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论文_刘荣荣

思想品德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论文_刘荣荣

山东省威海市第七中学 26420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由“知识核心时代”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素养,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自我发展。

作为德育一体化课堂的主阵地,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渗透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仅能从最底层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着力点,从这个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更主要的是能借助思想品德学科育人的“德”性,可以帮助学生矫正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思维导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巧妙设计,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

思品学科是最适合德育渗透的一门学科,教材中的或大或小的专题都指向德育渗透。借力思品教材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是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根本。如学习初一教材中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我设置了一个苹果削削乐游戏。让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进行削苹果比赛,并进行多组比赛。游戏结束,学生直观的发现有的学生削苹果的速度很快,遗憾的是果肉削掉的很多,有的学生削苹果速度很慢,果肉削掉的也不少,能够又快又好的削苹果的学生不是很多。接下来,我让学生自我总结、自主归纳,合作分析同学种种表现的背后的原因。学生通过合作能够完整的归纳表象是,同学在家都是小皇帝,上初中了,削苹果还不熟练。根本原因除了父母的包办外,自己的不主动、没有家庭主人公意识也是导致小事都做不好的原因。刘备有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也通用于生活中的小事。或者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都是要承担起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家庭中具有了主动劳作的主人公意识,到了学校,才能具有班级集体感、学校荣誉感,进而才能拥有国家自豪感,实现中国梦才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课时,按照大纲是一课时内容。每接手一个级部,我都利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节课让学生去发现,第二节课让学生分享学习本课后的行动、感受,或者利用后面的课时前五分钟让学生互相推荐班级主人翁小达人。通过种种途径,将学生的劳作意识内化于心,培养学生的主人公精神。

二、时政热点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自强自立的案例,有时空的差距,学生感知不敏锐,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聚焦时政热点,选取典型案例,做成微视频,体现自强自立之人的成长历程,进行系列观看,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经常吟诵《少年中国说》,都能满腔热情的感知自强自立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前提,如果能经常得到通过聚焦时政热点片段视频、视觉、听觉的冲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将更易形成。

身边的反例也非常多,尤其是官二代、富二代的成长轨迹,为当下学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但象一度热点聚焦大学生因无法自立被劝退的现象、大学生不能自主就业的“啃老族”现象、富二代的没有自我规划的现象等等,这些热点没有深入挖掘的价值,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更符合德育渗透的本真。在文字材料介绍中,由于学生的体验不够,感知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所以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了一个《自立自强的航天人》微视频,让学生从该视频中接受正面教育,感受到一个自强自立的人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力量。微视频从航天人杨利伟被选入航天员的过程介绍开始,让学生感知杨利伟在这一历程中所接受的非常规的训练后表现的不怕吃苦、自强自立的品质,让学生明确自立自强不是建立在小我上,而是大我;不是建立在个人上,而为整个国家,最终让学生感知到今天的自强自立就是明天的国富民强。

培养自强自立精神的时政热点很多,当下中国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电视、报刊杂志等很多媒介有类似的宣传。如“感动中国”系列报道、《人物》杂志中人物报道等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为此,我让学生围绕《人物》中的某个自己感兴趣的偶像,制作一期偶像初中阶段的成长历程简报,激励自我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中学生。

三、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保障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有人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含苞待放、茁壮成长。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不仅要对授课的知识了然于胸,而且对于讲课的课程立意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不仅要关注学生低层次的知识、能力素养的达成,更要关注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价值观的达成。这要求思品教师,必须要创新学科思维模式,把课程立意放在更高的思维高度上。

高维度意味着教师备课时要把课程放在更高的立意要求上,并且要真正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落脚到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事情,不需要出现假大空的话或者情境。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节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立,如果设置的情境是“如果你想成为航天员景海鹏,你会如何自立?”这个问题设置的就很空,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远,远离他们的生活,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虽然听起来感觉思维高度很高,但是却不是个成功的、有意义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所以,高维度的教育思维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不需要每分钟都必须时刻渗透,也不需要每个环节都有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的道路,我们正在起航。因为这段道路的留白,给我们留下了更多可以施展的空间。作为思品教师,我也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实践,期待核心素养在学生的身上绽放出更闪耀的光芒。

论文作者:刘荣荣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  ;  ;  ;  ;  ;  ;  ;  

思想品德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论文_刘荣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