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长蝽科(Lygaeidae)昆虫的分类学研究

内蒙古长蝽科(Lygaeidae)昆虫的分类学研究

李俊兰[1]2003年在《内蒙古长蝽科(Lygaeidae)昆虫的分类学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长蝽科(Lygaeidae)昆虫的分类学研究

高翠青[2]2010年在《长蝽总科十个科中国种类修订及形态学和系统发育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是关于长蝽总科(半翅目:异翅亚目)中侏长蝽科、杆长蝽科、莎长蝽科、尼长蝽科、大眼长蝽科、室翅长蝽科、长蝽科(狭义)、尖长蝽科、梭长蝽科和束长蝽科(突眼长蝽亚科)的中国种类修订及形态学(包括表皮细微结构研究)和系统发育的研究,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即总论、种类记述与修订、表皮细微结构研究和系统发育研究。在总论部分,回顾了长蝽总科的世界研究历史,总结了国内长蝽总科的研究简况,重点回顾了长蝽总科的比较形态学的研究历史。对所研究类群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总结,对长蝽总科体表突起、前足胫节梳和爪的细微结构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还介绍了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包括量度含义的说明,扼要地介绍了所研究类群的生物学特点及经济意义。分类修订部分,共记载中国长蝽总科10科63属231种,其中包括14个新种、1个中国新纪录属、8个中国新纪录种的记述,提出2项种级新异名,指出了1个错误鉴定。新种为(包括已发表的5种:锥突眼长蝽Chauliops conica Gao et Bu,2009,四刺突眼长蝽Chauliops quaternaria Gao et Bu,2009,平叶巨股长蝽Macropes complanus Gao et Bu,2010,奇巨股长蝽Macropes peculiaris Gao et Bu,2010,亮巨股长蝽Macropes testaceus Gao et Bu,2010);云南拟莎长蝽Cymodema yunnanensis sp. nov.,红带莎长蝽Cymus carneus sp. nov.,宽莎长蝽Cymws latus sp. nov.,淡色高粱狭长蝽Dimorphopterus similis sp. nov.,淡色薄翅长蝽Leptodemus pallidus sp. nov.,凹缘弧颊长蝽Microplax curvata sp. nov.,直缘弧颊长蝽Microplax recta sp. nov.,瑞丽梭长蝽Pachygrontha ruiliensis sp. nov.,赭黄蒴长蝽Pylorgus ochraceus sp. nov.,带蒴长蝽Pylorgus striatus sp. nov.1个中国新纪录属:宽瘤长蝽属Metopoplax Fieber,1860。8个中国新纪录种:新疆肿腮长蝽Arocatus melanocephalus (Fabricius,1798),灰黄侏长蝽Artheneis kiritshenkoi Kerzhner,1997,台拟莎长蝽Cymodema tabidum Spinola,1837,棒莎长蝽Cymus claviculus (Fallen,1807),内蒙盐长蝽Henestaris irroratus Horvath,1892,前刺巨股长蝽Macropes dilutus Distant,1901,短喙巨股长蝽Macropes varipennis (Walker,1872),宽瘤长蝽Metopoplax origani (Kolenati,1845)。提出2项种级新异名:粗壮巨股长蝽Macropes robustus Zheng & Zou,1982 [=Macropes bambusiphilus Zheng & Zou,1982 New synonymy;=Macropes slateri Zheng & Wang,1987 New synonymy]。指出了1个错误鉴定:中国原记载的Artheneis alutacea Fieber,1861为鉴定错误,其中有一部分个体为红柳侏长蝽Artheneis intricata Putshkov,1969,另一部分为灰黄侏长蝽Artheneis kiritshenkoi Kerzhner,1997(中国新纪录种)。文中对原有记载的种类进行了补充描述,包括对部分种类身体各部分结构进行重新测量、给出了种内变异范围,纠正了原始描述中的错误,增添了新的分布纪录;对一些未见标本的种提供了原始描述;检查了大部分保存于国内的模式标本;对10科48属(选取127个代表种)的雄性外生殖器进行了解剖,拍摄了427幅雄性外生殖器照片,绘制了49幅特征图;提供了183种成虫的229幅照片;重新编制了分科、属和种的检索表;提供了各级分类单元的文献引证。在表皮细微结构研究部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重点对毛点类腹部毛点的细微结构和突眼长蝽属Chauliops国内分布的6种表皮细微构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毛点类腹部毛点的细微结构研究中,选取毛点类83种,其中包括长蝽总科14科71种(地长蝽科36种参考石雪芹(2007硕士论文)的工作),缘蝽总科3科3种,红蝽总科2科2种,蝽总科3科7种。结果显示毛点细微结构具较高的多样性,基于毛点各部分结构特点可将毛点分为12种类型,并对其进化趋势进行了推测;还对不同长度毛点的分布情况和不同类型的毛点在各个类群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腹部毛点的功能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其细微构造在分类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对突眼长蝽属Chauliops国内分布的6种表皮细微构造系统研究中,每种选取4-9个标本,对标本自头部至腹部进行系统地观察拍照和比较研究,并对各部分结构的分类学价值进行了讨论。系统发育研究主要是在Henry(1997a),董建臻、郑乐怡(1997)和薛怀君(2004博士论文,未发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研究对选用的部分特征和特征编码做了必要的修改,并加入了26个新特征,特别是胸部臭腺和毛点细微结构的特征。以(缘蝽总科+红蝽总科)作为外群,选取了114个特征,运用支序分析软件(PAUP*4.0),对长蝽总科内41个科级至属级分类单元进行了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支持长蝽总科的单系性;(2)传统意义上的长蝽科是一个并系类群,基本支持Henry (1997a)将传统意义上的长蝽科拆分的观点。(3)盐长蝽亚科与长蝽科(狭义)互为姐妹群,不支持Henry (1997a)提出的盐长蝽亚科和大眼长蝽亚科互为姐妹群的论断。(4)梭长蝽科可能是一并系,因Teracriini族和Pachygronthini+Heterogastridae构成姐妹群。(5)地长蝽科内最基部分支是毛肩族Letheaini,而非全缝长蝽亚科Plinthisinae,不支持Henry(1997a)将其提升为亚科的观点。

