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模式研究

魏国萍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业余体育运动学校,,辽宁抚顺 113300)

摘 要: 伴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国家未来的进步发展都会由当前的青少年来承担,那么怎样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需要注重的一个关键的问题。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对于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与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习惯属于一种通过实践或者是经验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之后就很难改变,体育锻炼习惯则是指的人们在后天的不断重复身体的练习的基础之上,逐渐的形成的、身体机能的一种内在的需要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的模式。国家一直的在提倡着体育强国,在全民运动的口号的推动下,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机制应该得到完善,对于青少年的锻炼需求要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进行相关的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关键词: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模式研究

在一个人的人生之中,要想获得成功或者是有好的生活,最为主要的基础之一就是要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强健的体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在生活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一般的来说,健康的身体都是经过长期的、持续性的进行科学的锻炼才能够取得的结果,只有养成一个科学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够达到对于身体的机能的提升以及强化体质的目标。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之中强化身体机能的最好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的身体会有充分的生长发育,如果在这个阶段培养出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当前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提升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的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的对于我国的旨在增强全国人民体质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1]

1.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机制

1.1 环境机制的原因

体育锻炼习惯属于后天习惯形成的一种,不需要外力的干扰可以自发的进行的一种人类的行为,要让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最为主要的是应该使得青少年可以从体育锻炼之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使其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性,这样才有可能会有稳定的、自觉的体育锻炼的自发进行的行为,进而可以培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环境在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习惯的培养之中起着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通常的来说,环境主要的是指其所在的教育氛围与体育的条件[2]。对于青少年,从学校的层面来说的话,主要的环境就是教师的体育理念,学校在体育设施与器材方面的配置,校集体的凝聚力与体育活动的吸引力等等的方面。从家庭的层面来说,指的就是家庭成员对于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与态度,包括家庭的物质条件与生活的习惯等等。从社会的层面来说,主要的是指当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经济的发展状况,体育文化的氛围等等。这些环境的因素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之下,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会更加的容易,能够使得青少年在不经意之间对于体育锻炼有了自主的实施行为。

1.2 制度机制的原因

“‘不与进口肥比价格,敢与进口肥比质量。’新洋丰这句宣传语还真不是盖得,这肥我要定了!”随着一位种植大户慷慨激昂地表态,现场出现了一阵抢购潮。农户们带着丰收的希望满载而归,新洋丰百倍邦套餐肥也将扬名东方。

其实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方面,性别的因素是较为主要的一个方面,男生和女生在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男生相对的来说更加的对于体育锻炼具备喜爱的情绪,在体育习惯的养成上女生也较男生有着一定的差距。通过相关的研究调查可以明显的发现,青少年之中,男生具有更长的体育锻炼的时长,在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上,男生也明显的多于女生。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男生在生长发育方面,由于不同的生理结构,对于体育锻炼更加的敏感,男生的肌肉性质比女生的更加的好,本身的潜在的身体的爆发力也更强,那么男生就势必的会比女生更加的热爱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也更加的容易。由此就可以看出,男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习惯的培养有着先天的优势,对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也会更为的稳固[5]

2.3 基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模式的建立

2.1 性别因素的影响

2.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

大会中,她不时为优秀员工的发言而落泪:员工A因为虚拟零件没有分配完,坚持到错过了与病危父亲的最后一面。她动情地说道,公司能够统计我心中经历的复杂斗争,我又何尝不想再见见我亲爱的父亲,可是我是生产线上的一员,一旦离岗就会扰乱整个公司的生产秩序,不能让集体利益因为我的个人失职而蒙损。我能成为这样的优秀员工,完全是公司给予、公司培养的…….

