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论文_苟红兵,唐廷玉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论文_苟红兵,唐廷玉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巴中 636000)

【摘要】目的:评价小柴胡汤加减医治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巴中市巴州区第二人民医院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患者30例,水煎内服,6-10日为一个疗程,4-6个疗程为一个周期。结果:30名患者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后,总的有效率为84%。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特色疗法。

【关键词】小柴胡汤;偏头痛;治疗;疗效;预后

前言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习见的原发性疾患,女性多发,常以爆发性、单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其主要特征,日常持续2~70小时,发作时可伴随恶心、吐逆,光、声刺激或平常行为都可加剧头痛,平静情况、睡眠时可减轻头痛,其患病率为5%~10%[1]。偏头痛的危害性不容忽视,据《头痛》杂志公布的针对亚洲8个国家144家病院所做的调查结果表明,亚洲头痛就医患者中高达67%是偏头痛;据2010年最新流调数据表明,当前我国16~63岁人群中偏头痛发病率达9.2%。估计全世界有7亿6000万偏头痛患者,是糖尿病或哮喘患者的4-6倍,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是将偏头痛列为全球20大健全风险最大的疾病之一。偏头痛的伤害很大,它伴随着多种疾患,加大了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要素关联。此外,偏头痛还与情绪障碍密切关联,危急者会引发精神疾病的发生。综上,偏头痛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而且还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小柴胡汤主和解少阳,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巴中市巴州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资料,旨在评估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偏头痛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临床经验,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疗法以减轻偏头痛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可以减少偏头痛给社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巴中市巴州区第二人民医院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0例病例,患者男性9人,女性21例,年龄为48~78岁,平均62岁,其中有14例疼痛10年以上,6例疼痛5-10年,10例疼痛2年余。治疗前6例伴有冠心病,15例伴有高血压,7例伴有糖尿病,5例伴有高脂血症。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参照ICHD-II偏头痛分类标准[2],国际头痛学会将偏头痛分为无先兆偏头痛和先兆偏头痛等六种亚型, 依据其分类,纳入标准:(1)偏头痛不伴先兆,至少5次疾病发作,每次疼痛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表现为至少具有如下两个特征:①单侧性;②脉动;③中度或严重程度(平常生活限制或没有);④因平常的劳力加剧或导致没法进行劳动(如行走或攀爬等),发作时至少伴有以下一种:①恶心和/或吐逆;②怕光和怕声,且不能归因于另一类疾病;(2)偏头痛伴明显的先兆,至少2-3次疾病发生,先兆包含下列表现最少一种,但没有活动性能减弱:①彻底可逆的视觉症状,包含阳性的体现(如点状色斑或线形闪动幻觉)和/或阴性的表现(如视线缺损);②完全可逆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刺痛)和/或阴性的表现(如麻木);③完全可逆的困难的语言障碍头痛吻合没有先兆性头痛的准则,发生时伴有先兆性症状产生,或在先兆爆发后60min之内呈现,且不能归因于另外一种疾病。排除标准:(1)不符合偏头痛不伴先兆或偏头痛伴典型先兆诊断标准;(2)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如脑溢血引起的头痛或颅脑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头痛)。

1.3 治疗方法

小柴胡汤(柴胡 半夏 人参 甘草 黄芩 生姜 大枣)加减治疗:若目赤加栀子、双花;头晕加用天麻、白蒺藜;心烦失眠加用酸枣仁、远志等;每日一剂,一日三次,水煎内服,6-10日为一个疗程,4-6个疗程为一个周期。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

有效:症状消失,基本无复发;偶有复发(较前轻),对症治疗易控制,效果明显。

无效:症状改善,病情易反复,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

2结果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基本情况良好,均未发生加重或死亡。偏头痛症状随着用药明显减轻好转。在并发症控制方面,其中1例患者短暂出现心慌、胸闷,立即予以单硝酸异山梨醇酯(25mg)静脉滴注,心率和血压恢复正常水平,伴有高血压病患者规律服用降压药治疗,伴有糖尿病患者规律使用控制血糖药物治疗,伴有高脂血症患者规律使用降脂药治疗。

随访结果:治疗后1、3、6及12个月对患者的门诊随访,均未发现病情加重、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在6月及12月随访时两位患者诉头痛发作,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予以小柴胡汤加减对症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

结合疗效判断标准,最终在治疗的30例患者中,显效者9例,有效者16例,无效者5例,总有效率83% 。

3 典型病例

患者杨某,女,56岁,于2014年8月19日入院。患者自诉近三年来头痛反复发作,以左侧为主,且情绪不佳时易发作,此次发作由外感引发,但无明显外感症状,以左侧疼痛较甚,连及耳根及下颌,睡眠欠佳,时感恶心欲吐,舌质淡红,舌苔白,脉弦细,辩证为少阳枢机不利,经气不输,肝气郁结于里。治疗以疏肝解郁,调畅经气为主。拟方:柴胡19g、 黄芩8g 、党参8g、 半夏8g 、郁金8g、 细辛6g、 白芷6g 、 川芎6g、 防风6g、 生姜6g、 大枣4枚。 四剂 水煎内服,复诊疼痛症状基本缓解,嘱调节情志,此后1年内随访,头痛发作两次,症状较轻,每次服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后,症状改善。

