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中集中空调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的研究

民用建筑中集中空调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的研究

余晓平[1]2011年在《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当前存在建筑节能的科学认识不清晰和工程实践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的必要性。从能源的概念、建筑科学发展、建筑学科发展和科学、工程、技术与产业的关联,揭示了建筑节能科学、建筑节能工程、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产业的内在联系。针对建筑节能作为社会活动的特征,从活动主体、对象、内容和目标等角度构建实践活动整体,形成对建筑节能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体系,通过对“建筑节能是什么?”的回答,形成建筑节能的认识论体系。围绕“建筑节能怎么做?”的基本问题,将现代科学思维和方法论基本原理与建筑节能实践相结合,从管理、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分析建筑节能实践方法的基本内涵,针对建筑节能的系统分析方法、决策方法和价值评价方法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建筑节能的价值方法,对价值评价的原则、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构建建筑节能的方法论体系。将建筑节能科学观应用于建筑节能工程,确定了建筑节能工程的内涵和特性,揭示建筑节能工程区别于一般工程的附着性、渗透性、边界模糊性、内涵不确定性、公益性、使用价值的潜在性、主体泛化性和冲突性等重要特性。通过对建筑节能工程系统中工程管理目标、工程技术目标、工程经济目标、工程社会和工程生态目标进行分析,并对各子系统在时间、空间维度的关联关系进行了研究,探索建筑节能工程系统体系结构及其分析方法,分析了建筑节能工程的系统设计方法,为建筑节能工程的认识与实践建立了理论框架。将建筑节能科学观应用于建筑节能地域性研究,并从自然地域性和社会地域性两个方面,国家、地区或城市、建筑基地叁个纵向层次研究建筑节能地域性特征,研究了地域观指导下的建筑节能技术的适宜性问题,建立了建筑节能适宜技术观,包含经济适宜、社会适宜和生态环境适宜的原则。并以建筑太阳能和地热利用为例,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的关键问题及评价基础,指出建筑节能适宜技术的选择原则和发展方向。基于建筑节能的自组织性,通过对建筑节能与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研究,以相干和协同作用为基础,分析系统发展和演变的机制问题。通过分析建筑节能技术系统要素或功能的关联结构,强调在技术实践中削弱或转化相干作用、增强协同作用,通过信息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等途径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系统可持续发展机制。针对当前建筑节能领域中典型事例,如:建筑能耗指标的科学性与公平性、空调温度立法、能耗超标停止供暖与能耗超定额加价、建筑保温隔热与通风等问题和争论,以及对深圳建科大楼典型工程案例进行剖析,从建筑节能科学观的不同角度进行剖析,表明应用建筑节能科学观指导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将建筑节能科学观应用于工程教育,针对建筑节能工程的特性及建筑节能市场对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确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及其把握程度,确立了建筑节能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本文对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及应用的研究,主要理论创新包括:①从科学、工程、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形成了建筑节能的科学知识体系,明晰了建筑节能的科学认识理论基础。②建立了建筑节能的科学思维层次模型,揭示了建筑节能系统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模型,形成了建筑节能方法论基础。③将建筑节能科学观应用于建筑节能工程研究,界定了建筑节能工程的科学内涵和实质,为建筑节能工程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④将建筑节能的科学观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教育研究,围绕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教育探索了学科理论基础,并理清了建筑节能工程人才的知识把握层次、能力和素质规格。

