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之花孕育学生心中论文_赵秀红

让音乐之花孕育学生心中论文_赵秀红

——激发中学生音乐兴趣探究

◆ 赵秀红 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孙受中学 266605

一、借用器乐激发兴趣

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我还会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借用问题激发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们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到同学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祖国的有用之才。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三、借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长笛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高潮部分的音乐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高潮。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的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也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表达的情绪。学生在完整地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地产生了美好的遐想。

四、借用评价机制激发兴趣

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可以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可以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五、借用生活激发兴趣

一般来说,一个人对与自己的生活关系密切但自己又不知道、不理解的东西会比较感兴趣。这一心理特征对儿童来说更显得尤为突出。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把握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并及时准确地调动学生的这些经验和经历,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关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合适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合适的呈现方式。因此,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来寻找与之相适合的呈现方式,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达到激趣的目的。据此,我在音乐课教学中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回味生活,为学生情感调动打下良好基础。如在感受音的强弱过程中,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找音的强弱,用自己的肢体、声音、生活中的物品打击等来感受、体会声音的强弱,感受音的强弱,并进行打鼓游戏,让同学们随着鼓声的强弱跳动,更深刻地感受不同强弱的声音的效果。

论文作者:赵秀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  ;  ;  ;  ;  ;  ;  ;  

让音乐之花孕育学生心中论文_赵秀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