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强阳性患者情况调查分析论文_王书香,袁瑾,刘小军

门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强阳性患者情况调查分析论文_王书香,袁瑾,刘小军

王书香 袁瑾 刘小军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贵州 遵义 563003)

【摘要】 目的:通过统计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大于250IU/L的门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就诊科室,初步推断遵义市乙肝传染性人群的分布、性质,补充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BsAg,选择检测结果大于250 IU/L的门诊患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男性(占比60.14%)明显高于于女性(39.86%),以青壮年感染为主;临床就诊科室主要集中在感染科、血液科、肝胆科、消化内科;有乙肝、肝硬化、肝癌等多个临床诊断。结论:年龄和性别是乙肝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进一步加强对遵义市16~45岁青壮年人群的疫苗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054-02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直接反映宿主免疫状态和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1,2]。HBsAg定量检测结果大于250IU/L,即HBsAg强阳性,一般见于大小三阳等症状较明显的发病阶段,同时具较强的传染性。通过统计HBsAg强阳性门诊病例,可以对目前遵义市乙肝有潜在传染性人群的分布、性质做初步的推断。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度HBsAg检测结果大于250 IU/L的门诊患者资料。

1.2 方法与步骤

1.2.1 HBsAg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仪器为雅培I2000,试剂及质控均为原装配套。按照ISO15189实验室管理要求,确保仪器运转良好无硬件故障,质控结果在控。

1.2.2统计分析:依据患者性别、年龄及就诊科室不同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采用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数据统计显示:HBsAg强阳性共2002例,男性(60.14%)明显高于女性(39.86%)。0~10岁年龄段共33人,占总人数的1.65%,60岁以上占总人数的3.60%,高龄及低龄人群其HBsAg强阳性率都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青壮年感染为主,16~45岁人群占调查人群的78.1%。其中21~25岁、36~40岁、26~30年龄组占比分别为15.28%,15.08%、14.78%。主要科室涉及传染科(921人)、血液内科(467人)、消化内科(134人)、肝胆科(127人)、呼吸内科(46人)、便民门诊(44人)、儿科(40人)、泌尿内科(34人)、内分泌科(30人)、特需老专家(27人)、围产科(25人)、生殖中心(21人)等25个科室。临床主要诊断有:乙肝(152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126例)、肝硬化(80例)、胃炎(56例)、原发性肝癌(27例)、肝癌(13例)等。其中大三阳为1394例(69.6%),其余为小三阳等。

3.讨论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世界有超过4亿人患有慢性乙肝并发症,导致肝脏疾病仍是人类的巨大负担[2]。我国对乙肝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公共卫生策略采取疫苗接种预防,如今寻找高危致病人群、研究传播的各种可能途径应成为预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本次调查中,我院2014年度进入调查的门诊病例中,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同国内统计情况相同[3]。15岁以下儿童其HBsAg强阳性占总人数的5.05%,这与1992年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计划相契合,提示了疫苗接种预防取得了显著成效[5]。青壮年人群作为高发人群是与其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导致垂直传播的根本原因。相关研究提示HBsAg>250IU/L与乙肝发展相关,HBsAg定量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慢性乙肝患者病毒肝脏储备功能及肝脏纤维化程度[4]。依据就诊科室我们发现,除排在首位的感染科外,血液内科位居第二,文献提示其在发病治疗过程中感染乙肝的几率非常高[6,7]。其次为肝胆科和消化科,多与乙肝的肝代谢失调、肝硬化等慢性乙肝并发症相关。

本次研究说明HBsAg强阳性门诊病人的科室分布及其年龄、性别构成,以便寻找高危致病人群,就控制HBV病毒传播、降低人群HBsAg阳性率提供流行学补充资料。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应进一步加强对遵义市16~45岁青壮年人群的乙肝疫苗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Sonneveld MJ, Zoutendijk R,Janssen HL: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 Viral Hepat 2011,18(7):449–457.

[2] D.D.里奇曼,R.J.惠特利,F.G.海登等.《临床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 陈海明,黄莉芳,杜国明等.张家港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363-4364,4367.

[4] 时海艳,郭丽颖,赵洁等.132例慢乙肝患者HBsAg定量水平与肝储备、肝硬度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43):78-79.

[5] 赵苏晔,叶绪芳,王寅寅等.对贵州省健康人群乙肝表面抗原监测结果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179-180.

[6] 王立茹,陈以娟,李星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在多发性骨髓瘤及健康体检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4,(13): 836-839.

[7] 廖耘,李桂芝,高瞻等.成都市2007-2010年无偿献血者不合格情况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4):267-268,270.

论文作者:王书香,袁瑾,刘小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门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强阳性患者情况调查分析论文_王书香,袁瑾,刘小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