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初探——从“生命中最精彩瞬间”课堂报告谈起论文_胡宝忠,徐永清 常缨,李凤兰,吴秀菊

大学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初探——从“生命中最精彩瞬间”课堂报告谈起论文_胡宝忠,徐永清 常缨,李凤兰,吴秀菊

1.哈尔滨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30

摘要:生命教育课程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的时间较晚,关于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通过对生命教育课堂报告“生命中最精彩瞬间”分析,发现学生中存在由于生命价值评价标准扭曲而产生的面对平淡人生的无力感与挫败感;对生命体验重视自我感受忽视品味文化意蕴;寻求虚拟认同漠视真实生命感悟等问题,反映出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必要性。解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设置相应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尝试从容面对,寻找通向成功之路。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要经过大学教育迈向成年的门槛。二十岁的年纪,当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然而面对“生命中最精彩瞬间”这样一个题目时,“我的人生很平淡,……”“没什么可说的……”,“挺失败的……,”却成为普遍性的开场白。对学校不认可,而学业又不如意,专业前景黯淡,就业前途迷茫成为很多同学标的人生失败的标签。网络游戏的成功战绩,对偶像明星的无限神往成为生命中最值得赞许的成绩。特别是智能手机、微信等即时通讯手段的普及,海量未经甄别信息充斥于学生的信息世界。多元文化在校园的交织,使涉世未深的年轻学生的更加迷茫。人生、理想、信念变得是似而非,乱象丛生。

一、学生挫败迷茫原因浅析

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教育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将知识的积累与生命成长的体验剥离。“好大学,好工作,好收入”是很多现代大学生生命价值体系的框架。“三好”成为成功人生的标志,在这个框架里,好大学是成功的第一站,错过了这个站台,也将注定与另外两好失之交臂,渐行渐远。

为了实现“三好”的成功人生,按照父母意愿成长,成为大多数普通家庭学生成长经历。父母的过分干预,使孩子失去了在成长中建立探索健全人格个性的机会。所有的成长过程,完全按照择校、应试等既定的路线完成,学生的求学之路被描绘成一条狭窄的断崖,没有岔路,没有回头路,不成功就恐怕会万劫不复。

断崖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无暇体验生命的多元性,原本可以作为兴趣爱好学习的钢琴、绘画、书法等技艺也被功利化,成为开发智力的手段;或是获得一技之长从而拥有在各种考试中加分的机会;亦或是为了弥补父母自己教育缺失的遗憾。艺术的魅力,美的感悟被摒弃,单纯的任务型的学习,无法内化成生命的一部分,反而成为负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学习深恶痛绝,有一天可以不再重复枯燥的练习,便义无反顾的弃之,甚至永远不想在碰触。

学生没有完成阶段学习任务的成功激励,因为学习的标尺只有高考这一个成功的刻度,只能疲惫的目视前方,奋力向前。就这样从学龄开始满负荷工作,无需遐想未来,无需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一切都在既定的轨道上滑行即可,直到抵达应试教育的终点,高考。家长普遍认为进入大学就万事大吉,甚至于有些高中教师也灌输“只要上了大学,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的思想。

反过来看,家长老师们期许的开启成功之门的“好大学”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大学的了解微乎其微,对诸如学校人才培养特色、优势学科等基本信息知之甚少。既然上了好大学就是为了找好工作,因此往往仅凭从各种渠道得知的专业就业前景评价大学的优劣。某个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就趋之若鹜,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就门庭冷落,并不考虑学生的个人爱好等其他因素。显而易见,如果学生没能进入家长选择的理想大学,或是专业就业需求有所变化,那么以往家长与老师描绘的美好前景与现实就会出现落差,这时又没有内在兴趣渴望的动力支撑,迷茫与恐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无法企及的成功人生,精英生活,内心充满对平淡人生的无力感与挫败感,于是只能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求自我肯定与救赎。游戏世界中战无不胜的英雄,娱乐业造就的光华四射的偶像明星自然而然的成为学生们心中崇尚的圣地。刷微信、朋友圈成为在课堂上的消遣,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趣,无法自拔。

二、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1. 生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开始

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赢在起跑线上,成为父母最广泛的焦虑,并灌输给学生,孩子们漫漫求学路的起点一再前移。从胎教到早教,继而优质的学前教育,直到进入大学,赢或者输在拿到这一张入取通知书的一刻似乎已经见了分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正是在这种思想引导下,很多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认为不再需要刻苦学习,可从前被学习占据的大量时间不知道如何安排,就恣意的放纵自己,打游戏,看视频,睡懒觉甚至随意旷课等等,功课在不知不觉中落后了,等到发现的时候,又觉得无从补起,便一蹶不振。大学的门槛就是人生的终点吗?进入大学当然不是人生的终点,它应该只是迈向人生新里程的入口,标志着拥有继续学习,接受教育的机会。倚在大学门口慨叹,等待奇迹的发生,还是上路,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答案不言而喻,这一段新的旅程,可能还要面对很多岔路选择,可能坎坷重重,必须积极应对,才能峰回路转。回头再看,赢在起跑线上真的重要吗?

