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治疗子宫肌瘤36例临床观察论文_张 雪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 江苏徐州 221000

【摘 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进行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6人,其中观察组实施微创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3.3%,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临床疗效好。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1-034-02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良性肿瘤,发病率高且常为多发,有研究显示30-50岁的女性为子宫肌瘤的高发人群,其发病率高达30%左右,某些地区甚至高达50% [1]。近几年来临床资料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病年龄有日趋年轻的趋势,很多20多岁的年轻女性B超检查也提示有子宫肌瘤,可能与人们生活压力过大、饮食习惯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等有关[2]。目前子宫肌瘤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为了进一步证实腹腔镜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特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6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疗效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35.7±5.1)岁。患者的肌瘤数目为3-6个,平均(4.7±1.8)个。肌瘤的直径大小为2-8cm,平均(4.3±3.5)cm。纳入标准:有明确的影像学诊断依据;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且愿意积极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标准: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无精神病史;不在妊娠或哺乳期;排除恶性肿瘤;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6人,其中观察组实施微创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肌瘤大小、数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分别于脐下及左右下腹部各做一下切口置入腹腔镜与Trocar,建立人工气腹。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下,仔细检查子宫肌瘤生长的位置、深度、大小及数量,然后逐个进行剔除。浆膜下肌瘤带蒂者,需连蒂一起切除,蒂较小者可以直接电凝切除,瘤蒂较大时需先将肌瘤表面的家包膜分离然后再切除。对于肌壁间肌瘤者,需先切除瘤体表面最突出的部分,在对肌层深处的肌瘤注射10U左右的垂体后叶素,电凝切开瘤体表面的假包膜,钳夹瘤体,缝合止血,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整个腹腔。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法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开放腹腔,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腹腔上做一纵行切口,暴露子宫,切除瘤体,缝合切口。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静滴抗生素3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x±s,n=36)

3讨论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白带增多、月经紊乱、下腹坠痛、不孕等,也有部分患者没有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畸变、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改变以及体内一些细胞因子的活性异常有关[3]。病理已经证实子宫肌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也含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随着瘤体的不断增大,供血明显不足容易继发其他病变。所以在临床上我们建议处于育龄期的妇女尽量做到定期检查,早诊断、早治疗。目前治疗子宫肌瘤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动脉栓塞、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现阶段临床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随着近年来显微外科的快速发展,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陆维娜在报道中指出,通过对2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微创治疗发现该术式对于保留育龄期女性的生育功能、减少术后盆腔粘连具有重要作用[4]。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这与任小琴等的研究结果一致[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较少,发生率仅为5.6%,主要表现为切口感染和疼痛。对照组的并发症较多,发生率为33.3%,且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脏器损伤、盆腔粘连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

传统开腹手术的创口较大,伤口愈合缓慢,在手术过程中容易波及腹腔的其他脏器,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开腹过程中,由于腹腔内容物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容易造成伤口感染,加上纱布、橡胶手套等的刺激作用,术后易造成盆腔各组织之间的粘连。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是在密闭的腹腔环境下进行的,减少了与空气与细菌等接触的机会,降低了术后感染的机率。同时腹腔镜手术的切口较小,患者的疼痛较轻,容易耐受,所以很快就可以下床轻微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患者的食欲,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但是由于腹腔镜手术不是在像普通开腹术那样在直视下直接进行的,对术者的要求更高,要求术者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腹腔镜仪器的操作技术,同时还需要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具有深入的了解。且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指征,但目前来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外科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微创术具有安全有效、外表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基础和手术指征等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首选。

参考文献:

[1]潘彩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9):1376-1377.

[2]王小玉.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医学信息,2014,27(7):166.

[3]鲍爱利,郑春青,田淑芬.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4):338-340.

[4]陆维娜.妇科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58-59.

[5]任小琴.腹腔镜在妇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11(1):2397-2398.

论文作者:张 雪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腹腔镜微创治疗子宫肌瘤36例临床观察论文_张 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