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电位和脑电位的发展模型_右脑论文

右脑电位和脑电位的发展模型_右脑论文

右脑潜能与脑力潜能的开发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潜能论文,右脑论文,脑力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右脑潜能及其意义

当我们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的素质发展与提高的问题。这个问题必然涉及人的生理素质的改善,潜能、特别是脑力潜能的开发。

据人脑科学研究的成果,研究者归纳出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具有四种功能:首先是接受信息的功能,其心理表现为观察和感觉;其次是储存信息的功能,其心理表现为记忆;第三是重组或改造信息的功能,其心理表现为思维与判断、想象与创造,这一独特的功能是人类创造潜能的神经生理基础;最后是提取信息的功能,其心理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外显。人脑能够把那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信息联系起来,这就表现为创造的性质。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关系的信息之间距离越大,把它们联系、重组起来的设想就越新奇,人脑功能的创造性质就越显著。人类智慧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这样一种创造性活动,没有创造就没有我们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这是任何生物,包括高级哺乳动物所不具有的,即便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也无法完全取代。

由于对人的大脑机能的深入研究,使人们认识人的大脑两半球既分工又合作,是一个整体。具体地说,人脑的两个半球在功能上,既有高度的专门化,又具高度的协同互补性,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及对细节的分析有关,具有高度的概括、分析与计算能力;右半球则与知觉和空间有关,它具有对音乐、图形、整体性映像和几何空间的鉴别能力,右半球对视觉图像的感知远胜于左半球。

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实,人的智慧潜能是人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人类进化之初,是通过直觉来认识世界的。后来,文字产生了,最初是象形文字,它是人类视觉表象的凝固化,显示出逻辑概括的力量。文字对自然物已有一定的抽象,但更抽象化的飞跃则是词——人类思维单位的出现。人类通过书面言语使得本身进行复杂思想交流成为可能。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归功于逻辑思维的出现,由于有了文字,使人类知识加以积累成为可能,人类的直觉表象的重要性逐渐让位于逻辑规则(抽象、概括、推理等)。事物的本质、宇宙、历史及光速之类现象,只凭人类的直觉是不能把握的。如在技术科学中,要确切地把握火箭发射到围绕地球的某一轨道时所要求的速度与角度,直觉经验已无能为力,只能通过逻辑的推算。这时,直觉表象只有与左脑半球的分析能力相联系才能起作用。而现代脑科学研究又证实,人的左右脑半球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的。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左脑是言语的脑,右脑是‘沉默’的脑”。这里所说的“沉默”,并非“沉静”没有活动,而是它有自己的活动和表达方式,它的活动具有非语言、非逻辑和无意识的特征。正是因为右脑半球活动具有这些特征,也就影响着人们对右脑半球功能的研究与认识,使得人们只重视言语的抽象思维的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右脑半球直觉形象功能优势的作用。

用大脑两半球功能特点的新认识来审视我们目前的教育,确实存在着只强调左半球功能的缺陷。具体表现为:从教育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以至评价学生都存在着重抽象轻形象,重分析轻直觉,重理性轻感情,即“重左(脑)轻右(脑)”的倾向。学校的教育活动多9数围绕着发展左脑功能,鼓励左脑行为,致使学生左脑训练较多,右脑相对活动较少,大脑两半球功能得不到和谐的发展和合理的运用,大大地妨碍人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力的发展。提倡“开发右脑”并不是要否定左脑半球功能的作用,而是使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得到协调的发展。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右脑功能的充分发挥,使整个大脑潜能更充分地挖掘出来。由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已经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本来是为了代替人的计算、语言处理和分析等逻辑功能而研制的,而这些又恰恰是左脑半球的功能。对于这些工作,计算机能够做得非常出色,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的这些左脑功能。而对直觉、综合、形象判断、情感等方面功能,直到目前,计算机仍然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人们应当把发展脑力的方向,适当地转向计算机无能为力的这些领域。

总之,在挖掘脑力潜能时重视右脑功能的开发,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大脑左右半球协调活动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挥人脑的智慧潜能。

二、脑力潜能开发模式

根据人脑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开发脑力潜能,特别是开发右脑潜能,可以归纳为生物模式和教育训练模式。

所谓生物模式,就是研究采用某些物质成分改善或激活脑的功能。如研制某些营养物质或药物,增强人类的记忆或学习能力,延缓衰老等,以此来开发大脑的潜能。这是生物学、生理学、医药学的任务。

教育工作者一般是采用教育训练这类模式来开发脑力的潜能。

运用教育训练开发脑力潜能是一种间接作用的模式。它是根据人脑的反应能力可以作为人类智慧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的道理,通过人的某种机体活动的刺激,促进脑的反应能力的提高。人脑的反应能力是以大脑对刺激的反应时间(一般以毫秒为单位)来测定的,反应时间越短,表明脑的反应能力越强,反之则表明脑的反应能力越弱。开发右脑的潜能就是采取多种措施,刺激大脑,引起其相应部位活动,从而提高其反应能力。

根据目前我国有关开发脑力潜能的实验研究,归纳出开发脑力潜能的三种教育训练模式。

(一)身体活动的直接刺激模式。

1.身体各肢体的训练活动。

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训练来刺激大脑相应部位,促进脑力潜能的发展。比较典型的实验是对于右利手的人,进行左侧肢体训练,这种直接作用于右脑的刺激,对促进右脑潜能的发挥起着明显的作用。实验证实,对大批右利手的人进行左手、左脚等左侧肢体的专门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其中绝大多数人的记忆力。实验还证实,各种手指操、眼动操、健脑操对开发人脑潜能亦具明显的作用。

