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及其原因的经济学探讨_经济学论文

市场失灵及其原因的经济学探讨_经济学论文

市场失败及其原因的经济学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原因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市场失败的含义

经济学中所讲的市场失败,是指市场不能有效率地配置经济资源。而有效率地配置经济资源也有特定的含义:生产者以最低生产成本的方式生产社会最需要的产品,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等于生产者的最低生产成本,即产品价格=最低生产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成本代表社会为该产品最后一单位支付的代价,该产品价格(边际价格)代表社会从产品中获得的利益。倘若边际成本高于产品价格,则意味着社会为该产品作出的牺牲高于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由此可推断,社会为该产品分配的资源多了;反之,边际成本低于产品价格,则社会为该产品分配的资源少了。一句话,只有当产品价格=最低生产成本=边际成本时,经济资源才能获得有效率地配置。

充分竞争市场被认为是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即使产品价格、最低生产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的地方。但是,充分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十分严格,如果假设条件被破坏,资源最优配置就无法实现,即市场失败。

实际上,这里还有一个潜在的假设条件:消费每一种产品所获得的利益都能准确地反映在需求曲线上,其生产成本一点不漏地由供给曲线代表。通俗一点讲,产品价格应能代表产品所带来的全部利益,而不是一部分利益;产品成本必须是全部而非其中的一部分。否则,市场失败。

当以上假设条件和潜在的假设条件全部被满足时,市场是否就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呢?仍然不能。任由市场发挥作用,会有一些社会必需的产品和劳务无人生产。下面将说明市场失败的四种原因,并且将侧重于分析我国理论界较少提到、但在现实中早已引起人们关注的两类市场失败——外溢成本与外溢利益。

二、市场失败的原因

1.市场存在垄断力量。当某些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比较大时,它对产品的市场供给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格。与充分竞争相比,具有市场垄断力的企业的产量低而价格高。既然比充分竞争企业的价格高,必定也比资源配置有效率时的边际成本高,结果是经济资源的配置无法达到最优。

在现实生活中,鲜有哪一个行业不存在市场垄断力量,从这种意义上讲,市场垄断力量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不过,既然充分竞争市场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那么,越是抑制垄断,市场越接近充分竞争,则资源配置的效率越高。这也是为什么要保护竞争、建立竞争环境、反对垄断的根本原因。

2.市场信息不对称或者不完全。这违背了充分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所谓信息不对称,在通常的意义上,是指商品交换的双方、或者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掌握的信息量不同。信息量较少的一方必然在商品交换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也就失去了平等交换的权利。

3.外溢作用。外溢作用包括外溢成本和外溢利益。所谓外溢成本,是指产品生产和消费时发生的成本由商品交换以外的第三方承担了,也就是说,生产者没有负担产品的全部生产成本。例如,化工厂的污水流入附近的河流,居民饮水受到污染、河中鱼儿死亡、旅游业收入下降等都是该化工厂应该负担而没有负担的成本。既然化工厂只负担了其产品中的一部分成本,产量必然比负担全部生产成本时高。因此才有生产过多的问题。

消费也会有成本外溢的问题。快餐的塑料盒、农用塑料薄膜等都属于这一类,因为它们不腐烂,无法像处理普通垃圾那样进行处理。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如果将污染扩大到废气、噪音、臭氧层、酸雨等,无一不涉及成本外溢。结论只能有一个:所有这些部门获得的经济资源过多,市场配置不当。

外溢利益与外溢成本有相似之处,也是在产品生产和消费中发生的,不过,是利益被商品交换以外的第三方分享了。如果享受了某种商品的利益而不掏钱,则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必然下降,从而有需求不足之嫌。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倘若某地区流行某种疾病,大部分人自费注射了免疫疫苗,不再是疾病的传播者。对于那些未付钱、也未接受疫苗注射的人来说,感染流行病的概率因此大大下降。这小部分人是标准的外溢利益接受者。