李俊兰, 能乃扎布[3]2004年在《内蒙古长蝽科昆虫新种新记录记述(半翅目:长蝽科)》文中研究指明作者在研究内蒙古长蝽科标本时,发现长蝽科2个新种:阿拉善叶缘长蝽Emblethisalashanensissp.nov.,巴氏直缘长蝽Ortholomusbatuisp.nov.,1个中国新记录属:弯齿长蝽属RagliusStl,1872,3个中国新记录种:弯齿长蝽Ragliusaboacuminatus(Goeze),蒙毛角长蝽HyalocorismongolicusKerzhner,东方林长蝽DrymusorientalisKerzhner。模式标本保存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馆。

能乃扎布, 齐宝瑛, 苏亚[4]1998年在《中国半翅目昆虫研究论着目录》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半翅目昆虫研究论着目录THECATALOGUEOFRESEARCHPAPERSONCHINESEHETEROPTERA能乃扎布齐宝瑛苏亚(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呼和浩特,010022)我国半翅目昆虫的研究自30年代开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已得...

王俊茹[5]2016年在《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雌性受精囊及系统发育研究(半翅目:地长蝽科)》文中研究说明地长科Rhyparochromidae隶属半翅目-异翅亚目Hemiptera-Heteroptera长蝽总科Lygaeoidea,是长蝽总科Lygaeoidea中较大的一个科。目前公认科下有14个族:微小族Antillocorini、缢胸族Myodochini、棘角族Gonianotini、地栖族Rhyparochromini、林栖族Drymini、多异族Megalonotini、毛肩族Lethaeini、卷胸族Stygnocorini、直腹族Ozophorini、吸血族Cleradini、Phasmosomini、 Lilliputocorini、Targaremini、Udeocorini。本文对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的雌性受精囊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并对部分族的部分种类的COI基因进行提取测序,结合形态学和COI基因序列分析了地长蝽科F Lhyparochromidae 14个族的系统发育关系。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昆虫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分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昆虫雌性受精囊的研究进展及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雌性受精囊比较研究,对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 10个族29个属30个种的受精囊进行解剖、绘图和特征描述,总结了各族受精囊的特征。第叁部分,是对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 COI基因的研究。对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 4个族4个种的COI基因进行提取、PCR、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部分种的COI序列,分析了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 COI基因的特征。第四部分,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族级阶元的系统发育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文雌性受精囊的特征及COI基因,利用Winclada软件,采用Heuristics方法进行最大简约分析,进行多数合意后得到进化树,结果显示:地长蝽科Rhy parochromi dae为单系群,在最基部分为2个姐妹群,一支为吸血族Cleradini,另一支为科内其他13个族。这13个族又分为两个分支:一支为微小族Antillocorin i、毛肩族Lethaeini和Lillipotocorini族,另一支为其余10族。此外,基于COI基因利用Mega软件建立了NJ树,结果显示:缢胸族Myodochini、林栖族Drymini、棘角族Gonianotini、多异族Megalonotini、卷胸族Stygnocorini、地栖族Rhyparochromini和直腹族Ozophorini组成的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为单系群,在最基部分为两个姐妹群,一支由{缢胸族Myodochini+[林栖族Drymini+(棘角族Gonianotini+<多异族Megalonotini+卷胸族Stygnocorini>)](组成;另一支由[卷胸族Stygnocorini+(地栖族Rhyparochromini+直腹族Ozophorini)]组成。

周子菁, 石凯[6]2017年在《通辽市长蝽总科昆虫多样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通过野外调查、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物学等方法对通辽市长蝽总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辽市共分布长蝽总科4科13种,其中,长蝽科物种最为丰富,占物种总数的46%.从食性角度讲,通辽市长蝽绝大部分为植食性,其中,长蝽科小长蝽属的物种可成为农作物和牧草害虫,其余物种多为林木害虫;而大眼长蝽科物种为肉食性,可作为天敌昆虫加以保护和利用.从分布情况看,长蝽总科在通辽市各地分布不均,上述情况可能与各地生境类型、食物、寄主及长蝽各物种自身适应性有关.

