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抗-D、抗-C致新生儿Rh溶血病一例分析论文_袁茜茜 符宝铭 黄梅香 覃宜飞

袁茜茜 符宝铭 黄梅香 覃宜飞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输血科 广西530003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特点,提高对Rh溶血病的认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方法:采用盐水法检测患儿及母亲的ABO血型和Rh血型,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游离抗体和放散抗体。结果: 检出IgG抗-D、抗-C致新生儿溶血病一例。结论:检出Rh溶血病后,及时进行蓝光治疗或换血治疗,预后良好。【关键词】IgG抗-D;抗-C致新生儿;Rh溶血病

【中图分类号】[R556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184-01

新生儿Rh溶血病(Rh HDN)是由于孕母体内的IgG类Rh系统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结合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引起本病的Rh系统抗体主要有抗-D、抗-E、抗-C、抗-c等,以及有抗-Ce、抗-cE等复合抗体参与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也时有报道[1、2]。本院发现一例抗-D、抗-C复合抗体,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 患儿,男,1d,系G3P2,出生3h后皮肤黄染,且进行性加重,Hb88g/L,总胆红素2293μmol。

2试剂与方法

21 试剂:抗-D、抗-C、抗-c、抗-E、抗-e血清、谱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剂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22 方法:新生儿Rh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查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操作,Rh血型的鉴定、结果判定按说明书操作,母亲血清、患儿血清及红细胞抗体放散液中的抗体用谱细胞在抗人球蛋白介质中鉴定。

23结果

231血型鉴定 见表1

通过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细胞反应格局表可判断,患儿系抗-D、抗-C抗体所致的Rh溶血病。

3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包括Rh、ABO、Kell等母子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病,以ABO溶血病最常见,Rh溶血病最严重[4]。Rh溶血病是由于母婴Rh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引起此溶血病的抗体为IgG类抗体,IgG分子量小,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发胎儿水肿、贫血、黄疸、肝肿大、脾肿大,部分可致核黄疽,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死亡。中国人绝大多数为Rh阳性(有D抗原),但母亲Rh阳性,也可缺乏Rh系统的其它抗原如E抗原,若胎儿有该抗原则可发生Rh溶血病。Rh血型抗原中,D的抗原性最强者,其次为E抗原,均易于检出,大多数人不产生抗-e抗体,抗-c抗体常与抗-e抗体存在于同一血清内,后两者均不易检出[5]。

Rh溶血病一般多发生于经产妇所产胎儿,有输血史、先兆流产者,少数见于初产妇。其机制是在第l胎产生的抗体效价低,一般对胎儿无明显影响[6]。当妇女再次妊娠时,Rh阳性胎儿的血液进入母体内细胞会激发母体发生免疫反应.本文中的患儿为第3胎,出生3h后即出现皮肤黄染现象,测血总胆红素值为2293μmol,且贫血明显,立即进行蓝光治疗和输血治疗。本例患儿输注的红细胞是筛选后的无D和C抗原的红细胞,预后良好。Rh溶血病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多进展迅速,易并发胆红素脑病,故而,疑诊或确诊为Rh溶血病应积极采用降低胆红素的措施如光疗、药物等,还可予大剂量高效丙球静脉输注(ⅣIG)[7],同时密切观察黄疸进展,及时给予换血抢 救治疗,减少神经损伤,预防核黄疸,改善预后。

Rh溶血病可引起新生儿早期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故新生儿Rh溶血病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因此,必须重视产前的ABO、Rh血型的鉴定和免疫血血清学检测,尤其是有输血史、妊娠史、流产史等病史的再次妊娠妇女,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彭道波.赖富才,赵晖.抗 一Ce引起第 l胎新生儿溶血病1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34 .

[2]孙云.苗天红弱IAT反应性抗一cE弓i起的新4儿溶血病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4):289

[3]叶应妩.王毓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13114

[4]Narang A,Jian N.Ha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Indian J Pediatr,2001;68;167172

[5]刘达庄.免疫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6

[6]MAY-WEWERS J,KAISER J R,MOORE E K,et a1.Severe neonatal hemolysis due to a maternal antibody to the low-frequency Rh antigen C(W)[J].Am J Perinatol,2006,23(4):213217

[7]Aggarwal R,Seth R ,Paul VK .High 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hesous hemolytic disease[J].J Trop Pediatr,2002;48:116117

论文作者:袁茜茜 符宝铭 黄梅香 覃宜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1

标签:;  ;  ;  ;  ;  ;  ;  ;  

IgG抗-D、抗-C致新生儿Rh溶血病一例分析论文_袁茜茜 符宝铭 黄梅香 覃宜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