还是有人要问,人生有起跑线吗?人生的起跑线在哪里?人生当然有起点,每一个生命个体诞生于精卵相会的一刻,这枚幸运的精子是战胜了数以百万计的对手获得生的机会,也就是说每一个婴儿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者。原来生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开始,学生油然而生的自豪,“我原来打败了那么多的竞争者,那以后我还怕什么!”

2. 一次完整的生命体验

生老病死是生命历程必须经历客观的规律,每一个过程都有内在的节律,顺应则蒸蒸日上,违背则枯萎凋零。在生命教育课堂上,从生、老、病、死,到成长中的爱与坎坷,人与周遭环境、生物的关系,我们都会客观呈现给学生。

生命之初视频展示胎儿发育的过程,当22天的胚胎开始生命中第一次心肌收缩,这一次搏动开启了一生的心跳之旅,同学们静静地注视着这了不起的跳动,体会生命就这样可以感知他存在了,那我们是不是要慎重的思考堕胎、代孕等等关乎生命开始的话题?生物钟的绘制课上,同学们一点一点的描绘出自己的作息,原来我们精神百倍,奋战在砍杀怪兽的战场上时,时间的猛兽也在侵蚀着我们的机体,所以白天会没精打采,所以会莫名心悸,健康就这样在指点鼠标间悄悄远去。临终关怀学习告诉我们,原来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无所不用其极的治疗对于沉湎于病痛中的患者而言,也许还不如温和的絮语,关切的眼神,看窗外风景时我让你依靠臂膀,痛彻心扉时我紧握你的手掌。讨论遗书撰写的课堂上,学生们在一点一点补充条款的过程中体会到哪些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哪些东西是我们最珍视的,应该更加珍惜。

将长达10余年的不断灌输与累积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在短短的几十个学时的学习中彻底的颠覆扭转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生命教育课只能是开一扇窗,或是在坚硬僵化面具上戳一个可以呼吸新鲜空气的小洞,让年轻的面孔重新拥有与其年龄相符的笑容,并且能够珍惜握在手中的幸福,试着寻找新的方向,不畏惧探索未知的道路。

3.为生命灌注文化的血液

生命的社会性,体现在文化认同上,如果一个生命个体忽视自己的文化根源,生命失去文化的滋养就会枯竭。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文化的根脉其实一直深深的镌刻在我们的血液中。

现在很多西方的节日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在大学生中影响较大的是情人节,一束玫瑰送给爱人,一朵、两朵、三朵……各有深意,你可能如数家珍。玫瑰似乎成为爱情的象征,但是当一段暧昧的情愫开始凝结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的调侃都会说:“你走桃花运了。”“看你的脸上有桃花噢”。为什么是桃花,而不是玫瑰?因为这就是中国人的爱情观,繁华绚丽美则美矣,但终将落英缤纷,能结出甜美硕果的才是良缘,否则不就是过眼云烟?

端午节的时候我们总要吃粽子、插艾叶,其中的道理谁都能说上几条。还有人喜欢买上一串小葫芦,为什么呢?葫芦其实很早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由于其果实有一定的硬度又便于加工整饰且密闭性良好,一直是古代家居必备的盛器。既然是盛器,里面装的就可以是救命的药,也可以是害人的妖,所以老君装仙丹和收妖的法器都是葫芦。葫芦谐音“福禄”,连寿星的拐杖上都要栓一个。葫芦内又多子,你看我们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所有期许几乎都凝结在这个曲线曼妙的小葫芦上了。可是在买葫芦的那一刻,没有人会在头脑中把这上面的种种都过上一遍,才付的钞票。只是因为喜爱,这喜爱早就刻在我们血液里了。

所以一个社会人,不存在有没有文化的问题,文化它就在那里,只是有时候我们并不自知。教育的危机本质上是文化的危机。拨开文化的面纱后,学生们就会贪婪的吸允它的养分丰富自己,填补内心的空虚。有了文化认同,很多虚妄变得真实,很多行为有了解释。当双脚踏上真实的土地,还有什么能阻挡住这些探寻未来,奔向成功的青春的脚步。

时间是一刻不停向前奔涌的河,往者往矣。谁也不能追回过去的时光,谁也不会知道下一秒是激流浅滩还是平顺宽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有决心面对,有耐心拼搏,他总会把我们带到下一刻。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无论是欢欣还是苦难,无论是完美还是残缺,都要自己面对。成长的每一步,有付出就有收获,成功的标准是多元的,高薪好职位是成功的一面,名牌大学是成功的一面,做一件技艺精湛的雕塑是成功,画一幅似是而非涂鸦又何尝不是成功呢?

生命教育是从一个浅显的又深奥的生命现象,去剖析人的生命过程的教育。他应贯穿人的生命全过程。生命教育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生命教育没有现成的读本,它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它永远在路上。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4010621)

论文作者:胡宝忠,徐永清 常缨,李凤兰,吴秀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大学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初探——从“生命中最精彩瞬间”课堂报告谈起论文_胡宝忠,徐永清 常缨,李凤兰,吴秀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