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论文_牛慧军

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论文_牛慧军

牛慧军 (河南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 4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36例进行分析研究,产后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征兆,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产妇经有效的急救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抢救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并发产后出血属于严重的并发症,如救治不积水会影响患者的生命,采取有效的救治方法及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 产后出血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328-01

产后出血是指自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是分娩的严重并发症,是当今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大多数出现在分娩后2小时内,短时间丢失大量的血液会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危机患者的生命。现将我院收集的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住院收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产后出血的患者36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产后出血达1700ml以上并发失血性休克的产妇共12例;年龄在23~37岁,平均年龄28.49岁。

1.2急救:及时查找出血原因进行对症处理,快速达到止血效果。待产妇胎儿勉出后,将缩宫素20U静脉推注。密切观察胎盘娩出后及时清理宫腔,以纱垫填塞宫腔到子宫下段,进行子宫按摩;待按摩起效后迅速将子宫切口缝合,从而有利于宫缩。若进行填充止血无效可以结扎子宫动脉上升支,在抢救时并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缩宫素、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欣母沛、凝血酶、立止血等药物。器械护士准备与患者体温相近的生理盐水纱垫或含缩宫素纱垫,协助填塞宫腔至子宫下段及宫颈末端至阴道。如果是胎盘原因所致应及时取出胎盘做好刮宫准备。

2 护理对策

2.1立即给予面罩吸氧4-8L/min,提高血氧饱和度,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均使用留置针,同时急查血标本:血常规、凝血四项以及血交错等检查并通知化验室紧急备血。将抽血液放置室内,观察血块的凝聚以及收缩的时间,快速确定凝血机制是否正常[2]。遵医嘱迅速的给予抢救药物治疗。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严格执行失血性休克用药原则: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快速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失血性休克。在最初的15-20分钟内快速输入晶体液约1000ml,第一小时至少达到2000ml。迅速输血,当休克症状改善后,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最好行中心静脉压测定(CPV),当CPV<6cmH2O提示血容量不足,可进行快速大量的补液;CVP>15cm H2O说明心脏负担都比较加重,将输液速度减慢。

2.2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面色,意识、出血量、尿量。由1-2名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病情观察及治疗用药,由一名护士进行记录病情以及抢救用药,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准确测量出血量,在胎儿娩出前准确记录羊水量,胎儿娩后准确记录出血量[3]。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出血是否停止,失血性休克症状有无改善,当心率<100次/分、收缩压>100mmHg、尿量>30ml/h,红细胞压积>30%时,并且患者的皮肤转为温暖红润,脉搏有力,静脉充盈,时说明休克已得到改善。当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时末梢循环受到障碍,会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四肢湿冷,大汗,注意为患者及时保暖,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在抢救过程中对患者做好心理安慰,已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2.3心理护理: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往往有许多心理因素存在,而一旦发生产后出血产妇会出现恐惧、害怕的心理反应[4]。因此必须与孕产妇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其确切可靠的患者基本信息资料,对孕妇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在抢救过程中忙而不乱,随时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抢救过程中不要忽略对产妇的心理疏导,增加产妇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配合抢救治疗。

3 讨论

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并发产后出血是分娩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可使产妇出现休克状态,常危及产妇的生命,及时抢救以及有效的护理时关键。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大出血并迅速有效地进行抢救是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对产后出血及宫缩进行密切的观察,患者因术前使用镇静、降压以及解痉的药物和术中使用麻醉剂等,减低子宫肌肉收缩力,导致术后发生产后出血,处理不当易引出血休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阴道流血及宫缩情况,注意宫底高度的恢复,避免血块堵塞宫口及宫缩不良造成的宫腔大量积血而被忽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因此在产后应严密继续观察患者的血压、心律、尿量以及子宫复旧的情况,指导患者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产后宫缩而导致产后出血,能有效防止产后子痫的发生。在患者产后24小时至72小时内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因此护士在抢救过程迅速有效、密切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玲.浅谈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6(4)21

[2]徐摇嫁,徐霞平,陆秀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抢救的护理配合[J]中国护理杂志2009,21(50,149

[3]张丽梅.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与预防[J].中国医学创新2009,17

[4]赵素清.1例剖宫产术后羊水栓塞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2)210

论文作者:牛慧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  ;  ;  ;  ;  ;  ;  ;  

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论文_牛慧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