抓期刊业繁荣主要是围绕“三刊工程”来进行的。

记者: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报业所瞩目,请您先谈谈报纸集团及兼并方面的情况。

梁衡: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形成一些经营上的大户,中国报刊业必须走竞争、兼并、集团化的路子,这样才能提高生产率。精神产品的生产集团比物质产品的生产集团更特殊一些,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通过这个集团在政治上、舆论上形成一个拳头,能较集中地引导舆论,教育和动员群众。二是在经济上能形成优势,以保证其在市场上能独立运作,服务于两个文明的建设。正是基于此,广州日报作为首家报业集团试点而推出。去年,我们与中宣部对广州日报的集团试点经验进行总结,现在看来其效果很好:一是报纸作为党报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功能不但未削弱,而且大为加强;二是党报的覆盖面扩大并已实现走向家庭,报纸的传播功能和社会影响加大;三是产业资本急剧增大,总资产达到16亿元,净资产达到11亿元,形成对外有竞争实力、对内有凝聚力的态势。实践证明,集团化是报纸摆脱低级循环、生产要素能够有机组合、资源配置得以优化的必由之路。

产业兼并,是形成规模经营的基本途径。至今已批准有15家报纸完成对17家报纸的兼并,产业联合形成好的势头。被兼并的报纸发行总量比兼并前增长了4.1倍。如《新闻报》被《解放日报》兼并后, 发行量由2万份增至7.2万份;《市场导报》被《济南日报》兼并后,发行量由1.2万份增至13.2万份,增长了10倍。

记者:请您谈谈“三刊工程”指的是什么?

梁衡:所谓“三刊工程”是指:“百刊工程”即“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建设工程”;“社刊工程”即对全国出版社所办的期刊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工作,促进社办期刊的改革,切实把期刊作为出版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署刊工程”是指抓好新闻出版署直属期刊的改革繁荣。

记者:请您着重谈谈“百刊工程”好吗?

梁衡:好的。“百刊工程”是新闻出版署去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其目的是增强全国期刊出版界的精品意识、集约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发挥其“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典型示范作用,促进期刊出版业的繁荣。去年2月下旬,新闻出版署下发了有关通知后, 得到各省(市、区)新闻出版局和中央有关单位的响应和支持,到10月底共收到推荐期刊209种。经多次讨论并由中宣部批准,确定102种期刊入选。评选期刊,是本着“坚持条件、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的,其条件是:1.政治方向正确;2.模范遵守党和国家有关宣传纪律和出版法规、 规章;3.文化含量高,在本地区、全国或本行业、本专业、本学科领域有深刻影响;4.印装精美;5.市场定位准确,发行量居于同类刊物前列。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以“发行量居同类刊物前列”作为量化标准,分别确定了各类入选期刊发行量下限的基本数量。 比如, 入选的17种文学艺术类期刊发行量下限为6万册,入选的3种教育教学类期刊发行量下限为100万册。

记者:刚才您提到,“百刊工程”旨在发挥它们的典型示范作用,那么,百种重点社会科学期刊的确立,其意义在哪里?

梁衡:“百刊”的确立,其意义至少有三个。第一,“百刊工程”,实际是我国期刊建设的骨干工程,基本能代表我国期刊的阵容,是我国期刊的主阵地。全国8135种期刊年总发行量23亿册,其中3824种社科类期刊总发行量18亿册,而102种重点社科期刊平均期发行量58.99万册,年总发行量7.22亿册,占全国社科类期刊年总发行量的40.1%。第二,强化了出版工作者和管理者的精品意识和集约经营意识,促进了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的阶段性转移。过去我们习惯以报刊多少来排列各省名次,数量多的称为报刊大省,这次以列入“百刊”多少为序,前三名省份依次为:上海8种,广东5种,北京、辽宁、黑龙江、江西、湖北并列第三,都是3种。第三,强化了竞争意识, “百刊”名单是动态的,我们将根据优胜劣汰原则和刊物的综合实力,每两年重评一次。

记者:请您简要地介绍一下,今年新闻出版署关于报刊繁荣方面的安排。

梁衡:抓好“百好报纸”的评比工作,今年将推选评比出100 家严格管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好的地方报纸,以点带面,促进管理。在总结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到四五个集团试点。在建设“百刊工程”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社刊工程”的调研工作,将评选出“20强社办期刊”;加强对署管期刊的管理,对办刊人员进行培训,以增强“国家队”的意识,努力提高期刊质量。继续抓好少儿期刊的繁荣工作,特别是对五个少儿漫画刊物的指导与扶持。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标签:;  ;  ;  

用行政手段促进报刊繁荣--梁衡访谈录_行政管理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