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园林建设在保护环境、美化和改善人居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对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进行探讨,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建设;城市生态经济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园林事业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今的园林建设打破了以往封闭的模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延伸至街道、郊区等场所。城市园林建设也由以往的道路绿化朝着城市绿化、生态多样性保护领域发展。近年来,城市自然保护、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等园林建设理念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这进一步说明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重大。
1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概述
1.1生态经济的概念
生态经济指的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以人类的经济活动为主的生态活动,通过人类进行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为了保护环境开始的经济行动,都可以称作是生态经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生态经济也要下断发展。
1.2城市生态经济的特点
随着现阶段人口数量增加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密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就造成了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不断加快。人们不得不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保护脆弱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地完善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志在必行。
2园林建设对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1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园林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处理好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园林建设,让城市的“天变蓝、水变清、树更绿”,使热辐射、噪声污染程度降低,并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宜人类居住。绿色植被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城市森林或绿化被称为“城市绿肺”,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城市气候。同时,园林建设也可以改善城市的卫生环境,蓄水防洪、防灾,美化城市景观,承载城市居民游玩,有利于城市节能。可见,园林建设对城市人居生活质量提高的作用是巨大的。
2.2有助于城市绿地系统的完善形成
如今,我国城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基本上都是围绕创建城市园林的目标进行的。在规划中,也正是围绕这个中心编制城市绿化规划。为了加快发展我国园林的建设进程,建设部提出了“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同时明确指出每个参与评选的城市都要科学、合理、系统地编制城市绿地发展规划,要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有效的结合起来。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民区绿地及风景林地、干道绿化等都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从点、线、面上构成了绿地系统的主要布局,是我国园林建设的必备项目。绿地系统建设的完备程度是园林建设的主要标志体现,而园林建设也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出更高的标准。园林建设与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3现阶段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有限
大部分城市在园林绿化建设的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比如部门职责不够明确、管理水平略有不足等等,同时有关园林建设政策法规体系也不够完善,因此,城市需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加强有关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园林城市的绿化管理,还需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坚决依法处置损害城市公共绿化的行为,构建适合城市园林建设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3.2城市绿化整体规划不科学
部分城市在进行园林城市规划时,没有将该地区的地域特点、水源地、气候等因素考虑进来,对城市的绿地系统的功能定位不明确,造成资源浪费。如一些城市在园林中打造了多处水景,并且大多数水景都十分壮观,耗水量十分巨大,这势必会给当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问题。同时,还有很多城市在道路绿化和一些绿地的坡度进行设计规划时,并没有将利用绿地收集雨水的理念考虑进来,从而造成了大量的雨水资源被浪费。
3.3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不到位
在绿化植物选择上,部分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选择适宜的植物,反而为了美观,同时也为了吸引群众的眼球,经常选择一些较为稀有的植被,但是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养护知识与技术,致使很多植物的枯萎甚至死亡。这与城市绿化目标严重不符。
3.4中水利用不足
许多城市十分注重喷泉等水景观,但是在这些景观用水中,多数城市仍然使用的是自来水或地下水,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许多城市的路面是采用不透水的材料进行硬化的,这样使得雨水不能被树木很好的吸收,造成了雨水的浪费。多数城市中水管道的建设还不到位,使得许多处理后的中水无法被很好的利用,中水利用率较低。
3.5园林建筑没有与城市结合在一起
很多城市的园林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设计,没有考虑到城市的整体性,园林建筑与整个城市的气息风格相违背,导致园林的利用率低,达不到园林建筑的根本目的。
4园林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4.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抓好城市、县镇及村庄周边、交通沿线、河流两岸等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实现城市生态化、县镇园林化、村庄林荫化、渠路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河流湿地生态化的生态园林体系。
4.2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在进行园林建设时,应该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加强城市的和谐统一和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们工作、休闲娱乐、生活学习等的需要;二是环境优先原则。园林城市建设要以保护环境为重点,制定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建设的布局,形成人为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园林城市规划体系。在园林建设中,无论从战略目标的确定到设计规划布局,还是从建设管理到后期养护,都要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倡导保护环境,并强化提高生态资源利用率;三是系统性原则。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这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必然与外部的生态环境进行着能量交换。因此,我们需要用系统理论来进行园林城市建设,制定并完善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大力实施其行动计划。在建成区绿地规划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治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市容卫生,控制市区污染,坚持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四是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的城市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适合当地特点的的战略目标,促进当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5加快园林建设,促进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5.1统筹发展,科学规划
要将生态设计原则贯彻到园林建设当中,对生态绿化及植物群落等科学配置布置,最大程度的降低园林建设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生物多样性得到维持、污染得到避免。此外,要将本区域生态旅游及农业观光旅游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纳入规划范围,有机结合园林规划设计,坚持上述基本原则,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5.2结合实际开展城市生态经济建设
研究发现,部分城市在生态经济建设过程中,一味模仿和借鉴,当地特色得不到体现。需要明确的是,不同国家、城市及地区有着差异化的实际情况,如果对其他地区园林建设方案单纯的模仿,园林美化功能不仅无法发挥,还会破坏到现有生态环境。因此,就需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发展城市生态经济,努力凸显本地的优势和特色,保证建设的园林具有浓郁地域特点,这样方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游客。
5.3遵循人与自然的规律
在城市园林建设时,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遵循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原则,将自然作为建设当中的重要部分,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在园林的规划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使城市园林建设发挥出巨大作用。
5.4处理好城市园林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当前经济的决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对园林建设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只有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使城市园林建设发挥出巨大功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当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并考虑园林建设与城市的长远发展,对园林进行合理的规划,突出园林建设与城市环境的相协调,从而使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5.5扩大宣传,鼓励群众参与园林绿化
园林城市的建设,对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其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与社会性。那么相关部门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促使人们认识到园林绿化和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树木花草种养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群众,将爱护园林绿化作为全社会的职责,保证每一个群众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只有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生态园林建设方可以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我们要积极借鉴先进的园林绿化理念和方法,用科学发展观做统领,加强维护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使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从而保证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昆勇.欧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J].城市,2013,05:71-75.
[2]郭华杰.太原市城市边缘区生态园林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D].山西农业大学,2014.
[3]冀广超.园林建设和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6,13:194-195+197.
论文作者:吕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城市论文; 园林论文; 生态论文; 绿地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经济论文; 原则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