闫振华[2]2009年在《基于蒸发冷却辐射供冷/热空调系统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总体目标,节能减排正在逐渐成为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正是适应这一时代背景的技术,目前已在我国西北地区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同时,辐射供冷/热的节能和舒适性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辐射供热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辐射供冷近年来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为了进一步发挥蒸发冷却和辐射供冷/热的节能减排效果,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辐射供冷的结露瓶颈,无新风,低供冷能力和蒸发冷却的应用形式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蒸发冷却与辐射供冷/热相复合的空调系统,并对此复合空调系统从理论基础、系统形式、工程设计、实验台设计及实验验证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第一,本文对蒸发冷却和辐射供冷/热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了蒸发冷却与辐射供冷/热复合空调系统的复合机理,提出了两者相复合的半集中空调系统形式,并对其系统构成、系统特点、应用领域、运行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该复合空调系统为温湿度独立控制原理的典型应用。第二,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复合空调系统计算内容和计算步骤,即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基于蒸发冷却的辐射供冷复合式空调系统工程设计方法,从而给工程设计选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第叁,对基于蒸发冷却的辐射供冷/热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实验台风系统和水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对实验台的四季运行模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为验证本文提出的工程设计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同时为该技术在中湿度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第四,对“基于蒸发冷却的地板辐射供冷复合式空调系统”和“基于蒸发冷却的毛细管辐射供冷复合式空调系统”用实验的方法对其夏季工况进行了详细的工程设计验证,结果表明:复合式空调系统实测温度场和湿度场较均匀,温湿度实测数值满足设计要求,辐射冷表面末出现结露现象。从而验证了工程设计方法在负荷分配计算、蒸发冷却新风和高温冷水参数选取和设备选型等方面能够正确指导工程实际。以上工作将为蒸发冷却+辐射供冷/热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对工程人员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并为课题的后续—“基于蒸发冷却的新型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提供可参考的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将推动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形式的多样化,对蒸发冷却和辐射供冷/热空调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黄国庆[3]2011年在《民用机场航站楼空调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出行量的显着增加,出行要求的不断提高,民用航空运输因其具有快捷性、安全性、舒适性、机动性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民用航空运输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随着我国航空旅客激增,客运业务繁忙的航空港陆续修建了规模宏伟、设备复杂、多功能的现代化航站楼。航站楼内部有大量空调设备,这些设备多而分散。如果采用分散管理,就地控制、监视和测量是难以想象的。采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就可以合理利用设备,节约能源,节省人力,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加强楼内空调设备的现代化管理,并创造安全、舒适与便利的工作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在航站楼空调设备监控工程设计中遇到了以下问题:1)航站楼建筑规模宏大,采用大空间建筑方案造成楼宇节能难度很大;2)航站楼内空调设备多而且分散,管理和维护的难度很大;3)航站楼属于特定公共建筑,其空调运行管理流程与一般共用建筑有所区别,其空调设备监控系统在国内设计范例亦比较少等。本文通过南宁吴圩机场新航站楼工程的空调设备监控系统设计实例,探讨民用机场航站楼空调设备监控工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对航站楼的建设规模、建筑布局、空调设备、节能要求等方面深入分析,合理构架空调设备监控系统,设计适合于航站楼的智能空调监控系统。最后对已有的工作成果加以总结,并对本课题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展望。

樊浩[4]2003年在《民用建筑中集中空调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民用建筑中,对集中空调系统采用自动控制可以提高房间的舒适度、节约能源、方便管理。目前对集中空调的控制主要是温度控制。 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关键在于:一是选择控制规律,目前常用的有PI、PD、PID控制规律,但究竟哪一种控制规律更适合于空调控制?二是确定控制系统,目前常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但许多专家又提出宜采用串级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究竟有何好处?适合什么样的对象?目前对这两个问题尚无定论。 本文首先针对空调温度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微分方程法,通过公式推导,找出空调控制对象——房间温度时间常数与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关系,阐明房间温度时间常数大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再结合空调工艺对控制的要求,提出了对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应主要解决其快速性问题。通过对各种控制规律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适合于空调系统的控制规律。利用衰减曲线法,得出单回路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方法。对于串级控制系统,本文采用微分方程法,通过公式推导,比较串级控制系统与单回路控制系统对干扰的克服能力,提出了适用于串级控制的空调对象。

赵敬辛[5]2014年在《豫西南地区保障房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豫西南地区,保障房建设缺乏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策略,致使住宅室内环境质量与居住舒适度较差;由于地域气候、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的特殊性,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适宜在该地区应用,影响了绿色建筑在当地的推广。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选取该地区保障房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示范工程----绿色保障房实例进行了研究。论文共分四部分进行论述:首先,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对象和路线,对保障房、绿色建筑和评价标准的基本理论展开阐述、解读与比对,归纳绿色保障房建设要点,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其次,针对研究对象的现状表现进行了调查和总结,通过对豫西南地区南阳市的四个保障房社区的调研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总结当地气候特点、能源结构、经济水平和居民热舒适适应行为及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次,结合南阳保障房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利用计算机对被动式规划技术的效果、住宅户内舒适度、居住能耗进行模拟分析和测算;通过环境分析结果,确立了保障房套型设计优化模型和绿色建筑适宜技术;从费效比的角度出发,对绿色能源应用技术进行甄选;结合社区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及都市农业种植园优化配置方案,对社区绿地碳汇量进行测算,提出了节约型绿化技术方案。最后,结合前期调研数据与分析结果,以南阳市保障房绿色建筑研究成果为基础,编制了豫西南地区保障房绿色建筑评价系统,为该地区保障房绿色建筑设计、建造、评估提供一个多方协同工作的技术平台;并通过实际案例测试,初步验证其合理性与可行性。本文从住户居住舒适度需求与国家标准之间的差距入手,以当地传统住宅套型为基础,针对地方行为习惯和资源存量,结合案例研究过程,提出了适宜该地区保障房的、能够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与居住舒适度的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建立了符合地域特征的、经济合理的设计优化模式;依据研究结论,编制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豫西南地区保障房绿色建筑评价系统。

