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国[1]2002年在《财政信息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财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财政信息不仅为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依据,还要为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决策参考。财政信息的正确与否,事关全局,影响甚大。特别是随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财政运行机制的建立、迫切地需要人们及时,全面和准确地掌握各方面的信息,为指导财政工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如何搞好财政信息工作,使它服务于财政、服务于社会,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课题。 本文拟通过分析财政信息的分类与特征,财政信息的来源的表现形式、财政信息的作用、财政信息流程,来构筑财政信息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现代化财政信息系统的蓝图。
谢柳芳, 韩梅芳[2]2016年在《政府财政信息披露在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以政府财政信息披露为切入点,用2009至2014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数据,实证考察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对政府财政信息披露及国家治理的影响,为理解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表明:国家审计具有治理功能,国家审计的治理作用受到审计努力程度的影响,即国家审计投入力度、执行力度和报告力度越大,努力程度越大,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发挥越强;政府财政信息的披露在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中具有路径效应,且发挥的是部分"中介效应",国家审计通过改善政府财政信息披露质量,能够有效提升国家治理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在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地区,其作用越大。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审计发展、强化政府透明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及水平提供重要的经验证据。
沈昱池[3]2015年在《大数据时代我国财政信息共享的思考》文中认为大数据时代把社会信息重新整合成为海量、无边界、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对壁垒重重的政府财政信息共享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内容。运用大数据构建数据驱动型财政管理模式,把数据与财政信息共享有机契合,革新财政信息共享流程,促进财政信息共享高效化。立足"金财工程"建设现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按照财政部门间业务关系紧密程度,建立基础信息库、财税信息库和内部信息库,并在战略周详的基础上完善大数据法律体系,在财政信息共享实际应用中实现政企合作与人才培养,并建立严格的信息质量体系。
朱颖, 赵颖博, 邓淑莲, 李奇璘[4]2018年在《公众诉求与地方财政透明度——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财政透明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建立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前提条件。在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动力改善地方财政透明度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公众诉求来推动地方财政的透明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随着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财政信息的可获得性增强,公众对财政透明问题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基于这些观察和思考,文章采用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解析了公众诉求对地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公众对"叁公"消费问题的关注会推动地方总财政透明度、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和社保基金透明度的提升;而公众对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则会推动地方总的财政透明度、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升,但公众关注度对一般公共预算透明度的影响并不显着。与此同时,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公众诉求对地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和地区特征。
李迪[5]2014年在《财政信息工作要注重“五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工作中形成的财政收支、财政政策、问题经验及工作建议等信息是服务各级党政部门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各界了解财政,关注、支持财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经济社会不断变化发展,新的形势对财政信息的质量和信息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政治经济发展来看,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财政信息是各级各部门及时反映改革进展成效,交流改革措施的重
吕剑[6]1996年在《做好财政信息工作应处理好五种关系》文中认为财政信息工作是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真正做好财政信息工作应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一、处理好财政信息与新闻报道的关系从信息的概念上可以得知,财政信息与新闻报道中的通讯消息等,同属于信息的范畴,财政信息和新闻报道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二者之间是不能截然划等号的,其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的内容和服务对象、目的不同。新闻报道是面向全社会传播最大的信息量,而财政信息仅仅是传
李力[7]2016年在《推进西藏财政信息工作迈上新台阶》文中研究说明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全国财政信息工作培训班上,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领导讲授了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进一步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相关知识,财政部办公厅的领导讲授了当前财政信息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重点。现将个人学习体会总结出来,愿能为加强和改进西藏财政信息工作提
戴微[8]2011年在《促进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下的财政透明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研究财政透明度问题,是完善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途径,是加强财政监督的需要,也是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现行政府财政运行中信息透明度不高,不但使社会公众无法享有政府信息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更容易造成财政监督领域出现漏洞和缺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后果,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讨论。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研究如何通过提高政府的财政透明度,从而实现促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效果。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财政透明度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在国外和国内的已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委托代理角度论证了提高财政透明度的意义,并从财政透明度的定义、衡量透明度选取的角度、财政透明度的理论分析模型、财政透明度与财政绩效的关联、提高财政透明度的途径等方面构建了理论框架。然后本文对提高财政透明度和促进公共财政建设的理论关系进行了阐释。在委托代理机制中,公共权力来源于全体社会公民,政府受公众委托执行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财政是经济过程、权力过程和信息过程的统一。公共财政权力是财政权力的所有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统一,没有独立的财政监督权就没有公共财政,叁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是财政权力运行的基本条件,而财政透明则是财政权力主体进行信息沟通的基础。