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有电网的运行稳定性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网存在着一些缺陷仍待改进。如果因缺陷发生临时故障,会使系统发生供电中断,如果能及时排障就可以保障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配网线路电压的质量,要进一步完善技术规范,更换老旧的设备,加强网架,修复发生损坏的外部部件等。本文通过对配网线路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分析与研究,找出配网线路方面问题的原因所在,通过多方面和角度提出了配网线路电压质量及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改进措施,以此满足供电质量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为用户提供可靠性的安全用电环境。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电压质量;供电可靠性
目前国内的供电质量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输电网间、发电站和配网之间没有被平均的发展。其中配网的建设水平显著比输电网间与发电站要低,资金、自动化与智能化三者亟待提升,这样供电质量才能得到保障。现在配网建设主要面临着自动化水平低,智能化水平小和缺乏资金这三方面问题,因此电力公司必须加大技术的发展,科学管理配网,从而提高配网线路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以下分别列举了关于配网线路电压质量以及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几种提升措施,以供参考。
1 配网线路电压质量的提升措施
1.1 界定电压允许偏移范围值
中枢点电压适宜的允许偏移范围值可以通过参考配网电压损失最大和最小点来进行适宜的界定。当遇到供电负荷最大值等于中枢点最低电压或者供电负荷最小值大于配网电压最高电压的情况,可以分别使最低点用户电压的下限升高或使最高点用户电压上限降低到均等于中枢点间的电压损失。
1.2 选出代表性的电压监测点
使用户受电端电压保持在允许偏差值得范围里是调控电压质量的目的,可是在现实中不可能逐一去检测每位用户的受电端电压质量,因此应检测具有代表性的发电所和变电所,如果电压质量满足要求只有检测的电压质量全部达标。确认了电压中枢点就可以形成提高和调控配网线路电压质量的集中区域。在选取电压的监测点的时候,应该使其能够代表大部分用户受电端电压质量偏移的真实水平,《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中指出,所有发电厂与变电所的 10(6) kV母线都属于中压配网电压监测点,要选取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受电端去检测电压质量。对于低压用户来说,需要至少在每一百台变压器设置一个检测点位去连续统计的检测电压质量。对于无人看管变电所,应该由调度端的调度人员去监控母线电压。
1.3 抓好无功平衡与补偿工作
无功平衡与补偿工作是提高配网电路电压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调控电压质量中的配置无功电源、电网解雇、网架建设等基本条件,也都和无功平衡与补偿工作有着紧密关联。为了避免在用户低负荷时无功率因数运行返送无功电力情况的发生,应该为电力用户同步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并进行安全运行。当发生冲击负荷、负荷波动以及用户负荷不平衡的状况时要进行静止补偿器的配备。变电所提出对线路电压更高的要求时,应该采用相对补偿措施来满足节点电压质量,仅靠集中调压是不能实现的。
2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措施
2.1 优化配网规划
首先,改善配网里破损或老旧设备与线路的情况。配网中的低压、老旧线路和老旧设备都对供电安全和质量产生了较大隐患,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升级或重建。其中对于人口密集、存在有安全隐患或者网络结构薄弱的线路可以先升级改善,而设备过于老旧或具有严重安全隐患的配网和低压线路则要进行拆除再建,一些老旧的设备原件也需要及时进行更换,一次减少故障概率,提高整体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其次,改善配网架空线路的绝缘化以及电缆化的所占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该在配网规划时更注重绝缘化和电缆化,提高中压线路的电缆化率和绝缘化率,对于中心城区尽可能的采取电缆供电,提高整体配网线路供电安全可靠性。
最后应该科学的对供电线路进行规划。遵循变电站出现不跨区域供电的原则,科学划分已有变电站和将要投运的变电站之间的供电负荷,同时依据发展需求来设计变电站出线。对于变电站进行科学适宜的布局,减少主网的供电线路可以缩小供电半径,改善配网网架结构可以降低交叉供电。对于偏远地区来说应该加快建设、优化配网线路,增设分段和联络开关可以加强配网线路的及时应变能力,提高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
2.2 提高技术水平
首先应提高配网供电自动化水平,对配网进行检测、定位、隔离故障点,重建网络与供电恢复等全面的自动化监测。通过采集相应数据来检测、定位故障点,在网上进行管控并选择适合的优化方案,进行故障隔离并利用遥控来进行供电恢复。也可以利用带电作业的车辆和工具来实施带电作业,以此缩减配网的停电时间。
2.3 加强供电管理
首先加强供电的及时处理修复能力。应该提前进行突发配网故障的应急训练并制定紧急预案,当发生紧急故障时应当首要保障医院等特殊重要单位的正常用电,提高整体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同时,当发生紧急故障时,应该要立即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抢修,及时回复供电。对于一些重要用户要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可以配备移动发电设备。
其次,对于配网供电应实行可靠的管理体制,包括采集、保存、检查、总和、报送、分析以及反馈可靠性数据等内容,是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工作。采集工作要求要客观务实,实事求是,能够反映真实的状态。应当加强多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在进行数据的采集、整合与管理工作时最好与配网改造同时进行。配网供电的可靠性管理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与综合素质,在整合与报送日常可靠性资料时,也要对周停电计划进行协调制作以实现对停电时间的严格控制,通过定期分析数据来了解供电可靠性情况,并进行分析影响因素的工作以便找出问题所在,最终给出适宜的建议去解决。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应该加强所有用户的安全用电管理工作,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用电环境。应该定期的去排查用户的用电情况,这样也可以相应的保障其他用户的用电安全。对于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用电情况,应及时责令整改隐患并下发整改通知书,同时要追踪促进问题的解决,避免由个别设备问题引起配网线路的跳闸,从而影响更大。生产技术部门应当对用户继电保护定值进行统一的核对,确保匹配上级保护,避免发生配网线路越级跳闸事故的发生。此外,还应重视外部因素造成的停电事故,比如偷盗破坏电力设施、车辆对于电杆的碰撞以及高处抛物等。可以通过增设巡逻人数,或者发传单、利用通讯设施来进行大力宣传,如电视、网络以及光波等途径来宣传《电力法》与《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文件,提高居民保护用电设施的意识,呼吁大家关心、爱护身边的用电设施。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用电设施,这种保护意识能够保障大家共同的用电安全,减少用电故障的发生率,提升配网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结语
大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都与配网线路电压质量与供电可靠性有着紧密关联,本文通过对用户日常生活中的配网线路问题进行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提高配网线路电压质量相应措施,比如利用界定电压允许偏移范围值、选出代表性的电压监测点、抓好无功平衡与补偿工作等措施,同时也提出了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比如优化配网规划、提高供电技术水平和加强供电管理等措施,都能够大量的降低停电损失,预防停电纠纷,为供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居民生活的用电安全加强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张伟锋 . 配网电压质量改善措施探究 [J]. 通讯世界,2017,(20): 191-192.
[2] 甘圣希 .提高配网电压质量的有效方法分析 [J].科技展望,2016,(30): 97.
[3] 刘丽 .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缺点及处理对策 [J].低碳世界,2016,(26): 144-145.
论文作者:石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电压论文; 质量论文; 可靠性论文; 网线论文; 用户论文; 措施论文; 故障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