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进课堂”对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影响-以贵州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论文

“名师进课堂”对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影响
——以贵州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

李科生,江星玲

(贵州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手段。贵州民族大学基于“建设一流学科、开发一流课程、培养一流学生”的目标,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推行“名师进课堂”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模式通过“把握前沿—开阔视野”“夯实基础—深化理论”“升华知识—创新实践”三个阶段开展教学,从激发好奇心、培养质疑态度,引导多维度思考问题等方面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表明,学生对“名师进课堂”认可程度较高。“名师进课堂”在对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培养质疑态度、引导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方面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推动了民族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创新精神;名师进课堂;高校学生

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发布的《成都宣言》提出:“高校应该回归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实现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与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然而相较于中东部地区,西部高校高水平的优质名师数量偏少,课堂教学创新和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相对滞后。为了响应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贵州民族大学提出“建设一流学科,开发一流课程,培养一流学生”的理念,尝试通过“名师进课堂”建设“一流课程”,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我国的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通过运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可以不断改善种植区域的土壤状况,同时有效的进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山区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经过不断的农业技术推广,还可以提升我国农户对新技术的认识和掌握,从而为我国山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帮助。相信随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我国的农业发展必将越来越快,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本文以贵州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名师进课堂”为例,探究“名师进课堂”对培养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影响。

“名师”是指有威望、明智、对人们有巨大影响的人,是师德、师品、师表的统一[1]。名师具备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开阔的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的精神。2015年,贵州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有幸聘请以清华大学心理系蔡曙山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英国巴斯大学隋洁教授、北京大学沈政教授等国内外多位名师加盟的团队来校讲学、授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一、“名师进课堂”的主导思想、目标定位、基本思路

“名师进课堂”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文简称为《标准》),结合本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独特的内涵。

“名师进课堂”的主导思想是:名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启迪心智、散发思维,站在学科发展前沿,把握时代脉搏,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2]。贵州民族大学通过“名师进课堂”模式引进优质人才和学术精英,进一步提高贵州民族大学的师资水平并且丰富学术资源,帮助学校实现“建设一流学科、开发一流课程、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

“名师进课堂”的目标定位是:名师通过“学术漫谈、专题讲座、实验实训指导”等多种授课模式,帮助学生克服地域的阻隔,将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念和学术思想带入西部高校课堂。同时,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推行的“名师进课堂”模式,探索出了西部高校与国内外名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使之成为学校创新型人才改革的先导和学校先进办学经验的交流窗口[1]

②农业种植结构的确定。种植结构依据《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发展规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发展要求,项目区总灌溉面积 18 584 亩(1238.9 hm2),其中 葡 萄灌溉面积 16 314 亩 (1087.6 hm2),防护林 2 270 亩(151.33 hm2)。

“名师进课堂”的基本思路是:以名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多种授课方式并举,帮助学生夯实基础[3];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宗旨,多学科知识融入,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成为一流创新人才。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另一分支是"过程主义",它秉持"仅当女性在一个和男性同样得到尊重的社会中获得平等地位时,人们才将会实现所必须的各种革新,最后才出现正义、享受、秩序和创造。"

二、“名师进课堂”与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认为:“平庸的教师只是陈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释放,伟大的教师是激发。”[4]名师授课的最大优势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态度、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名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促使他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建立了丰功伟绩。名师之所以被称为“名师”,不仅在于拥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丰厚的研究成果,更在于能够引导学生。名师授课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科前沿,深入浅出地将前沿知识带入课堂,将学术问题介绍给学生,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和兴趣,激发学生破解谜团的好奇心。这是一般教师难以企及的能力。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认知科学研究者蔡曙山教授在讲授“认知科学前沿”课程时提出,儿童学习语言需要情境和大脑语言中枢的协调配合,简单的重复强化训练不利于儿童学习语言(特别是第二语言)。例如,民族地区学生唱民族歌的时候如果穿戴民族服饰,发音会更甜润;将英语教室布置得带有圣诞节的气氛,更有利于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蔡教授在授课过程中还借助脑电图片展示了不同情境下语言区脑电波段的变化情况。由此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服饰的穿戴、大脑语言中枢与语言的学习存在什么联系?如何借助仪器采集看不见摸不着的脑电波?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带着疑问去寻找答案。我们利用暑假“三下乡”活动深入独山县上司镇的学校,给民族学生布置了一间以圣诞节为主题装饰的教室补习外语,探究教学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好奇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如何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创新精神培养的轨道,既是名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名师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二)名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一,名师授课时间过于集中,内容跨度较大,难以满足基础薄弱的学生的需要。