4 讨论

4.1偏头痛的中医认识

偏头痛属于中国医学的“头风”、“偏头痛”“偏风”领域[5],传统医家对偏头痛早已有一定的了解,《灵枢. 厥病》记载:“上半年冷痛,取手阳明,足邵阳,邵阳后,阳明” [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金代李东源的“十本书”东元的有“偏头痛”,“厥逆头痛”,金源时期朱丹溪《丹溪心法》中也有的“偏头痛”的记录。偏头痛的中医认识病因包括:风,痰,湿,热,火,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热痰瘀病标记,在急性期更为常见;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病的根本,是病发的根源。和风,火,痰,瘀,虚常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缺乏,发病机制复杂。血虚和产后妇女偏头痛,久病不愈的持续性痰,热堵塞。风邪入脑,血瘀,肝热,肝阳上亢,痰蒙古窍,精血不足可导致如血液病理变化不能正常运行,引起头痛。

4.2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中医机理

原因常与情绪障碍相关的偏头痛,头痛或发作时常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发病前后多数患者发病有疲劳,嗜睡症状[15]。病机上多为肝脏功能失调,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肝失疏泄,气郁化火,阳亢火升,上扰头窍便致头痛。所以治疗偏头痛常从肝风而论,偏头痛的病位多在颞部,为少阳经循行的部位,故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引药达病所,同时可以入肝经,且疏风、潜阳。小柴胡汤是邵阳经典治疗头痛,这种疾病是基于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柴胡本身是发散的药物邵阳子午线,用柴胡以散邵阳频道邪恶,拟在柴胡方,疏邪透表以疏少阳之邪,黄芩清在里之热,因少阳胆腑又有相火,实则清胆热,因少阳之经有邪,少阳之气不得疏泄,郁而内扰,导致胃气不和,津液聚而生痰,半夏与柴胡黄芩合用,既能够降胃气,又能祛痰,此三药在小柴胡汤中以治病祛邪为主,柴胡与黄芩是相须配伍。方中人参、甘草在帮助祛邪的同时有阻绝邪气入里之意,并补足正气,服用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汗出而解”以医治少阳头痛,另外偏头痛患者因患病期长,疼痛症状迁延复发,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志问题,所以导致肝失疏泄,肝郁则气滞痰淤,通则不痛,小柴胡汤可疏肝解郁治疗情志问题,从而治疗少阳头痛。

5总结

由于现代医学科学的限制,对小柴胡汤的现代研究还不足,小柴胡汤治疗偏头痛的西医机制还不够明确,而西医医学并没有正确的中医理论的指导,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能、炮制方式与作用、毒性与解毒方法、七情配伍、用法忌讳等等都没有精确的科学的了解,以至于小柴胡汤还不能广泛、规范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再者,由于受地域区域的影响,小柴胡汤对不同区域的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都没有足够的研究理论来指导小柴胡汤的正确应用。这就要求在对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现代研究方面,注重对小柴胡汤治疗偏头痛的现代机理的研究及小柴胡汤治疗偏头痛疗效的地域差别的研究,开拓把小柴胡汤研究成传统西药的一种思路和方法,另外发挥中药的配伍优势,这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10]。

而现代的中医医生在小柴胡汤治疗偏头痛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马辛[11]使用小柴胡汤加偏头痛的疾病的治疗和减法,一剂水煎内服,6—10天为一个疗程,3—5个疗程为一个医治周期。成效:临床观测3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6%,发挥小柴胡汤加减医治偏头痛疗效确信;刘泰[13]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50例门诊患者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5岁,平均24岁,病程最长21年,最短2个月,平均10年,均为单纯型偏头痛,全部病例都以小柴胡汤加减医治,方药: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大枣各10克,生姜3片,川芎30克,白芷15克,细辛、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1次;或药液煎好备用,于头痛发作前30分钟服用,连服6剂为1个疗程。1个月的治疗疗效判断,结果:治疗后头痛消失,伴随症状解除,六个月无复发32例;头痛明显减轻,或头痛停止15例;失效为治疗先后没有变化或恶化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4%。徐启彦[14]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此中,男8例,女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2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最短14天,最长5年。7例有家族史。其发病情况都有该病的特点,一是头痛呈发作性,表现为一例或双侧搏动痛或胀痛;二是多由外感、情志因素、劳累和女性月经来潮等诱发;三是发作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治疗方法基本方药:柴胡、黄芩、白芍、甘草、当归各12克,党参15克,半夏10克,白术6克,生姜3片,红枣5枚,服法:逐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一般用药10剂左右。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治疗结果,痊愈7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好转4例:症状消散或头痛明显减弱,发生次数降低;失效1例:症状无明显好转。

由此可见,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具有充分的科学理论支持和临床实验证据,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2-245.

[2] 刘华,刘素英.活血祛瘀法治疗外伤性头痛40例及甲皱循环检查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1991,12(6):246.

[3] 彭暾.镇肝熄风汤治疗血管性头痛70例[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9):563.

[4] 袁桂生.加减通络活血汤治疗血管性头痛62例[J].湖北中医杂志,1991,13(1):16.

[5] 罗善佑.驯龙汤治疗虚证头风73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9,34(4):149.

[6] 何柏森.散偏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偏头痛108例[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4):27.

[7] 熊定波.偏风散治疗偏头痛5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11):18.

[8] 李挺.医学入门[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42-143.

[9] 临症指南医案.卷十.幼科要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261.

[10] 张凤逵,叶平.增订伤暑全书[M].湖南:岳麓书社,1990:158-162.

[11] 马鑫.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1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1(1):65-66.

[12] 李文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140例报告[J].中华实用中医杂志,2003,16(12):1758.

[13] 刘泰.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12例观察[J].广西中医药,1996,1(3):1.

[14] 徐启彦.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12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0,1(6):1.

[15] 黄培新,刘茂才主编.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

论文作者:苟红兵,唐廷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  ;  ;  ;  ;  ;  ;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分析论文_苟红兵,唐廷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