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的思考论文_蔡琦

对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的思考论文_蔡琦

黑龙江省尚志市环境保护局监测站 150600

摘要: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在带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对整个生态环境带来着尤为严重的污染,其中就包括地下水水源地污染。导致地下水水源地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并且一旦出现污染,就必然会人们饮用水安全以及生产生活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水源地污染;地下水;防治;优先性

地下水作为饮用水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污染也越来越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水地下水水源地污染。尽管现阶段各个国家对于水污染防治进行了足够的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导致整个水污染防治工作水平并不是特别高。污染防治优先性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染治理理念,将其应用到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过程中,对于有效的改善现阶段地下水水源的污染现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1]。

一、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问题概述

1、地下水水源地污染现状及严重性分析

就地下水源而言,其作为人们生活的饮用水,尽管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自来水入户,但是很多地区的生活以及生产用水依然是以地下水为主。但是随着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就我国现阶段水污染状况而言,尽管国家已经对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引起的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其整体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导致这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并未对水污染防治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相关研究发现,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而言,每年的缺水量约为400亿立方,该数据表明,做好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2、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的常用措施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也同样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就现阶段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而言,其主要的措施方法为点源污染防治和非点源污染防治。

对于点源污染防治而言,其主要指的就是采取相应的方法或者手段,对污染物进行控制,防止其扩散或者渗透到水体当中,进而实现对于水资源污染的防治。现阶段较为常用的点源污染防治手段为污管网及截污管网建设,通过对这类管网的建设来对相关污染物进行拦截,并在此基础上防止其渗透或者扩散到水体当中。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设施在有源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就污水处理设施而言,其主要的是通过对工业污水排放进行建材,并将现代清洁生产工艺以及能源应用其中[2],以此来提升污水的利用效率,对于缓解水污染带给人们生产生活的不良影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而对于非点源防治而言,其主要的通过对水源地整体范围内的水资源治理力度进行保护,进而实现对于生态环境的调节与修复。对于非点源防治措施而言,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整体性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类方法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地下水水源地污染治理过程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使得现阶段其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身积极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将优先性污染防治相关方法应用到地下水水源地污染治理过程中,则可以有效的解决现阶段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着的各类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构建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评价体系的具体方法

1、构建一个完善、合理的优先性指标体系

要想实现优先性污染防治相关方法在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应首先构建一个晚上、合理的优先性指标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首先对于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进行整体的规划以及布局,主要遵循的原则为“以水源地污染防治的优先性评价体系为基础”[3],并以此为基础来保证后续相关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最终完成相应的治理目标。

其次,在进行大范围水污染防治工作整治规划过程中,则需要根据水源地环境的实际情况、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态、区域的供水规模来对于水源地污染治理的紧迫程度进行确定,然后以此为主要依据来对水源地污染治理的优先性等级进行划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的指标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主要依据有序的开展相应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

最后,对于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评价体系构建工作而言,在其构建过程中,应将其放在一个复合性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研究,然后以相应的模型为基础,完成对于相关指标体系的框架构建工作。对于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而言,其主要的指标体系框架可以分为三层,即: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指标层。其中,目标层指的就是在该体系下水污染防治应该达到的优先性指标,其是以最终得到的优先指数为主要依据;准则层指的则是水源地污染防治的主要划分方式,其主要划分的依据为:环境污染控制、地下水系统、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水源生态状况四个方面[4];而指标层则指的是具体的评价指标,对于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而言,其主要的指标为:地下水开采程度、地下水质达标率、水源地供水量比例以及地下水脆弱性指数。

2、选择最为合适的优先性评价方法

就上述的优先性评价体系构建工作而言,在进行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评价过程中,也同样是基于多项指标来完成相应的评价工作。但是在实际的优先性评价过程中,很多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样也就很难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因此,选择最为合适的优先性评价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较为常用的评价方法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辅助法对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进行评价[5],通过对其数据序列之间的几何关系及曲线形状进行分析,同时对其相似度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实际的分析及比较结果对数据的管理程度进行确定,最终得出相应的优先性评价结果。

3、优先性评价体系在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下水水源地情况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以某地区地下水水源地污染为例,在优先性评价体系应用过程中,应首先对该地区的水污染防治优先级进行合理的规划,选取该地区多个水源地参与评价,并同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主要评价方法为灰色关联分析法,然后根据实际的分析结果,对水污染控制、治理、保护以及社会效应等多方面进行优先排序,并根据具体的排序来开展相应的水污染治理工作。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尤为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问题。现阶段,水污染治理部门正确的对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进行概述,并结合现阶段较为常用的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方法对污染防治优先性体系构建进行正确的认知,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污染优先性地下水水源地污染治理的具体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于地下水水源地的污染防治。

参考文献:

[1]辛鑫.不同类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2018(07):69-70.

[2]李瑾.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8(06):92-93+115.

[3]梁健,范例,张永明.对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7):56-57.

[4]刘姝媛,王红旗.某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6,36(10):3166-3174.

[5]张丽志,张丽丽,张路.城镇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成因分析及保护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36(02):54-57.

论文作者:蔡琦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  ;  ;  ;  ;  ;  ;  ;  

对地下水水源地污染防治优先性的思考论文_蔡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