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诊治中的应用论文_张蕴楚,,席晓萍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斑块检出情况,并对两组斑块形状、血流参数、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检测出斑块51例,对照组患者检测出斑块11例。观察组患者发病率(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9.64%)(P<0.05);观察组患者血流参数CCA、BIF、SPV、EDV、PI、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诊治中准确率高,可敏感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脑梗死

脑梗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1]。多普勒超声检测通过探查颈部血管病理变化,可间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从而反映脑动脉和全身动脉硬化发生情况,可更好的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情况[2]。本文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诊治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脑梗死诊断标准[3];③排除脑出血、恶性肿瘤、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患者;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62.15±7.81)岁。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6例作为对照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1.03±7.1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超声检查仪器使用厂家深圳市巨华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Philips i U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0 MHz。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薄枕,患者暴露颈部并将头部略偏向一侧,将探头从颈根部向上进行探查,沿血管方向向头侧移动,通过颈动脉分叉处探查颈内外动脉,使探头尽可能达到颈部最高位置,之后将探头旋转90度,沿血管走行作横切面显示,测量并记录各血管内径,观察血管壁、内膜变化,观察管腔内有无斑块、闭塞或狭窄等异常形态,尤其注意分叉部位,记录有无斑块及斑块形状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IMT>1.2mm 视为斑块形成。记录血流参数相关情况:收缩期最高流速(SP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对于计数资料,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如P<0.05,则表示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病率比较

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检测出斑块51例,对照组患者检测出斑块11例。观察组患者发病率(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病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流参数比较 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流参数CCA(mm)、BIF(mm)、SPV(cm/s)、EDV(cm/s)、PI、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流参数比较(±s)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管壁成分改变或血脂异常,积聚于动脉内膜的脂质外观呈现小米粥样而来,官腔狭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显著表现,其主要特征是斑块形成,增生性、非炎症性和退行性病变以及糖类复合物、蛋白多糖和弹性纤维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导致血管壁增厚,内膜粗糙,进而导致斑块形成,最终导致管腔狭窄[4]。斑块在管腔内,其胶原纤维和脂质激活血小板,使凝血机制启动,导致血栓形成,从而斑块发生成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5]。斑块形成作为粥样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直接发病原因,具有明显相关性。在影像学下,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直观显示颈动脉管壁粥样硬化情况,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动态、无创地对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检测,有效判断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不仅可以对已发生脑梗死患者提供诊断和影像学资料,并可将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做出预报,方便及时尽早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管腔狭窄也越明显,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明显相关性。观察组患者血流参数CCA(mm)、BIF(mm)、SPV(cm/s)、EDV(cm/s)、PI、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因为脑梗死患者脑内病灶存在,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流紊乱,血液向颅内流动速度减慢、紊乱,管壁弹性回缩力降低,血流产生漩涡。

综上所述,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诊治中准确率高,可敏感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缪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13(1):85.

[2]邹海风,陈国梁,张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斑块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8):84-95.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43(2):146-152.

[4]周恕敏,徐岩鹰,吴红,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学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 (2):182-185.

[5]李秀丽,李宝丽.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13):2441-2443.

论文作者:张蕴楚,,席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诊治中的应用论文_张蕴楚,,席晓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