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成长小说视域下的《红与黑》探析论文_王嵘

自卑与超越——成长小说视域下的《红与黑》探析论文_王嵘

(大理护理职业学院,671000)

摘要:《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被称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石,教育意义较为明显。本文从成长小说视域下的《红与黑》内容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探索其内容中蕴含的自卑与超越意识,深入挖掘其作品的教育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卑;超越;成长小说;《红与黑》

引言:

《红与黑》创作于1830年,由法国作家司汤创作而成,在作品中塑造了具有深层意义的人物形象,并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思想与深层意识,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红与黑》是一部具有批判性的小说,其自身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通过人物思想的传递促使其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引领青少年发展。

一、成长小说视域下的《红与黑》

对于人类来说,成长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个体生命的体验,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不同的内容,笔者在创作过程中以文学为主进行探索,形成独特的形式。作为一种成长小说,其自身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承担着教育的功能,并且其叙事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特殊性,与其他小说样式存在明显的不同。《红与黑》是一部成长小说,小说主要是以维里埃尔市的木匠之子于连·索雷尔为主线,其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受到父亲与兄长的拳打脚踢以及言语侮辱,造成其性格逐渐扭曲,形成自卑、善妒的性格,但幸好其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老军医的照顾,促使其内心形成了远大的抱负[1]。在成长过程中,主人公先后成为市长儿子的家庭教师与侯爵的秘书,甚至与市长夫人、侯爵小姐产生爱意,导致其自身的正义情怀逐渐变为冷漠与自私,并产生了野心,最终因为射杀市长夫人而被抓,在临死前逐渐放下了自身的野心与自卑,实现心灵的超越。整部作品以主人公的成长为主,以主人公为中心探索其精神世界,从其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入手,分析其内心。作者司汤达在创作中以于连的18岁开始,根据其描述与回忆临摹其童年的经历,刻画其思想,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多位引路者,如老军医、好友、神父等,从主人公的幼稚到受挫、再到觉醒,符合成长小说的审美与叙事[2]。

二、《红与黑》中蕴含的自卑与超越

与传统的小说存在不同,《红与黑》中司汤达深入的对主人公的心理进行刻画,通过细微的刻画主人公的思想与情感,描述主人公的远大志向与自卑,为人们展示一种深切的思想,促使读者感受到少年的自卑与心理负担。司汤达在创作过程中,是以一种内在的形式进行创作,改变了传统的内在方式,超越了传统宏大的叙事手法,引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主人公的内心,感受自身的成长心境,将真实的情感融入自身,进而发挥出其小说蕴含的育人功能,提升其整体的价值,以此为基础促使当代的青少年汲取经验教训,促使自身成长。例如,对于《红与黑》的教育价值来说,主要表现在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中,给人们带来一种反面与多面的形象,正是基于此可以呈现出一种特性教育价值,促使人们的情感升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两方面进行分析,正面的形象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于连存在的特质对人们的影响较大,虽然主人公的出身低微,但其自身表现出明显的进取意识,具有远大的抱负思想,为人们树立一种正面的形象,甚至存在明显的反抗精神,感受其人物的魅力。通过于连自身蕴含的魅力,促使其精神鼓舞了现阶段出身低微的同类人物,激发出每一个读者内心的自由与自强,反应出当时社会的背景[3]。

从反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产生的形象是一种负面的,如蕴含的邪,其存在的扭曲性格为世人展示一种极端的形象,如自私自利、野心勃勃、善妒残酷等,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背景因素的影响,如主人公的老爹特别讨厌主人公学习,其自身的思想认为其成为一个书呆子,当主人公在专心读书时没有听见父亲的声音便被父亲一巴掌打的头晕,鲜血直流,导致起在童年时期在心中逐渐埋下自卑的种子,甚至是自我仇视。对于主人公来说,其自身的自卑已经融入了思想、骨髓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于连的自负实际上就是其自身的对心理自卑产生的一种补偿。例如,德·雷纳尔夫人曾经善意的资助于连金钱,但其却火冒三丈的拒绝了,其想要表现出自身并不卑贱。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于连拒绝为自己进行辩解,在法庭上最终被审判[4]。

通过对《红与黑》分析发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为主人公创设一种双重的因素,自卑与自负是相对的,自我的厌恶与无法自我接纳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状态,正是因为这种状态的存在导致主人公的思想逐渐发生明显的变化,形成一种既自负、又自卑的情况,对自我的身份产生不认同,甚至始终无法平静的进行生活,直到最终才实现心灵上的突破,在死亡前形成心灵上的平衡。人在成长过程中,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实践均与特定的时间空间存在的一定的关联性,对个人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主人公来说其成长深受其影响。《红与黑》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较为独特,通过细腻的手法进行探寻,探索主人公的成长史,折射出一种启蒙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为抵抗社会而做出的行为,但其最终依旧难以摆脱命运的影响,由此产生一种教育价值,青少年必须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逐渐超越自身的心理自卑,正确看待自身,实现健康成长[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红与黑》分析发现,其小说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无论是从童年的影响、成长的艰辛还是奋斗中的压力,均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思想,促使青少年正确认知自卑的心理,明确其情绪产生的影响,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形象,正确看待自身的发展,并提升自身的责任感,超越自卑。

参考文献

[1]宋朝.从小说到电影:《红与黑》于连死刑辨析[J].名作欣赏,2019,12(17):26-27+41.

[2]吴明红.浅析《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性格及对当代青年的启示[J].营销界,2019,14(21):163.

[3]张天然.司汤达《红与黑》中的现实主义的特色分析[J].海外英语,2018,14(24):206-207.

[4]董佳欣,张泳.封建王朝复辟下的悲剧人生:《红与黑》主人公于连命运评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08):91-93.

[5]陆维玲.试析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红与黑》中的体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12):181-182.

作者简介:王嵘(1989.11-)女,云南省人,职称: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

论文作者:王嵘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自卑与超越——成长小说视域下的《红与黑》探析论文_王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