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点燃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论文_廖金丽

浅谈如何点燃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论文_廖金丽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天心中心小学 342100

摘 要: 在许多人的意识里,数学就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其实在数学世界里,也是五彩缤纷的,这些美就像平时看到的烟花那样美丽多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数学审美教育。学会点燃数学中美丽的烟花,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数学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点燃这些美丽的烟花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让学生学会识图,在识图中感受数学的“形状美”。二、让学生学会鉴赏,在鉴赏中感叹数学的“和谐美”。 三、让学生学会游戏,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趣味美”。 四、创设美学情境,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关键词:发掘 数学 美 激发 兴趣

兴趣就像一叶劈波斩浪的飞舟,载着学生顺利地到达数学的理想彼岸;兴趣就像一架神奇的云梯,驾着学生稳妥地摘到数学桂冠;兴趣就像一盏明亮的探照灯,照亮学生向素质教育目标前进的大路。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许多人的意识里,数学就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其实在数学世界里,也是五彩缤纷,这些美就像平时看到的烟花那样美丽多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数学审美教育。学会点燃数学中美丽的烟花,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数学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点燃这些美丽的烟花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让学生学会识图,在识图中感受数学的“形状美”

英国数理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对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之美。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影子,找到许许多多的图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后,我布置给学生一份特别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放学后观察乡镇一角的街景,从中去发现一些熟悉的数学图形,并让学生归纳,有哪些图形是相似的?如:在教《轴对称变换》的教学中,可让我们的学生自由发言,讲讲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哪些叶子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教师里有哪些也是对称的图形呢?让我们的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二、让学生学会鉴赏,在鉴赏中感叹数学的“和谐美”

美是艺术的一种追求,美也是数学中一种公认的评价标准。教师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数学是美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鉴赏能力,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用美学的眼光审视所学的数学知识,研究数学发现的过程,向学生渗透科学美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应用题时,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使学生从感受到数学中这富有秩序的设置和乘法的美等。因此,我们应该挖掘教材深层次的多元教育因素,有意识地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使美的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和发展。数学之美很难定义,但只要我们细心鉴赏,就能在学习数学时感受到美的愉悦。

三、让学生学会游戏,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趣味美”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们越来越关注的是: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学生将会学得最好。数学游戏就是其中最受教师和学生喜欢的形式之一。游戏与教学相互包含,使学生们在愉快游戏的同时自主探索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实现教学方式的大开放。

四、创设美学情境,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数学之所以给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没有体会到数学的“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美”,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现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美、领悟美、创造美。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教育教学向着世界潮流的方向,朝着最新最活的方面去做。在教学中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去教学;鼓励学生实践,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行为,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以自己对数学最真诚的热爱、最睿智的领悟、最诗意的诠释引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美好的情感,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双认识、欣赏并发现“数学美”的慧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童庆炳 《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朱永新 杨树兵 《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

[3]牟洪宇 《问题解决中的审美教育》,《中小学数学》,2002.9。

论文作者:廖金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点燃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论文_廖金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