如果想要使得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制度的机制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人们在青少年时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那么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相关制度就是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关键。学校应该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采取一些有效的举措来提升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诸如晨跑、课间操等等的多种制度、活动,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之上使得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具有了一定的强制性。青少年还处在成长的阶段,对于很多的事物认知还有待完善,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需要制度方面的一个约束,而且的教师也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对于青少年加以指导[3]。严格的体育教学制度可以很好的保障学习的效果,制度在最初的阶段能够制约与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当体育锻炼进入一个规范化的轨迹之后,以后的阶段青少年就能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而且会持之以恒,体育锻炼由一个强制性的行为转变成了自律的行为,这样就促进了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青少年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态度对于其是否会进行体育锻炼有着一个方向性以及动力性的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认识到了体育锻炼对于自身体质的好处。如果青少年可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强身健体的巨大帮助,那么就会有更高的兴趣与热情,把体育锻炼发展成为一项稳定的行为习惯。对于体育锻炼这种后天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根本的是青少年自身的自律能力,外加其周围环境和制度的辅助影响,这样才会使得习惯的培养更加的便捷。同时的由于青少年时期这一特殊的成长时间段,教师在其日常生活之中的影响非常的巨大,如果教师可以对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着一定的引导和鼓励,那么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会有更加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教师与认知因素的影响

其次,学生在毕业阶段的情绪特别不稳定,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毕业生进行毕业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给予毕业生更多的关心,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主动将情感因素融入沟通过程,时刻关注学生动态,注意他们情绪上的波动,了解学生的心路历程.要与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班干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既要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不能对毕业生“开后门”、“搞特殊”,又要及时反馈学校的信息,积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遇到有问题需要解决的学生,要耐心帮助解决,要把毕业生当做朋友一样对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在毕业前夕体会到学校给予他们的温暖,使毕业生的行为规范,以良好形象为低年级学生树立榜样.

2.3.1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关于体育的活动与竞赛

媒介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国家领导人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县级电视台是基层传统媒体,在影响力和竞争力薄弱的现实条件下,紧跟媒介发展的步伐尤为重要,利用融媒体思维突破电视台的传统思维,整合各项优势,打破发展瓶颈,推动地方电视台转型升级。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较为活跃的时期,学校可以依据青少年学生的特性来举办一些体育类的活动,开办一些运动会、体育竞赛等等的项目,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之中,就应该普及体育锻炼的思想,以及关于强身健体的理念,教师要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进行引导,比如日常课间的课间操,要让学生严格的做到位,不能敷衍;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时候,学生必须参与其中,不能缺上体育课程。同时的体育的成绩应该和升学挂钩,学生的体育成绩必须的要达标,这样就可以在制度上对于体育锻炼有一个支持。学校的运动会和体育竞赛的举办,可以通过一些奖项的颁发来激起学生的荣誉感,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的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从而使得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更加的具备优势。

转向原理:梯形转向机构可简化为一个等腰梯形,即图2所示的梯形ABCD。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支臂绕支臂座的O点转动,同时带动左右两拉杆端的B、D、E、F 4点产生位移,最终通过转臂轴使两车轮分别绕A、C 2点转动,从而实现架车的转向。架车在满载状态下进行人力牵引时,操作费力不易实现;机动牵引时,过小转弯半径易使梯形转向发生拉杆损坏。

2.3.2 在家庭之中要注重体育锻炼,家庭成员以身作则

家长要有对于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的鼓励,同时的以身作则,陪伴青少年一起进行一些合理的体育锻炼,这样不仅仅的会使得他们有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同时的还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使得家庭的生活更加的融洽。家长要对于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给予一定的物质方面的支持,包括给青少年购置一些体育锻炼的器材等等,这些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2.3.3 在社会之中要进行宣传,有一个正确的体育锻炼的导向

社会要有关于体育锻炼的正确的舆论导向,来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相关的部门要进行合理的宣传,宣扬强身健体的理念,科教可以兴国,同时的也要有对于国民体质的增强,国民的强身健体要和文化科学素养齐头并进。相关部门要对于公共场所的体育场地进行完善建设,要在基础设施上方便人们的体育锻炼。要经常性的举办一些宣讲会,使得青少年了解到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帮助他们进行一个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模式,还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完善,使得未来青少年不仅仅在学识上能够振兴国家,在自身的体质上也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 江广和,李 靖.我国青少年体育行为养成结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06):693-699.

[2] 单 丹.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197.

[3] 张建伟,胡斐斐.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7,(06):115-116.

[4] 徐大可.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26):162+164.

[5] 徐 玲,汤德锭.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J].黄山学院学报,2015,17(05):114-116.

作者简介: 魏国萍(1979—),女,满族,辽宁清原人,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中级教练员。研究方向:青少年体育训练。

10.16730/j.cnki.61-1019/g8.2019.11.057

【责任编辑 牟亦玮】

标签:;  ;  ;  ;  ;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