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论文_田仁华

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论文_田仁华

田仁华 湖南省凤凰县教育局 416200

一、理念应与时俱进

1.敬业思想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教师应树立具有改造社会的精神。新时代的敬业思想,更多的是指教师本人是否具备了创新教育的本领。要达到这种重新定位与勉励的境界,就应该使每一位教师树立起“三感”精神: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只有教师自身感到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崇高而伟大,而且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时,重新定位的思想才会出现,随即也才会有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危机感就是认为自身随时都会有被时代发展步伐所抛弃的危险;紧迫感是在危机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紧跟时代,为创新教育而不懈努力,增添新本领的信心和决心。

2.爱生感情要与时俱进。爱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该在内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民主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对学生的关爱仅是基础,较强的爱生情感,应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手段。爱生情感的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成才,教师的爱又必须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依的爱,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发掘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潜能。

3.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学生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二、师表应与时俱进

1.科学态度。创新不是蛮干,更不是对原模式的改头换面。要进行创新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模式,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路。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方法,调整教育结构,遵循教育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化目标。

2.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得益于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学生的灵魂里才能不断渗透着教师创新的人格魅力,血液里才能流淌着教师的创新教诲。为此,魏书生曾响亮地提出“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创新教育决定着教师的工作必须具有全面的创新性,包括教育思想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与管理的创新、人际关系的创新等等。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智力特征、人格特征。

3.合作人际关系。主要指教师自我与同事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要突出三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是目标一致的意思,强调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心努力,共创辉煌;凝聚力是指一种合力,表现在教学中它既是一种互补,又是一种整合。通过长期的互补与整合,达到个体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战斗力强调的是个体之间能量释放的强度,也就是说,合作过程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合作方法,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合作的强度。合作意识的另一方面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此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平等尊重、协调沟通、互补共育。平等尊重指教师与家长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是教师与家长合作的基础;协调沟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应对孩子共同负责,在两者的协调与沟通中,教师自身应该起主导作用。互补共育是讲两者之间应共同承担教育任务。

三、素质应与时俱进

1.科学文化素质。21世纪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外,还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教师在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充实,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2.能力素质。新型教师除了具有传统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外,首先还应具有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创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与他人交往等。其次是创造能力,就是善于求异创新,敢于对已有的界定、理解、诠释提出质疑,在新旧知识更替的交叉点上,把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方面代替旧知识、旧观念、旧方法。大胆改革已经落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机智,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另外是综合再现能力,就是把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社会经验、接受程度,加以综合、筛选,概括性地再现出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学媒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地能动地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3.身心素质。新时代的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应是和谐发展的。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素质的载体,有了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才能承担繁重的教育学者任务。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注意加强自身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修养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论文作者:田仁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3月总第1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论文_田仁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