名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将自己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态度传授给学生,并且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批判,不惧权威的精神。名师的质疑精神和鼓励会给学生敢于质疑的信心和勇气。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沈政讲授《生理心理学》课程时就对诺贝尔奖得主斯佩里教授提出的“大脑功能分区理论”提出质疑,并且通过自己对脑机制的研究成果来论证的观点,提出了“左右脑功能是协调发展”的认识,课堂上就引起学生的震动。最后,沈教授用“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名言与学生共勉。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些学生通过沈教授的课堂而养成了质疑教师和课本内容的好习惯,并且逐渐善于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学术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带着学习过程中的产生迷惑和对已有见解、理论的质疑,梁圆圆、黄娇娇等学生到马来西亚的北方大学(UUM)、台湾的中原大学进行学习交流;有的学生选择进入学校开设的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大学生不缺乏“质疑”的能力,但是缺乏“质疑”的勇气。恰当地激起学生“质疑”的勇气并且将“质疑”导入孕育创新精神的通道,就是名师授课的魔力所在。

3.认可度分析

(三)名师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进一步了解“名师进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实际效果,我们从影响效果、满意度、认可度三个方面,对2016级应用心理学专业1班46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出于了解更为具体情况的需要,我们随机选择了5名同学进行访谈。现将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名师最大的优势就是博古通今,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名师衣新发教授讲授“儿童心智开发”课程时,就注重从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衣教授从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生物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帮助学生了解儿童心智的开发,例如心智的非言语评估、心智开发得不恰当会给儿童带来哪些危害、儿童心智的成长需要哪些社会因素的配合、儿童心智开发市场前景。衣教授的课堂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梦想。贵州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2017级学生彭婷等人申报的“智障儿童心智与认知关爱组织”公益项目,在2018年贵州民族大学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思维定势”是每个人固有的缺陷,恰当地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灵活敏捷地思考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名师的高明之处。

三、“名师进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具体实施

贵州民族大学本着大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的宗旨,启动了“名师进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这一模式,我们结合应用心理学专业原有的相关课程,根据不同的年级设计了不同的授课模式(例如漫谈、专题讲授、实验实训指导等)。贵州民族大学“名师进课堂”三个阶段的授课计划,见表1。

“名师进课堂”通过“把握前沿、开阔视野”“夯实基础、深化理论”“升华知识、创新实践”三个阶段帮助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全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准确运用专业技能、培养科学的学术态度,提升创新精神。

2011年,拉加德的仕途又一次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这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总裁、法国人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由于在纽约面临性侵犯刑事指控而辞职后,身为法国财长的她成为这一职位的角逐者。一开始,她的候选人身份并不受新兴国家成员国的接受,但经过一番纵横捭阖,拉加德成功说服了多数成员国。2011年6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宣布拉加德出任总裁,任期5年。2016年2月19日,IMF宣布拉加德连任。