周竹[6]2007年在《现场总线技术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系统集成研究》文中提出就发展趋势而言,现场总线技术是取代传统集散控制,实现真正全分布式控制的主要技术;而系统集成则是信息时代的需求,也是控制实现网络化的关键。因此近年来,对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一直成为学术界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一个设备众多、功能各异、分布极广,极其复杂的系统。对它的控制与集成,以及它与上位信息网络的数据交换与融合的研究,自然而然就成为人们研究楼宇自控系统时的首选。由此可见,在大中型建筑物的楼宇设备监控系统中引入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并实现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体系(CIMS),这样的研究,是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的。尤其是,对在科技相对滞后的建筑行业中引入现代先进技术,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论文阐述了作者在构建楼宇设备现场总线监控系统及一体化集成管理体系中所作的研究,并体现了作者在整个过程中的设计思想。具体包括:①分析了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数种现场总线技术,尤其是对所选用的ControlNet现场总线技术的性能和技术特点,包括其通讯模式、仲裁机制、以及其网络体系结构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②对监控对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系统组成和监控内容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其中央空调子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特点,以及相应的监控原理;③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分析了楼宇自动化系统对控制网络的基本要求和该系统的各种体系结构,以及ControlNet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ControlNet现场总线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及中央空调监控子系统,包括系统总体结构、控制网络硬件配置,控制器MMI软件编程、系统组态软件监控、以及通讯软件的系统通讯建立等;④对系统集成的基本慨念、目的、意义、及其内容和原则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了常用的系统集成技术,尤其是工程所采用的OPC/(DDE)集成技术。并完成了基于ControlNet现场总线技术的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的集成工程设计,包括最终构成的该建筑物的IBMS体系及其系统软件架构;⑤在详细分析组态软件RSView32的基础上,对该工程的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了全面组态设计,包括运用Visual Basic 6.0软件工具对其中央空调监控子系统进行的画面组态设计等,构造出的组态监控人机界面生动、友好,功能齐全,满足工程需要。论文对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及系统集成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乔镖[7]2015年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整体性能化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现阶段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建筑物能耗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40%以上,建筑节能成为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建筑能耗总量逐年攀升,我国社会终端能耗中约有27.5%为建筑能耗,必须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建筑设计多样化的出现,突破了传统规定性指标的建筑节能性能化评价方法(以下简称性能化评价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性能化评价方法仅局限于围护结构的权衡判断,方法体系不完善,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性能化评价方法,并将权衡判断扩展到暖通空调系统,对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性能化平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包含围护结构和暖通空调系统的性能化评价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建筑节能标准中性能化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方法,从我国性能化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我国性能化评价方法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总结我国性能化评价方法的研究路线和研究关键点,得出必须要对性能化评价方法中,参照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的基准系统(以下简称基准系统)形式、建筑模型参数基准配置原则和简化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的结论。本文结合不同国家地区的性能化评价方法的特点,确定了我国性能化评价方法的使用条件、计算工具和评价基准。本文对我国性能化评价方法的基准系统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性能化评价方法的基准系统,总结出基准系统的形式受该国家和地区建筑常规设计做法影响的结论。为此,对我国建筑常规设计做法进行梳理和研究。本文对我国227栋建筑进行了问卷调研,分析了我国建筑常规设计的特点,并提出了符合我国建筑设计特点的基准系统选取方案。本文对不同基准系统选取方案的优缺点和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基准系统选取方案进行了比选和分析,最后通过能耗模拟计算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同种系统对比的基准系统选取方案。本文从标准规定的限值出发对建筑模型参数配置方式进行研究,同时考虑我国建筑常规设计做法,力求参照建筑模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明确了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冷热源设备、输配系统、末端设备和其它信息的详细参数选取配置原则,并以实际案例对本性能化评价方法进行了功能性应用。由于传统的建筑性能化评价依赖于建筑能耗模拟计算软件,操作复杂、工作量大,本文对性能化评价方法的简化计算工具进行了研究,使性能化评价脱离繁琐的能耗模拟计算,通过将设计参数填入EXCEL表格的方式即可计算出建筑全年能耗值。本文对简化计算工具中各计算部件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对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以实际案例对计算工具进行了准确性验证。

