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评“经济人与道德人”_经济人论文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评“经济人与道德人”_经济人论文

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评《经济人和道德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重义轻利”、“尚德轻得”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它要造就的人是一种单向度的“道德人”;而西方市场经济条件又孕育着亚当·斯密的所谓“经济人”,人们在行为中只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愿受社会伦理的制约。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走向已十分明朗,建构新的道德体系迫在眉睫。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否以及如何走出“道德人”与“经济人”的对峙,使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达到两者的统一,成为全面人,这是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

由李权时和章海山主编、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经济人与道德人》一书正是立足于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和论述,着眼于当前现实的迫切需要,力图规划和描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道德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规范体系。这对推进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工作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显著特色:

一、视角新颖,主题鲜明

如何看待当前纷繁复杂的道德现实?道德理论研究的起点是什么?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在序言中明确提出“道德问题,归根到底集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什么人的问题,是做道德人,经济人,还是全面人”,随后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人性和利益存在着价值同构,道德人和经济人必然不断转变为全面的人。作者以当前理论界探讨甚多而最终难以统一看法的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作为新的视角,去审视、评价和研究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等道德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是颇具新意也极富说服力的。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通过考察现实中人的变化发展去寻求理论新发现时,并不象时下有些人那样以否定马克思主义为“创新”。相反,作者在进行具体分析批判时,以及在进行理论思考和探讨时,无不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则与现实道德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全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全面,富于创新

全书围绕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创建的问题,展开了全面的论述,既涉及到诸如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道德评价的标准、效率和公平、优秀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吸收等许多重大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婚姻家庭与职业生活这些具体行为领域的道德价值取向,展示了市场经济给社会道德生活带来的全方位的综合性影响,并由此归纳总结了新道德观建立的原则、模式及其调控机制。可以说,本书汲取了当前理论界所取得的有关成果,但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成果的承纳和吸收的层次上,而是以其为基础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使理论达到一个更高的台阶。“新功利主义”的提出就是全书理论突破的范例。作者在论述利益和道德一般关系的基础上,考察了历史上曾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义利观,即以利统义的旧功利主义和极端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并认为两者都失之偏颇,或者片面强调义,或者片面强调利,因而使义和利实际上处于割裂状态。作者指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为义和利的统一提供了客观基础,并颇有创意地提出了以义统利的新功利主义。新功利主义走出“义”“利”不可调和的怪圈,既反对“重义轻利”,也反对“见利忘义”,而是把两者统一起来:一方面,它强调集体利益的在先性,崇尚义;另一方面,它绝不忽视个人利益的确当性,重视“利”。着力于利益和价值的双重实现。正因为如此,新功利主义与以利统义的旧功利主义具有根本的不同,它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立足实践,讲求实效

全书一个写作宗旨是:立足实践——提炼理论——走向实践。由于这一思想的认真贯彻,全书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高度,同时也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书中抓住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一历史性转变,深入到社会实际生活,冷静地观察和思考市场经济和道德发展的现状,颇具远见卓识地提出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对我国及西方的传统道德加以甄别,清理其中不合现实的部分,选择其中的有益部分,“拿来”建构市场经济新道德体系,并专门有一章具体研究这一问题,可谓急现实之所急。可以说,书中的理论问题及其答案都来自实践生活以及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准确把握。比如,作者提出的道德价值选择的多元性正是我国现阶段人们参差不齐的思想道德水平的真实反映,而市场经济的推进强烈要求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层次,使人们的道德价值选择趋向单一、指向先进,因而作者又提出了道德价值导向的一元性,即集体主义。这些观点无不指向现实,切中要害。

另一方面,本书密切关注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道德现象,敢于正视社会不正之风,但作为理论研究,又绝不满足于现象的罗列和材料的搜集,而是透过现象,归纳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出规律,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作者在研究家庭道德时,实事求是地指出社会上出现了男女平等、自我意识增强等积极的一面,但同时未婚同居、重婚纳妾等社会丑恶现象也日益增多。通过这些现象,作者归纳了当前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特点是:发展的两极性、评价的多元性。以此为出发点,作者提出了中国家庭伦理走向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现代婚姻家庭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人们走出婚姻家庭的困惑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这种以实践为源泉发掘理论,然后让理论融入生活大潮的研究方法是很可贵的。

四、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作者以建构市场经济道德体系为己任,涉及问题众多,但全书内容多而不杂,井然有序,精到的论述所在多有,绝少泛泛之论。严密的逻辑、有力的论证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关系问题在全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它的论证很容易流于形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作者在序言中即考察了两者发展变化的历程,概述了两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一关系,强调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全面人”是我国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基于这一基本共识,作者通过与其相关的其它重要问题的论证加深人们对经济人、道德人和全面人的理解。这主要表现在作者提出的人性和利益的价值同构、义和利的相互统一以及对集体主义真实内涵的揭示等方面。这些问题散见于全书不同章节,不同角度和方法的论证使它们在书中各呈异彩,逻辑上的一致又使它们融为一体。全书以人的研究为起点,由人而展开,以培养“全面人”为创建新道德体系的旨归,前后一以贯之。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评选和广东省“八五”规划项目,该书身负重任,全书系集体创作而成,在内容上似稍有重复,各章节的衔接方面也稍有不足。但这当然不能掩盖全书所获得的丰硕成果及给人留下的深刻启迪。

标签:;  ;  ;  ;  ;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评“经济人与道德人”_经济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