2.脑珠算锻炼。

这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一项开发右脑潜能的活动,对发挥右脑功能,具有显著的效果。幼儿或小学生在双手实际拨珠打算盘的活动中,由于手指的小肌肉群频繁的触摸算珠,手指不断地伸张弯曲,形成清晰的珠算运算表象,促进形象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珠算活动可从直接拨珠计算到模拟拨珠计算,再到想象拨珠计算。想象拨珠计算是右脑形象思维得到高度发展的结果。大脑正是在这种发出动作指令、接收反馈信号的相互作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实验证实,进行珠算活动的学生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反应速度快,心算水平高。

3.汉字书法活动。

汉字书法练习,对右脑潜能发挥有独特的作用。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因素。书法既是文字又是艺术,对脑功能具有特殊的影响。实验证实,人在书法操作过程中,大脑右半球的脑电活动频率明显高于大脑左半球,表明大脑右半球在书法功能上占优势。本来人的右手活动是大脑左半球支配的,右手书法操作时,大脑左半球脑电活动频率应该比大脑右半球高。可是实验中却发现,右手书法操作时,大脑右半球的脑电活动频率高于大脑左半球,而且有书法经验的人比无书法经验的人,其大脑右半球的脑电活动频率提高的幅度更为明显。这说明中国的汉字书法对右脑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

我国学者90年代为探索“汉字智力开发”的可能性,曾对汉字书法操作与脑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在进行30分钟书法操作之后,其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反应时间均比书法操作前有明显的缩短,但是同样30分钟内进行其他活动(如计算等)则没有这种效应,而且书法经验多的被试者,其大脑右半球反应时间的缩短,比左半球更为显著,说明书法操作确实可以提高脑电活动的频率。

4.怀抱大自然活动。

组织学生远足或旅游,到大自然中漫游、观察。使山水田园、蓝天白云、红花绿树、晨雾彩虹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生机勃发,运动变幻的大自然整体形象经常输入人的脑海(主要是大脑右半球),更多地刺激右脑。这样,既可以引起人的美感体验,又可以丰富人的感性形象,为形象思维提供充分的信息,从而促进右脑功能的发挥。

(二)认知刺激模式。

1.形象思维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利用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引导学生联想,开发右脑功能。不少优秀教师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多经验。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主要是指‘传统教学媒体’、‘现代化教学媒体’和用于即时反馈的学生反应工具)使教育、教学生动形象,效果突出。又如,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形数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注意组织学生对事物、人物、情景的观察,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演课本剧,根据文章编剧等。这不仅使学生生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整体性学习。

右脑接受信息多以整体方式实现,如对一个人的辨认,是从整体入手,无需先进行分析。因此对某些内容的教学,不应过分地强调分析和所谓“讲深讲透”。天津教科院研究人员,利用大脑右半球整体接受信息的优势,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听读识字的实验。该实验不是让幼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读,而是一篇一篇课文地读,熟读后,幼儿就能一串一串地识字,口语与书面语同步发展,促进了幼儿的认字,也开发了幼儿的智慧潜能。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学法,在教孩子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不是用分析的方法,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而是强调重复、记忆及直觉的整体学习方法,促进了右脑潜能的发挥。

3.直觉的教育。

直觉是右脑的功能。直觉有三个特点:一是以经验为基础,二是直觉形成需要创造思维与创造性想象,三是形成的高速性。直觉是一种瞬间的判断,有时是突如其来,判断与猜测都很迅速。直觉是记忆、创造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复杂作用的产物。有人认为,直觉像其他能力一样可以训练,对直觉进行训练,是促进右脑潜能发挥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非认知刺激模式。

1.愉快教育。

现代生理、心理学家都发现,当人的身心处于放松和协调的状态时,大脑最灵敏和最活跃,能够迅速的运转,较快地对信息作出反应。在良好的心境条件下,大脑神经会分泌一种激素,使人产生快感,增进大脑的活力。当前所倡导的愉快教育,是以人体生理学为依据的。

2.暗示教育。

这是利用人的潜意识作用。暗示教育大多以音乐为背景,充分发挥右脑的音乐形象的优势。因为一定条件的音乐节奏会向右脑半球提供一个附加的输入信号,而这个输入信号又将提供一个“附加印象”来帮助学习,“附加印象”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这种学习效果是脑力潜能的外显表现,同时,也说明暗示教育可促进脑力潜能的发挥。

3.创造性教育。

创造活动是人类活动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开发脑力潜能的意义所在。在人类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右脑半球的功能处于中介地位,起着突破性的认识作用。人们一般把科学的创造思维区分为“准备、酝酿、豁朗和验证”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与现在人们认识的左、右脑功能相比较,就会发现左脑半球解决第一和第四阶段的问题,而中间两个(即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实现主要靠右脑功能。创造性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即对接收的信息联接与改组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奇思妙想,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改变传统的传习性学习、模仿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这不仅是发挥脑力潜能,也是培养廿一世纪人才的必需。

4.全人格的教育。

全人格教育把教育对象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注重身心的全面素质发展,不仅有智力因素,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情感、意志、动机、理想等因素的发展。这些都对右脑功能以至整个脑力潜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5.艺术教育。

学校中进行的音乐美术方面的教育,带有综合教育训练模式的性质。艺术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大脑,特别是右脑,既具有身体活动的直接刺激模式的特点,又具有认知和非认识刺激模式的特点。故此,开发人脑特别是右脑的潜能,应十分重视和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育者的大脑,特别是右脑,既具有身体活动的直接刺激模式的特点,又具有认知和非认识刺激模式的特点。故此,开发人脑特别是右脑的潜能,应十分重视和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

标签:;  ;  

右脑电位和脑电位的发展模型_右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