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研究论文_李力维

(慈利县中医医院眼科 湖南张家界 427200)

摘要:目的 分析白内障、青光眼者以不同切口超声乳化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16.7-2018.2期间入院行白内障、青光眼手术治疗的87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病床单双数分组,观察组人数44例(双切口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对照组人数43例(小切口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观察不同术式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眼内压、裸眼视力变化及术后患者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眼内压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无差异,P>0.05。结论 临床以双切口超声乳化、小梁切除用于白内障、青光眼治疗,患者眼内压、视力改善理想,术后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高。

关键词:不同切口;疗效;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

青光眼、白内障是临床最为常见眼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者,视力进行性减退是两种疾病共同特征,近几年受人口老龄化影响,导致青光眼、白内障发病率趋于上升,同时部分患者可能合并两种疾病。临床认为青光眼、白内障合并会相互促进,加重原发病病情,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导致视力功能丧失,进而造成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但目前临床尚未特效药可行治疗,手术仍是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1]。其中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式用于疾病治疗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但大量实践表明超声乳化时采用单切口对患者结膜、巩膜组织刺激较大,给患者眼内压、视力恢复造成不利[2]。故本文通过观察2016.7-2018.2期间87例患者分别以不同切口超声乳化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今后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6.7-2018.2期间入院行白内障、青光眼手术治疗的87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确诊为青光眼、白内障,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符合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症、严重器质性疾病,无言语、精神障碍,ASA分级1-2级,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病床单双号分组,观察组人数44例,病程2-11个月,平均(6.9±1.5)个月,年龄范围40-75岁,平均(53.8±4.5)岁,男24例、女20例;对照组人数43例,病程3-11个月,平均(6.9±1.7)个月,年龄范围41-76岁,平均(54.0±4.6)岁,男24例、女19例,患者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检查确诊后对其眼内压进行控制,并择期行手术治疗,同时术前静脉滴注托比酰胺散瞳,行表面麻醉,在患者角膜缘2-12点做结膜瓣,做巩膜隧道切口,穿刺前房并在其中注入黏弹剂(透明质酸钠),以截囊针作连续环形撕囊,使用超声乳化I/U系统将晶状体核皮质吸除,将粘弹剂注入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将患者巩膜隧道切口两侧板层切开,作巩膜瓣,对巩膜瓣下灰线部位板层巩膜、小梁组织、切除,根切虹膜、缝合巩膜瓣,将液体注入前房,后连续缝合结膜瓣,最后将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注射于颞下球结膜处。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同在将眼内压控制在25mmHg以下后行手术治疗,术前散瞳、表面麻醉,以角膜缘为基底,在其2-12点做结膜瓣,暴露手术区域后,后再以患者角膜缘为基底做巩膜瓣,并在鼻上角膜缘部、颞上部做透明角膜切口,与对照组相同作环形撕囊、吸除晶体核皮质,恢复前房、缩瞳,后于患者巩膜瓣咬切,根切虹膜、缝合巩膜瓣及结膜瓣,于患者角膜缘切口注入液体,最后注射地塞米松、妥布霉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术式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眼内压、裸眼视力变化及术后患者功能型滤过泡形成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行χ2或t检验,结果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眼内压、视力情况统计 观察组治疗后眼内压、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形成42例,形成率为95.5%,对照组形成37例,形成率为86.0%,观察组形成率高于对照组(χ2=5.376,P<0.05)。

3.讨论

白内障为晶状体受老化、代谢异常、外伤等因素致蛋白质变性、晶状体浑浊所致,40岁以上群体多发,患者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而青光眼是一种以患者眼内压呈持续或间断升高为特征的疾病,主要为瞳孔阻滞所致,临床表现为视功能降低。两种疾病均为临床常见眼病,且常常两种疾病会一同发生,对于这类患者小梁切除、超声乳化是目前疾病治疗主要术式之一,其能有效降低患者眼内压、提高视力[3]。

本次两组患者较治疗前眼压、视力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视力无差异,P>0.05,表明此术式用于疾病治疗具有积极性意义。分析原因早期临床行白内障囊摘除治疗,需要患者角巩膜处做大切口,这对患者眼部组织较大,不仅易造成手术失败,同时对患者眼部组织损伤较大。而此术式微创对患者损伤小、手术风险低,术后患者恢复快、角膜散光程度较轻,可以发挥两种手术优势,有效促患者视力改善[4]。但本次观察组眼内压低于对照组,同时术后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为95.5%高于对照组86.0%,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观察组术中行双切口治疗有关。单切口手术时超声乳化对滤过泡区巩膜、结膜组织刺激较大,导致术后患者易出现切口漏水、瘢痕形成,无法良好保持长期滤过功能,滤过通道堵塞发生几率较高,不利眼内压降低[5]。而双切口使手术切口分开,使超声乳化能量对滤过泡区结膜、巩膜组织刺激减少,而器械进出频率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减少术后滤过泡瘢痕化,从而使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提高[6]。

综上所述,临床以双切口超声乳化、小梁切除用于白内障、青光眼治疗,患者眼内压、视力改善理想,术后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高。

参考文献

[1] 李秀贵.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7,35(4):411-414.

[2]胡健,王大江,黄一飞等.单切口与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疗效的Meta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36(8):776-780.

[3] 郑峤.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3):418-419.

[4] 郦小华,夏林.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对比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3):469-470.

[5] 吴燕,肖建江,沈秋杰,等.同期实施小梁切除与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84-5585.

[6]胡馨,王永毅,赵博等.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2,32(4):382-383.

论文作者:李力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研究论文_李力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