公共财政有叁大基本属性:民主性、公共性、公开性,现代公共财政也从本质上要求提高财政透明透明度。我国现行的公共财政体系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缺陷,提高财政透明度,对完善我国财政预算、强化财政监督和推进政府绩效评价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充分的研究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提高财政透明度所做努力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的实践与发展。我国虽然正在加快提高财政透明度的步伐,但跟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07年通过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统计年鉴和政府网站成为我国政府公开财政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我国在财政信息公开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财政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完善、财政信息公开的质量不高、现行财政信息公开机制难以满足多层次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束缚、缺乏相应法律保障、公开和监督财政信息的主体原因、以及影响财政透明度提高的技术性因素等。最后一部分,根据我国财政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建议:在提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意识到提高财政透明度重要性的同时,加快法制进程。进而,把提高财政透明度的作用落实于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去,以提高财政透明度为基础,提出完善财政预算、强化财政监督、推进政府绩效评价的对策和措施。通过举办听证会、完善预算报告的内容、细化预算报告的资金条目、规范预算调整几个方面完善财政预算;通过让财政信息公开透明落实到财政收支的各个步骤和强化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能等方面加强财政监督;通过规范绩效信息公开的程序、构建多重绩效信息公开形式、公开政府绩效评价指标等措施推进政府绩效评估。使得提高财政透明度为促进公共财政的建设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本文的创新点是从理论分析入手,借鉴国际通用的提高财政透明度的经验,并充分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把提高我国的财政透明度作为基础和手段,起到完善财政预算、加强财政监督和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的作用,实现提高财政透明度建设的目的。同时,创新之处也就是难点所在。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级阶段,财政透明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实践经验,再加上现行财政预算机制有严重漏洞,财政监督体制和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何把提高财政透明度的研究融入公共财政建设与管理的各个领域,让文章中所提出的对策和措施有效运用于财政预算、财政监督和政府绩效评估中去,是本文的一大难点。
周金飞, 金洪飞[9]2018年在《财政信息、财政透明度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文中认为文章以2015-2016年的省级数据为样本,研究了财政信息和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仅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有显着影响,而对置换债务限额、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没有显着影响,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则会影响置换债务限额、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此外,地方政府负债率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直接影响不显着,但通过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有显着间接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直接影响显着,但其通过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间接影响不显着。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都显着,但两者作用方向不一致。
于中元[10]2014年在《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行使监督政府权力的意义逐步增强,打造“透明政府”、实行依法行政已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完善的主要方向。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政府信息公开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财政是“邦国之本,庶政之母”,财政信息公开不仅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然而对于人民群众来讲,不管是政府信息公开还是财政信息公开都是新生事物,更好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处于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财政信息公开也是如此,加强财政信息公开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财政信息公开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家推进政务公开、扩大民主的一大标志。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要求预算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预算公开,进一步提高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切实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自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实施以来,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的步伐逐步加快。2010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2011年1月1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财政信息公开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基层政府要加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的公开力度,重点公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以及“叁农”等方面的财政专项支出信息,明确列出了45项财政专项支出的细目。同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98个中央部门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增加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的内容,公开“叁公”经费和其他行政经费支出情况。到2013年中央预算公开基本上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情况。应当说,经过近年来的艰苦努力,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从制度建设方面来看,主要是财政信息公开的权责划分还不清、预算法修改进度还需要加快、政府会计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编制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公开财政信息,人民群众也只能看到一本“糊涂帐”,难以科学有力的监督政府行为,实施依法治国。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政府的“钱”本质上来源于人民,依照法律进行二次分配,最终都要用之于民。从财政管理角度讲,如何将依法筹集财政资金、分配财政资金,不仅需要财政部门依法理财、高效理财,也需要人民群众来监督,通过“晒帐本”、“明家底”,打造透明财政,可以使人民群众能够方便地掌握政府资金的来龙去脉,从而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帮助政府理好财,做好事,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从当前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的情况看,公开的内容逐步丰富,公开的程度逐步深化。2009年,财政部首次公布了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等4张预算表。2010年,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中央财政预算12张表格全部公开,增加的预算表包括国债余额情况表、中央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表。