表1 贵州民族大学“名师进课堂”三个阶段的授课计划

第一阶段,帮助学生把握前沿、开阔视野。

由此,为有效识别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路径,本文首先在案例讨论的基础上对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特征进行讨论,进一步对现有政府引导基金的主要运作模式进行讨论,分别探讨每种模式在新兴产业融资过程中的适用性,最后对政府引导基金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方式进行展望,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新生来说,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如何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对此,贵州民族大学邀请清华大学蔡曙山和英国巴斯大学隋洁两位教授以漫谈的方式给学生讲授“认知科学前沿”和“现代心理学前沿”。两位名师结合正在讲授的《普通心理学》课程,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授课。蔡曙山教授结合贵州特有的民族文化和语言,例如水族(“今天的水族总人口约35万,93%以上生活在贵州黔南地区”[8])的独特的语言发音方式、特有的思维方式、民族事务处理的独特方式进行授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和思维的学习兴趣。巴斯大学隋洁教授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系统介绍了人类大脑的奥秘,以3D动画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通过ERP实验设备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语义关联对注意的捕获”,让学生在十分轻松的环境下了解心理学的学术前沿。两位教授的授课内容不仅有心理学知识,还有认知科学、生命科学、教育学、人工智能、逻辑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极大地帮助民族地区的学生开阔了视野,为他们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创新精神培养的效果情况,见表2。我们由表2可知,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开阔我的视野“激发我的好奇心”“助推我参加各项比赛”等三方面;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帮助不是十分明显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启迪了我的心智”“培养我的质疑态度”“引导我多角度思考”等三方面。

学生对“名师进课堂”的满意程度统计,见表3。我们由表3可知,“学生对名师渊博的学识和名师的教学态度满意度较高,但是对名师的教学方式和名师在内容难易程度的掌控不是很满意。

第三阶段,帮助学生升华知识、创新实践。

学生进入大学高年级以后,教师应该注重他们专业能力方面的培养。贵州民族大学特别邀请曾经参与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赵仑研究员和陕西师范大学的衣新发教授为学生讲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儿童心智开发”两门应用型课程。赵仑博士除了向学生介绍ERP设备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外,还自带数台ERP实验设备让学生操作,手把手教学生使用ERP设备采集脑电数据和分析数据,并且介绍了如何通过ERP实验设备采集航天员脑电数据进行心理测评、采集犯罪嫌疑人的脑电数据对其“说谎”情况进行辨别。衣新发教授结合自己对当前早教市场的了解,帮助学生利用现今流行的心智教具设计相关的儿童心智课程并且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赵仑博士和衣新发教授都是行业的明星大咖,授课过程中将自己多年的行业经验和相关的理论、技术融入课堂,启发学生将心理学技术转变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生产力。两位明星大咖给学生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改变社会的能力。名师授课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而且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行业的发展,推动学生实现从创新精神向创新能力的转变[9]

在上期的文章中,笔者与大家分享了在学校中教师是如何有效运用布鲁姆的六层思考模式去提升学与教的层次的。培养布鲁姆的高层次思考(分析、综合、评鉴,即高阶思维),是当代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目标。要想有效地培养这些目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经历(Learning Experiences)。本期将介绍一个有用的学习经历模式,供教师参考,有助提高培养学生发展高层次思考的效果。

四、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效果评价

学习既要“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只有“出乎其外”,才能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深入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培养创新精神[6]。当前很多大学教师听凭自己的经验模式被动地组织课堂教学,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落入俗套定式。教师若想帮助民族地区学生提升创新精神,就必须让他们将思维的单向性变为多向性,打破思维定势,帮助学生敏捷而灵活地思考问题[7]

(一)关于访谈的分析

我们通过与学生访谈了解到,“名师进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有较好的影响效果,主要体现在:首先,“名师进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不仅通过“名师进课堂”了解了应用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也了解了心理学国际前沿例如脑科学、学习科学等的发展。

其次,“名师进课堂”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及发散思维。借助“名师进课堂”,学生能够不拘泥于课堂所学,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站在理论的高度,多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

再次,“名师进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经历了“名师进课堂”,学生确立了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更为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敢于大胆尝试,积极踊跃参加国内外各种比赛并且获得优异的成绩。

因为作为位移主体的陆游,始终认为他所在的移出场无论哪一方面都较其所向的移入场文明程度更高,使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以,陆游对移入场梁益地区的个人生活,当时和过后的一段时间颇为消极厌倦悲观,他在《将至金陵先寄献刘留守》称“梁益羁游道阻长”,《出游》云“万里崎岖蜀道归”,都抱怨位移的道路遥远而崎岖;《遣兴》云“西州落魄九年余”,《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云“流落天涯鬓欲丝”,《南烹》云“十年流落忆南烹”,一再将其梁益生活概括为“流落”“落魄”,而不胜悲凉自怜。

