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创设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教学论文_段建芳

有效创设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教学论文_段建芳

段建芳 山东省平度市广州路小学 266700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源于问题的解决。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拓展应用”已构成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激活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借助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数学而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在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学会学习,享受到数学活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在教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时是这样引入的:“一天,小花猫一家来到河边钓鱼,小花猫又蹦又跳,可高兴啦!他们正在河边钓鱼,忽然飞来了几只花蝴蝶,多美的蝴蝶呀!小花猫再也管不住自己了,丢下钓鱼竿就去追蝴蝶。可是小花猫追呀,追呀,怎么也追不上,蝴蝶飞走了。小花猫灰心丧气地回到河边,看到猫爸爸已钓到一条鱼,猫妈妈钓到两条鱼了,可小花猫什么也没钓到。小朋友,你能用数字来表示猫妈妈、猫爸爸分别钓到的鱼的条数吗?那么小花猫什么也没钓着,谁能告诉老师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从而提出课题“0的认识”。这样,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中,就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凝聚动力。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应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

在在学习“小小养殖场”时,由于学生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少”经常混淆,我就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少”的概念加以引导。这样,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学习兴趣盎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操作情境,促进学生认知深化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圆周率”的认识,我让学生扮演祖冲之的后代,也来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看图,并要求回答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边长)有关,引出圆的周长与什么(直径)有关,再从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中引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然后要求学生看图后猜一猜,从图中得到启发: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整倍数是3。这仅仅是猜测,这3倍左右到底是多少,要求学生进行验证,运用自备的线、卷尺、直尺、圆柱等实验器具进行四人验证。在交流时,他们有的用线绕法,有的用滚动法,分别求出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种学习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再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在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之后,让学生沿虚线剪开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模型”,提出:1.我们得到了两个什么图形?2.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吗?不妨自己演示一下。3.谁能发现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吗?在我提出了上述一系列问题后,学生纷纷动手尝试,热情很高。通过动手实践,问题的答案很快由学生自己得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创设情境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有意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引发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上课开始,用多媒体播放明明和兰兰分月饼的情景:4块月饼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2块;2块月饼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1块;1块月饼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该怎么分?该怎么写?借助学生熟悉的“分月饼”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用整数表示两块月饼、一块月饼,到两人分吃一块月饼怎么表示,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励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这样的内容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我自然就坐在他的位置当学生。创设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情境,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氛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论文作者:段建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3

标签:;  ;  ;  ;  ;  ;  ;  ;  

有效创设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教学论文_段建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