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脑钠肽变化水平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意义论文_张宏图

(内蒙古四子王旗医院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变化水平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根据并发症的不同,分为房颤组(n=42例)和窦律组(n=42例),观察两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房颤组心功能Ⅱ级、Ⅲ级、IV级时其血浆BNP水平均高于窦律组(P<0.05);房颤组LVEDD、LVEF水平均高于窦律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LVEF水平有所升高,且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通过检测血浆BNP水平,可为临床疾病治疗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房颤;血浆脑钠肽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155-01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因素引起心肌缺损,造成心室重构,最后导致心室注血功能降低,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呼吸困难、液体潴留等。在心衰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心室重构、心肌重塑,会引发房颤的发生。经调查统计,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发生率占心脑血管疾病总人数的50%以上,且死亡率高达25%。近年有研究发现,血浆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升高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1]。为探讨血浆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影响,本文选取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象为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组标准[2]:经CT、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确诊,符合《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按心功能(NYHA Ⅱ)分级Ⅱ~IV级;入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脑血管疾病者;意识障碍者;恶性肿瘤者。按并发症的不同,分为房颤组和窦律组,房颤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34~75岁,平均(56.3±2.4)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13例,IV级10例。窦律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5~75岁,平均(56.8±2.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级13例,IV级9例。2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抽血3ml,用离心机以速度3000r/min离心,持续10min,取上层血清液,并置于-62℃冰箱保存,备用待检测。采取免疫放射法,测定两组血浆BNP水平;同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析处理,计量资料经t检验,完成组间临床指标的比较,以(x-±s)表示,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浆BNP水平比较

房颤组不同心功分级时其血浆BNP水平均较窦律组高(P<0.05),其血浆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见表1。

3.讨论

血浆BNP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多由心室细胞分泌,其水平变化与血流动力学负荷及心室扩张呈正相关,是目前临床检测心力衰竭的重要标志物之一。近年,血浆BNP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治疗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研究指出血浆BNP在预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栓风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中,房颤是慢性心衰的常见并发症,在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随着心肌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易促进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的发生、发展。

有研究指出[3],心衰合并房颤的发生,会导致心室充盈能力下降、心房收缩不规则、心肌细胞代谢失衡等病理、生理改变,而心室功能的改变,会导致BNP大量进入血浆,进而引起血浆BNP水平升高。本研究显示,房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窦律组,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升高,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也随之升高。说明血浆BNP水平与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的病情发展存在一定联系,可作为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的预测指标。本研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房颤组LVEDD、LVEF水平均较窦律组高,差异明显,与邹继红[4]报道结果相似。上述两种指标是实验室诊断慢性心衰的有效指标,尤其是LVEF,随着数值的增加,其心衰程度更加严重。

综上所述,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LVEDD、LVEF水平变化,可用来确诊慢性心衰。而对于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而言,其血浆BNP水平的变化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不断升高,通过监测患者血浆BNP水平,及时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因此,血浆BNP在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疾病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长磊,李红军.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49):47-48.

[2]洪冰,王连环,林祥灿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3,53(32):52-54.

[3]李霞,陈欣,薛金红等.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利钠肽水平变化的研究[J].天津医药,2011,39(5):465-466.

[4]邹继红,张秋英,刘影等.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意义[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72-74.

论文作者:张宏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8

标签:;  ;  ;  ;  ;  ;  ;  ;  

血浆脑钠肽变化水平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意义论文_张宏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