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论文_李武伟

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论文_李武伟

摘要: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事无巨细,随时做好防备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施工现场就好比是战场一般。建筑施工现场的情况十分复杂,稍有差池便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因此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管理必须要具备动态性、整体性以及基础性和实践性。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工程作业的质量和进度,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因此,在实际管理中施工方应该结合相应的特点对现场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便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施工方必须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这样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同时也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一、管理施工现场的意义

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现场管理有利于现场作业员防范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其人员管理的强化,从而使工程项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得以有效降低;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现场管理有利于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投入的有效降低,对于企业开支的节省有重要意义;通过管理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建设中财力、物力及人力的结合情况进行妥善的处理,有利于其资源浪费的减少,有益于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 优化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要想提高现场施工的管理水平,首先要优化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应该根据工程的需要,设置这种管理部门,并且落实相应的责任人,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则能够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同时,还应该设计各种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中所使用到的材料呈现出多样化与科技化的特点。如果施工工人对于新材料不知道、不熟悉,则很有可能会用错材料,甚至发生事故。因此,必须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工作。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建筑材料的运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对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而言,应当加强工程施工各环节中所用材料的质量控制。同时,应该加强对材料采购人员的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其鉴定材料的技术水平。建筑施工单位应当主动进行材料市场的信息调查,对于不同厂家所生产的材料进行综合性的比较,从而择优选购。施工管理人员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进行质量检验,对于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定要严格排除,检查的方法可以是抽查,也可以是普查。总而言之,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三、加强施工工程质量管理

(1)施工图纸的管理

图纸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图纸审查,涉及的内容包括图纸的完整性以及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图纸的完整性是指图纸的数量必须是完整的,图纸的内容必须是完整的。所谓的合理性是指图纸中的数据必须是合理的,设计中所涉及到不同部件之间应该是统一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图纸自身是否存在理论上与技术上的缺陷与错误。图纸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定;图纸及其说明是否标注清晰、准确;施工图纸是否完整,有无缺失;各专业工种之间的配合是否协调一致。施工图纸管理应该注意到施工技术与图纸技术是否匹配。尤其是工期、工艺、以及材料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施工单位必须与设计单位做好沟通工作,及时进行修改。地质资料对于施工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图纸的管理不仅是设计图纸的管理,同时也应该涉及到地质资料的管理。图纸会审应该注意到地质情况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地质环境是否对建筑施工产生不利的影响,以及设计图纸是否是建筑单位的需要。施工图纸管理应该与地质资料管理相结合;尤其应当关注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一致,以免环境因素对施工产生负面影响;施工图纸的功能设计是否符合建筑单位的要求,这些都是施工图纸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进行1 次内部初审,并且将会审后产生的问题进行系统地汇总,在会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这些问题,并且交由专门负责的人员加以讨论解决。

(2)施工人员的管理

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式,以及劳动组织方式能够有利地确保施工进度。建立专业与混合的工作队伍,能够让工人尽快地掌握施工技术,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能够有效地减少消极怠工的情况。根据工期以及劳动力需求情况,组织足够数量的工人进入工地,加强工作人员的生活管理以及生产安全、事故防范等方面的日常教育管理。施工人员工作管理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施工人员技术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单位应该做好生产安全教育工作。

(3)施工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质量控制点的管理首先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管理。在明确操作技术以及工程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施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在掌握施工技术后继续施工。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停工,召集骨干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如果存在技术缺陷,应该及时修正操作方案,如果是因为操作人员的过失,应该加强培训。同时,还应该加强检查的频度与力度。

四、施工现场管理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现场管理时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1. 安全问题管理施工现场时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三不”、“四口”、“五防护”问题。施工现场的“三不”现象主要有: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戴安全帽、从事高空作业时不佩安全带及施工现场过多杂物、破损严重等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安全网;“四口”现象主要是指通道口、预留洞口、电梯井口、楼梯口等防护措施缺乏警戒线,不符合规定要求;“五防护”现象是指防护栏为刷涂警戒线,卸料平台、阳台、楼板、屋面及基坑等缺乏严格的临边防护措施。

(2)安全警示问题。施工现场缺乏符合使用规定的人性化的警示区安全的用语牌、设置的安全警示标志缺乏充足的数量及适当的悬挂位置。事实上,这些疏忽往往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模糊划分的事故责任致使安全事故难以处理。

2. 料具管理问题管理施工现场时存在的料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材料问题。工程项目建设中往往需要使用种类繁多的材料,一些工地缺乏依据材料重要性和性质的分类存放,仅仅将不同性质或不同用途的材料简单堆放在一起,在各种材料的相互影响中,使一些材料的性能被降低;不规定在支垫或棚内堆放的钢筋,致使其腐蚀、变形而难以使用;不到位的保护措施,致使一些材料的效用明显降低甚至失效;模板、脚手架等工具性材料的不规范装拆和乱碰乱扔,致使其损坏程度较大,维修成本增加。

(2)机具问题。一些工地在使用工具和机械的过程中缺乏对其保护和保养意识,不及时的保养行为,明显降低了一些机具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使其施工成本不断增加。

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施工技术,还要对现场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来确保工程顺利的实施。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组建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的队伍,其次是各个部门互相协调工作,遵照建筑施工标准,严格控制工程投资成本。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建筑施工工程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问题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生产的效率,以及预防施工事故的发生。施工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的科学管理体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其开展研究,尤其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制定相应个施工管理措施。

论文作者:李武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论文_李武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