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防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吴军宜

肝癌防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吴军宜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 广西柳州 545100)

【摘要】纵观目前国内临床医学界对肝癌疾病进行防治的现况,虽然已经有乙肝疫苗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的推广应用,使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在未来能够大大降低,然而对于一些目前已经感染了HBV的肝癌疾病患者而言,还缺少有效的阻断预防和治疗措施。而且乙肝疫苗对于经母婴途径传播的乙肝疾病仍然不能够进行有效的阻断。此外丙肝的流行或将成为继乙肝之后,我国肝细胞癌疾病发生的又一个主要危险因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增加,也将使肝细胞癌的发生率随之升高。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诊断与治疗等几个方面入手,对肝癌疾病的防治临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癌;预防;治疗;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007-02

截止到目前为止,如何能偶对肝癌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仍然是临床乃至全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面对肝癌疾病的高死亡率现状,必须将早诊早治作为目前对肝细胞癌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的一项基本原则[2]。但现阶段在我国还相对缺乏足够的研究,如何能够建立一个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对肝癌疾病进行监测筛查的指南,依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课题。面对未来依然会相当庞大的肝癌疾病患者人群,加强临床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3-5]。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诊断与治疗等几个方面入手,对肝癌疾病的防治临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现汇报如下。

1.流行病学研究成果

过去30多年,我国肝癌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持续性上升的发展态势,且患者的年龄构成呈现逐步年轻化的发展趋势。肝癌疾病的观察生存率水平自上世纪的80年代以来,始终呈现上升的趋势[6、7]。根据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所报道的数据显示,全国2011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在3372175例左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例数达到2113048例,肝癌疾病在男性和女性人权中的发病率,分别居所有恶性肿瘤疾病的第3位和第5位,其死亡率水平更是高居第2位和第3位[8、9]。在未来的20年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作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疾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仍然会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将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肿瘤疾病负担之一[10]。

2.一级预防

肝癌一级预防的首要性措施就是对HBV的感染进行有效控制,疫苗作为降低感染率的一项根本性措施,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重视。虽然近年来HBV病毒在我国社会人群中的感染率和携带率水平都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仍然以已经接受过乙肝疫苗的青年和儿童人群为主[11-13]。乙肝疫苗的接种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肝细胞癌发病的峰值年龄,因此肝癌发病率降低还需要一段时间[14]。针对一些已经明确感染HBV病毒的慢性感染而言,目前临床对其进行治疗策略的主要可以分为两种:①实施INF-α或者胸腺肽抗病毒治疗;②通过核苷酸类似物对HBV的复制过程进行组织[15、16]。然而昂贵的药物会使患者及社会的负担加重,因此对HCV疫苗进行研发已经成为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目前临床对HCV的预防主要是通过阻断性传播和针具交换所致的血液传播等方式来实现。至于对黄曲霉素、吸烟、酗酒、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以是通过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来实现,通过不断改变人们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使肝癌发病风险降低[17、18]。

3.二级预防

目前在我国实际临床工作中,肝细胞癌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已经接近1:1,80%以上的患者在病情确诊的时候已经发展至中晚期阶段,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其在5年内的生存率水平仅有20%左右。因此肝癌疾病的早诊早治对于该疾病的预防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早期进行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诊断、影像学诊断、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几种类型[19、20]。

4.诊断与治疗

目前人们正尝试通过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或INF,使病毒载量降低,从而使根治性治疗后病情再次复发的可能性降低。在根治性治疗后实施抗病毒治疗,可以使肝细胞癌的复发率降低,这一点在国内专家中已经有了统一的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仍有部分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核苷酸类似物能够使肝脏功能和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改善,但并不能使复发率水平降低。因此对于是否在根治性治疗后进一步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治疗,还存在分歧,而INF使复发率水平降低的实际效果也不是十分明确。因此更加精确地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确定具体治疗策略,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21]。此外,ETV相比于拉米夫定等临床上以往应用的传统核苷酸类似物,所产生药物抵抗现象更少,PEG-IFN 相比于IFN可以产生更加理想的病毒反应,虽然目前临床对两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实际效果还不是十分的确定,但其替代以往的抗病毒药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2]。

【参考文献】

[1]林新居,汤阳阳,彭民浩,等.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4):385-386.

[2]王保信,武振明,张锐,等.联合应用雷替曲塞及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5):727-728.

[3]余子牛,鲁东,周春泽,等.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 治疗后预后和生存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10):1517-1518.

[4]李臻,张恒辉,韩新巍,等.肝细胞癌TACE 术后残留病灶的早期诊断现状与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11):1019-1020.

[5]付元,纪建松,涂建飞,等.TACE联合RFA及索拉菲尼在肝癌外科术后复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12):1069-1071.

[6]敖劲,曾令雯,刘衡,等.原发性肝癌DSA 表现与TACE 疗效的关系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1):55-56.

[7]乔彬彬,虞希祥,王舒婷.TACE术中灌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吡柔比星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4):349-353.

[8]潘雪峰,郑国宝,邢红雨,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学杂志,2015,21(4):311-315.

[9]姚征,姚庆华,陈玉堂,等.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无法手术的原发性肝癌[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27(3):180-183.

[10]高嵩,朱旭,杨仁杰,等. TACE联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肝动脉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6):377-383.

[11]贺红杰,宋磊,赵丹懿,等.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疗效评价[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11):40-43.

[12]唐杰,朱晓黎,沈建,等.雷替曲塞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20(14):249-252.

[13]罗杰,李向永,吴元凯,等,恩替卡韦初治及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的疗效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3,7(1):19-20.

[14]韩海英,叶迎宾,安西全,等.恩替韦卡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HN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2):212-213.

[15]王莉,贾志凌,刘畅,等.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8):759-760.

[16]曲金荣,王青山,王向珲.康艾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原发性中晚期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8):695-696.

[17]赵攀,钟彦伟,徐东平.5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发生HBV逆转录酶区单独A181位点突变的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3):289-290.

[18] 曹捍波,张铁英,严金岗.MRI平扫、动态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对小肝癌的诊断[J].浙江实用医学,2012,17(1):56-58.

[19]齐晓辉,时高峰,王琦,等.MR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7):1112-1115.

[20]熊瑜琦,李镝,康宁,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353-356.

[21]叶水根, 叶舰佩. 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临床分析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0):1612-1614.

[22]张丽平,王永莉,刘燕,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9):54-56.

论文作者:吴军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肝癌防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吴军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