对经济有重大作用而且与外溢利益密切相关的是教育。人们接受教育的原始动机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如将来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工作环境相对舒适、升迁机会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是一种劳务、商品,必须支付。但是,教育所带来的利益却不是接受或支付教育的人所独享,因为教育有若干种外溢利益。教育的外溢利益或外部作用是无法在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中反映出来的有益作用。它包括:(1 )加快知识传播与技术进步的速度,因为人们受教育程度高,知识传播障碍少。(2)借助毕业学校、专业、学位等证书加以识别, 能够大大缩短劳动力市场受雇与雇佣的过程、提高寻觅人才的效率。雇错一个人再解聘,通常会给双方带来很高的成本。(3)促使生育率下降, 通常生育率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关系。(4)有益于社会和谐程度提高, 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不易受有野心政治家的蛊惑。(5 )促使犯罪率下降,实证研究显示社会的受教育程度与犯罪率呈负相关关系。(6 )提高消费者选择的效率,因为受教育程度高有助于理性决策。(7 )有助于改善本人、配偶和家庭的健康状况,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懂得如何保健。(8)提高孩子的品质水平等,此指对孩子的影响与教育。(9)提高家务劳动的效率。(10)提高储蓄率。(11)提高婚姻选择上的效率。(注:汉弗曼R·H、沃尔菲B·L:在《教育与经济福利:非市场作用的影响》,《人类资源杂志》1984年第19册,第3期377—407页。)

所有上面的推论都来自于统计分析,是在收集大量数据、对不同因素间相关关系系数进行估计的基础上作出的,而不是单纯依靠理论分析和判断。

无论是外溢利益还是外溢成本,都导致市场失败,需要补救,而这正是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补救的办法是对症下药。

对于有污染的产品,征税以提高其成本, 直至不过多为止。 美国1980年创立了“超级基金法”,将征收污染产品的税金纳入该基金,再用此基金去治理;1990年又通过了“清洁空气法”,并对毒气、城市烟雾、汽车废气、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物质(如氟利昂)、酸雨等污染源制定了统一排放标准,并建立了一个可以买卖污染权利的市场。这是指,当污染者的污染源控制得好而低于标准,或者说,污染排放量少于管理部门允许的排放量时,允许污染者将污染权利出卖。(注:迈克康乃尔C·R、布鲁S·L:《宏观经济学——原则、问题与政策》,MeGraw-Hill Inc出版社1996年第13版,第364—366页。)

教育的外溢利益举世公认,因而不管是公办教育还是私立教育,各国政府无一不给予补贴。另一种办法是补贴接受教育者,即刺激需求。

在完成对外溢作用的讨论以前,稍作一点点深层次的分析。无论是生产过多还是生产过少,都与产权问题相关。从理论上讲,产权所有者应具备以下三项权利:(1)排他性或独占性。 所有者有权排除他人使用自己的资源。(2)收入的所有权。所有者有权凭借资源获取收入。(3)转让权。 所有者有权在双方认为合理的价格水平上将自己的资源转让他人(注:张五常:《价格控制理论》,《法律与经济学杂志》1974年4月,第17(1)卷,第53—72页。)。产权不明乃是产生外溢成本和外溢利益的根本原因。按照经济学中著名科斯理论的观点,只要具备下面三个条件,无需政府介入外溢成本和外溢利益的纷争:(1 )财产所有权有清楚的定义。(2)涉及的人数不多。(3)协商成本不高(注:科斯R:《社会成本问题》,《法律与经济学杂志》1960年10月,第1—44页。)。产权像价格标签一样贴在了外溢作用上,利益双方按此支付。如果利益双方的人数太多不能满足(2)与(3)两个条件,诉讼或政府干预则不可避免。

4.公共产品。凡是由市场分配资源生产的产品都具有物质上的可分割性,因而可以计量、出售。购买者对商品具有独占性或者排他性,即不付钱的人被排除在外,不能享用该商品。如果某种商品生产出来以后既不能分割,又无法避免不付钱也可以消费的问题,市场调节的结果是无人生产。例如国防、公路、天气预报等。结果只能由政府——公共部门去生产,由公众去消费,因此这些产品又叫做公共产品。

三、几点启示

1.现实中没有充分竞争市场,要想尽可能地将稀缺的资源配置合理,不得不以充分竞争市场为目标模式,必须保护竞争,反对垄断。

2.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异常重要。

3.政府的任何管理措施都是在“矫枉”,而“矫枉”就有可能“过正”。例如,政府授予生产优质商品企业某种称号、奖牌等,本意是向信息不足的消费者提供信息,一旦发生名不符实的情况,其结果远不如不加管理。

4.正如上面已经指出的,并非一切市场失败的地方都需要政府介入。既然有矫枉过正的弊端,尽可能少介入或许是最佳选择。

5.所有权的定义及其权利的界定属于法律范畴,加快这方面的立法进程与必要的改革,其经济效益难以估量。

6.上面不过是在理论层面上的讨论,很有必要研究现实经济中的市场失败情况。仅举一例,股票和外汇市场有没有外溢成本?我看有,而且相当大。否则,金融危机何以能使全国经济陷入衰退达数年?

标签:;  ;  ;  ;  ;  

市场失灵及其原因的经济学探讨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