与此同时,我们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名师进课堂”教学模式尚存一些不足之处: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只有敢于质疑,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伽利略正是敢于质疑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物体依本身的轻重而下落有快有慢”的观点而进行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爱因斯坦正是敢于质疑牛顿的经典力学,才提出了“相对论”这一重要理论。我国大学生由于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受标准化考试的影响,注重考试的分数和排名,很少质疑所学知识和教学内容,养成了不爱思考的习惯,影响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学生受家庭教育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创新精神和质疑态度比较弱。王洪礼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学生在质疑和创新精神方面略有不足,认为大学有必要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其质疑和创新能力[5]。对此,“名师进课堂”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因为很多名师本身就是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典范。

第二,名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很难有机会再与名师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很难再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三,贵州民族大学目前邀请的名师主要是科研型名师,行业名师数量偏少,导致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二)关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1.效果反馈

第二阶段,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深化理论。

表2 创新精神培养的效果情况

2.满意度分析

大豆根系作为大豆的重要器官之一,在大豆整个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根系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使得作物根系的研究远远滞后于地上部分,虚拟植物克服了传统方式下试验周期长、环境因素难以控制的缺点,大豆根系的虚拟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蝴蝶梦》描述了11岁被叛军掳走做娃娃兵的女孩拉姆努(Lamunu)5年后终于回到家之后的生活。“蝴蝶梦”源于主人公拉姆努的母亲的一个梦,“她说她梦到蝴蝶告诉她要保持坚强。那个梦之后的一夜,房子出现了很多蝴蝶。”[4]50那个梦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坚持生活下去和等待下去的希望,而这个梦带来的力量在拉姆努回到家之后又经历了波折。这个梦正如他们动荡的生活一样,都好似一个钟摆,从希望到失望,再从失望中找到新的希望。

教学标准明确规定《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统计》是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高校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必考科目。但是,贵州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现有的师资水平还很难将这几门课程讲授为优秀的课程并且帮助学生实现创新思维上的跳跃。因此,贵州民族大学邀请北京大学朱滢和沈政两位资深教授(《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两部教材的作者),利用夏季学期通过专题的方式讲授这两门课程的实验课程,同时对这两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朱滢教授在讲授实验心理学课程时组织学生设计相关实验,开展民族文化认知研究。沈政教授在指导生理心理学实验课程过程中,给学生梳理了言语、思维、文化之间各脑功能区的关系以及最新的研究技术。两位资深教授没有局限于实验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两门课程,而是从研究者的角度对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相关知识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帮助学生完整地学习专业知识,为学生创新精神施展积蓄了力量。

表3 学生对“名师进课堂”的满意程度

公安武警边防部队是一支代表国家、政府和人民在边境地区执法的队伍,其战斗行动实际是对违法分子实施拘捕的执法过程。各类不同的违法分子,其犯法的程度有重有轻,有主有次,对这些人的打击也应依法实施,即使是罪大恶极,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也应遵循法律程序,将其捕获并经公、检、法部门审查后依法进行处理。因此,边防战斗实际上是对犯罪分子实施拘捕的一种执法行动。这就是在战斗中提倡指挥靠前,近战捕歼这一战斗原则的原因。而伏击战法正是实现这一作战原则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完成边防战斗任务的有效方法。

学生对“名师进课堂”的认可度,见表4。我们由表4可知,学生对名师能够穿插学术前沿知识和名师的人品是认可的,对“名师进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创业激情的培养方式认可度不高。

表4 学生对“名师进课堂”的认可度

(三)讨论与反思

名师高屋建瓴,紧跟国际前沿思考学术问题,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名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将心理学和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相融合,鼓励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参加各项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9]

但是,名师的课堂教学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由于授课时间较为集中,名师往往急于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难以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其次,名师所在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好,民族地区的学生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名师在短时间内无法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容易造成名师的教学不够“接地气”或者“水土不服”。