2011年,除了公布11张预算报表(不包括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收支表)外,大部分政府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和“叁公”经费支出,有些中央部门将财政支出预算公开细化到“项”级科目,还有些中央部门公开了本部门的职能和机构等情况。与此同时,财政部还每月公开上月的全国财政收支情况,实时公开财政制度和政策,在修改财政法规方面也建立事前公示机制,比如“个人所得税法”、“车船使用税法”、“燃油税费改革方案”等财政法规的修改完善都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并及时召开听证会。2013年,全国已有31个省(市)公开了省级财政预决算和省级部门预算,并有26个省(市)公开了省直部门的部门决算。尽管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财政信息公开的内容仍然存在很大的细化空间。以倍受关注的“叁公经费”公开为例,目前,我国省级部门“叁公经费”公开都已全面展开,但是除了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部分省区同时公布“叁公经费”资金帐目和这些资金支出用途有关的公车数量、出国人数、公务接待人次等内容,其他大部省区都是只有“叁公经费”总量,没有“叁公经费”的明细用途,需要进一步细化。其他诸如转移支付明细帐目、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明细帐目等财政信息都需要及时公开,以提高财政信息公开的完整性、真实性。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推进财政改革是全面深化我国各方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需要政府部门的扎实努力,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成效显着,深化财政改革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而要“问计于民”,必须要向人民群众提供真实的信息,信息失真,必然导致决策失误,影响财政改革的进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财政管理改革也稳步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公务卡改革、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以及财政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对财政资金科学规范高效地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中心,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在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中,北京市取得了显着成绩,许多经验做法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创新性,为全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树立的标杆。然而在显着成绩的背后,北京市在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中也走过许多弯路,获得许多教训。深入研究和挖掘北京市在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及其各省市扎实有序地推进财政信息公开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提高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水平、打造透明财政,促进民主法制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坚持“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绿色发展”研究理念,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这一主题,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财政经济理论,在吸收借鉴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分析方法,紧紧抓住财政信息公开这一主题,以北京市财政信息公开的实践探索为主线,遵循“确定选题—明确概念—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提出对策”的研究路线。首先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明确本研究的理念价值和实践意义。其次对财政信息公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信息、政府信息和财政信息的概念,对财政信息公开的内涵及其财政信息公开与财政透明度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同时对财政信息公开的典型理论进行了重点阐述。第叁是在对全国总体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市财政信息公开的实践进行了重点剖析,深入总结了北京市财政信息公开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对北京市财政信息公开进行了客观评价。第四是在研究借鉴国内外财政信息公开典型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提出了完善财政信息公开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策略。全文共分6章:第1章导论,主要是对全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框架结构进行概括,对当前财政信息公开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疏理、归纳,提出了全文创新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入研究的方面。第2章财政信息公开的理论分析。主要是对信息公开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理论基础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对财政信息、财政信息公开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历史进行了回顾,明确了财政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第3章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的总体状况。主要是对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的历史、现状进行了系统疏理和分析,对广东省、上海市的财政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概括总结,提出了当前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深入研究北京市财政信息公开情况提供了基础材料和背景条件。第4章北京市财政信息公开现状分析。主要是对北京市财政信息公开的实践探索、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造成当前北京市财政信息公开工作现有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剖析,为谋划北京市财政信息公开工作的科学路径奠定基础。第5章国外财政信息公开的经验借鉴。本研究选择美国、英国、新西兰进行了财政信息公开研究,总结了这些国家在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典型方法,提出了对我国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工作的启示。第6章完善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的对策思考。根据对财政信息公开的理论分析、全国及北京市财政信息公开的实践研究和国内外财政信息公开的经验借鉴,提出完善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的意见建议。
参考文献:
[1]. 财政信息工作研究[D]. 刘新国. 华中师范大学. 2002
[2]. 政府财政信息披露在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路径研究[J]. 谢柳芳, 韩梅芳. 审计研究. 2016
[3]. 大数据时代我国财政信息共享的思考[J]. 沈昱池. 地方财政研究. 2015
[4]. 公众诉求与地方财政透明度——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朱颖, 赵颖博, 邓淑莲, 李奇璘. 财经研究. 2018
[5]. 财政信息工作要注重“五性”[J]. 李迪. 山西财税. 2014
[6]. 做好财政信息工作应处理好五种关系[J]. 吕剑. 秘书工作. 1996
[7]. 推进西藏财政信息工作迈上新台阶[N]. 李力. 西藏日报(汉). 2016
[8]. 促进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下的财政透明度研究[D]. 戴微. 浙江财经学院. 2011
[9]. 财政信息、财政透明度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J]. 周金飞, 金洪飞. 科学决策. 2018
[10]. 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研究[D]. 于中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
标签:财政与税收论文; 公共财政论文;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论文; 信息公开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预算执行论文; 政府债务论文; 部门预算论文; 预算调整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公共财政收入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财政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