汤倩[8]2013年在《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论文根据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010第6号文,在武汉市新建民用建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大量案例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节能政策、标准规范、节能方法及节能措施,给出了适宜于民用建筑的评估依据、评估方法及能效测评方法。给出了建筑、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等各专业的节能评估要点并给出节能评估体系与评分权重。给出了民用建筑各用能系统能耗的测算方法,讨论了民用建筑各系统能耗的影响因子以及累计负荷指标法、温频(度日)法、单位面积负荷指标法、设备法用于新建项目测算能耗的适宜性。通过各种方法与现行值的比对,得出了各类能耗的计算公式、指标及系数,并给出能效水平的简易评估方法。针对武汉市的气候、日照、水文地质等特点,根据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从全生命周期讨论了能评前后适宜于主、被动式节能技术措施,讨论了可再生能源应用。并运用实例讨论相应节能措施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及应用效果,论证论文给出的评估方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论文的研究有利于规范新建民用建筑的评估,有利于国家及武汉市测算新建民用建筑的能耗。

苏永强[9]2009年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建筑工程设计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工程的主要质量特性由设计文件确定并不可逆转。建筑工程设计文件是建筑设计单位的成品,建筑工程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本文提出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评价理论是从系统工程理论的角度出发,以建筑工程设计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整体效益为目标,采用软硬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论,建立系统模型,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评价。本文构建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质量分阶段、有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质量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分阶段、有层次的质量评价,不仅可以科学、公正、客观地评价建筑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的状况,准确地查找隐患和管理缺陷,而且能够提供预防和完善改进措施。使得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从事后预防型转变为自主控制型,极大地提高了对工程事故发生的控制能力,达到预测、预报、预防的目的,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设计质量。

谭惠[10]2009年在《商业银行绿色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发展与普及,数据中心的规模正在高速发展。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和环保节能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大型数据中心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数据中心的电力不足和电费高昂已成为成为全球化的问题。据Gartner预测,至2008年年底,全球近一半的数据中心将无法拥有足够的能源和冷却装置,用以支持高密度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到2011年,数据中心1/3以上的预算将是环境成本。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全球在数据中心的能耗在2000-2005年间翻了一翻,到2010年将再增75%,该研究以部署在美国的服务器和冷却系统为例,该系统在2005年消耗450亿kW的电力,电费为27亿美元。而2006年全球服务器的能耗达到1230亿kW时,电费支出上升至73亿美元。大型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中,还可能带来电磁污染、有害气体和热效应等有损于身体健康的环保问题,绿色环保成为规划与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商业银行的数据中心的绿色环保研究主要体现在UPS系统、制冷系统、机房布局、服务器系统等单个专业系统的监测、设计与防护措施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方法与具体的操作流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据相关理论及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我行现在运行的数据中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首先对商业银行绿色数据中心的总体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未来的5-10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虚拟化架构的模块化规划方法,给出了其规划目标、原则、框架与具体步骤。然后,从1T设备规划、机房工程规划、系统管理规划、数据的安全管理等四个方面对其具体规划作了详细分析与深入研究,设计了相应的操作方案与操作流程,并结合商业银行的数据中心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绿色数据中心规划的意义、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第二章对绿色数据中心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及其总体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虚拟化架构的模块化规划方法。第叁章至第六章从lT设备规划、机房工程规划、系统管理规划、安全管理规划等四个方面对其具体规划作了系统性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案与操作流程。第七章结合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对上述规划方法的实际应用作了分析与阐述。第八章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商业银行绿色数据中心的规划提供了系统性的方法与具体的操作指导,并在基于虚拟化架构的模块化规划方法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对于提高大型数据中心的绿色环保性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余晓平. 重庆大学. 2011

[2]. 基于蒸发冷却辐射供冷/热空调系统实验研究[D]. 闫振华. 西安工程大学. 2009

[3]. 民用机场航站楼空调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黄国庆.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4]. 民用建筑中集中空调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的研究[D]. 樊浩. 西安理工大学. 2003

[5]. 豫西南地区保障房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及评价研究[D]. 赵敬辛. 天津大学. 2014

[6]. 现场总线技术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及其系统集成研究[D]. 周竹.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整体性能化评价方法研究[D]. 乔镖.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15

[8]. 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方法的研究[D]. 汤倩. 武汉科技大学. 2013

[9].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 苏永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9

[10]. 商业银行绿色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D]. 谭惠. 浙江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民用建筑中集中空调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