综上,当商家不提供运费险时消费者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产品价格、退货可能性、运费险价格、退货费用等来决策是否购买运费险,以求规避购物风险和降低“期望损失”。

再次,贵州民族大学邀请的名师基本上以高校学术性的名师为主,缺少企业或者其他领域的名师,容易出现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应用的现象。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名师进课堂”教学活动不是很满意。

针对“名师进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改进。

两试验均采用大区对比设计,每处理1 320 m2(22 m×60 m)不设重复。试验田施种肥磷酸二铵525.0 kg/hm2+尿素 112.5 kg/hm2,追施尿素 750.0 kg/hm2。生育期间浇4水。

第一,为了长期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学校可以尝试为每位名师配备一名本校青年教师作为助教,青年教师在协助名师教学的同时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名师授课结束后,本校青年教师可以承担继续给学生提供辅导的工作,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名师讲授的知识。

第二,绝大多数名师为非本校教师,需要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名师需要改进教学策略,在授课期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学习资源,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穿插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名师在课后可以采用远程教育的方式,利用社交媒体和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实现异地教学。这样能够使名师结束在贵州民族大学的授课后,仍然可以延续对学生的指导[10]

第三,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离不开名师的理论指导,也需要行业名师的实践指导。因此,贵州民族大学在聘请名师时,行业名师比例不能低于30%。同时,学校需要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深入行业名师的公司或者企业参与生产和研发,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11]

五、结语

“建设一流学科、开发一流课程、培养一流人才”需要“一流的师资”。民族院校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民族问题研究、传承创新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12]“名师进课堂”等系列活动,让民族高校学生获得了与名师直接交流的机会,名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谆谆教诲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创新精神[13]。有名师才能出高徒,贵州民族大学“名师进课堂”活动的持续开展,必将帮助民族地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霍春涛,李元峰.名师与名师效应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3):232-235.

[2]邓晨,王瑞霞.“名师”与“明师”:教师的存在价值取向[J].当代教育科学,2017,(11):84-86+90.

[3]欧继花,刘湘萍.论移动智能终端冲击下高校课堂的信息流博弈及教师对策[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7,32(6):37-43.

[4]张思尧.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5]刘红,王洪礼.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育研究,2011,(11):82-88.

[6]王淑杰.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2):44-46.

[7]郝国成,朱勤文.拔尖大学生深度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27(3):166-170.

[8]缪成长.水族传统社会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1):57-60.

[9]刘绪菊.切问近思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J].中国教育学刊,2013,(5):85-86.

[10]李科生,蒋志辉.“互联网+”支持下的“立体化教材”开发探讨[J].出版科学,2018,26(1):43-46.

[11]肖林根,李科生.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创新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6):74-78.

[12]王世忠.新时代民族院校教书育人协同机制的实践创新与完善[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7(1):73-78.

[13]方大学.基于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个性化培养实践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3):6-9.

Effects of“Famous Teachers in Classrooms”on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Innovation Spirit——Taking the Major in Applied Psychology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as the Example

LI Ke-sheng,JIANG Xing-ling
(Colleg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Cognitive Science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s the strategic mean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Based on the goal of“constructing first-class disciplines,developing first-class curriculums,and cultivating first-class students”,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implements a new pattern on talents cultivation that is“famous teachers in classrooms”into Applied Psychology Major.This kind of new patter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o develop the teaching,namely,“grasping the front and broadening the horizon”,“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and deepening the theories”,as well as“sublimating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practice”,to foster students’innovation spirit from some aspects,like inspiring their curiosity and questioning attitudes,even leading them to think about problems multidimensionally,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in ethnic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novation spirit;Famous teachers in classrooms;Ethnic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36(2019)05-0072-06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民委教改项目“‘名师进课堂’对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创新精神提升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707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科生,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思维;江星玲,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教育。

(感谢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蔡曙山先生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的指导。)

[责任编辑 高 宇]

标签:;  ;  ;  ;  

“名师进课堂”对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影响-以贵州民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