蔡国瑛[7]2015年在《蒙古高原长蝽总科(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分类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蒙古高原长蝽总科昆虫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文中概述了长蝽总科昆虫国内外研究简史与现状、生物学特性及其经济意义。作者整理鉴定了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国科学院收藏的长蝽总科昆虫标本2500余号,并结合文献记载,依据Xie, Bu & Zheng(2005)提出的长蝽总科昆虫分类系统,记述蒙古高原长蝽总科昆虫7科26属62种,其中包括内蒙古新纪录3种:内蒙盐长蝽Henestaris irroratus Horvath,1892、异显脉长蝽Lygaeosoma sibiricum Seidenstucker,1962、淡色薄翅长蝽Leptodemus pallidus Gao & Bu,2010,蒙古国新纪录2种:淡色薄翅长蝽Leptodemus pallidus Gao & Bu, 2010、巴氏直缘长蝽Ortholomus batui Li & Nonnaizab,2004。文中补充了外部形态特征描述,新增了分布地点,编制了蒙古高原长蝽总科昆虫分属、分种检索表,提供29种成虫外部形态图,15种雄性外生殖器图。根据观察标本及文献资料记录的蒙古高原长蝽总科昆虫地理分布信息,分析了61种蒙古高原长蝽总科昆虫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特点,结果表明:古北界分布有45种,占77.05%,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为8种,占13.11%,古北界、东洋界、新北界共有种有2种,占3.28%,古北界、非洲界共有种为2种,占3.28%,古北界与新北界共有种有1种,占1.64%,蒙古高原长蝽总科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古北界特征。根据蒙古高原地形、植被、气候特点,并结合文献,将蒙古高原划分为九个地理亚区:杭爱山地森林草原亚区、达乌里-大兴安岭草原亚区、北戈壁荒漠草原亚区、中戈壁荒漠亚区、南戈壁荒漠亚区、东戈壁荒漠草原亚区、西戈壁荒漠亚区、华北亚区、鄂尔多斯高原亚区。分析了54种长蝽总科昆虫的蒙古高原区系特点,结果表明:蒙古高原长蝽总科昆虫分为7类36式分布类型,其中单区型“南戈壁荒漠亚区”的种类最多,有7种,占12.96%。长蝽总科昆虫在蒙古高原分布比较广泛,能够适应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等生境。利用SPSS19.0软件对蒙古高原亚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杭爱山地森林草原亚区和北戈壁荒漠草原亚区,东戈壁荒漠草原亚区和华北亚区分布的长蝽总科昆虫相似度最高。西戈壁荒漠亚区、南戈壁荒漠亚区、中戈壁荒漠亚区与其它各亚区相似度最低。

王颖[8]2014年在《中国棉田半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自1997年以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种植及广谱性杀虫剂使用量的减少,刺吸式口器半翅目昆虫由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棉田蝽类在棉田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因此,开展棉田半翅目昆虫的研究对棉花的生产、人类的生活以及环境的保护都有重要意义。四年时间里,作者与本组成员,在棉田及棉田周边采集半翅目昆虫标本,共获得两万多号标本(包括干标本及酒精标本)。文中对棉田半翅目昆虫的研究历史进行简要的叙述,形态学方面则对棉田种类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归纳整理;生物学方面,则对一部分种类进行饲养观察其生物学;地理分析部分初步对各棉区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部分盲蝽科Miridae昆虫的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分析线粒体全基因组结构等的多样性。本论文有助于了解棉田半翅目昆虫多样性和现状,也为其识别和防治等提供重要参考。在棉田半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方面:整理出中国棉田半翅目昆虫16科147种,其中天敌10科44属74种.害虫10科45属73种。包括增加棉田天敌1新纪录亚科、6个新纪录种;增加棉田害虫1个新纪录科、2个新纪录亚科、10个新纪录属、17个新纪录种。文中提供了各科的分属的检索表,及各属中国种类的分种检索表;对于所有种类都给出了文献的引证和描述,地理分布及部分种类的观察标本记录。为了更好地理解盲蝽的多样性和进化及丰富半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本研究测定六种主要棉盲蝽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加上公布的3种盲蝽,对九种盲蝽基因组进行比较线粒体全基因研究。截至目前,这是第一次对盲蝽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的比较研究。最后结合GenBank中已经公布的22种臭虫次目的序列,对盲蝽科的分类地位及臭虫次目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建。结果显示:(1)盲蝽的线粒体基因组均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结构,各个基因的排列顺序都与果蝇(Drosophila yakuba)相同,基因大小、排列、基本组成及转绿终止结合位点处的序列都很保守。属内种类则具有更多的保守特征,如蛋白质的碱基、非常规反密码子及非编码区等。(2)盲蝽的控制区具有一些明显特征,包括可变的大小、串联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和属内的保守序列,这些在进化和种群遗传研究中非常有用。(3)AGG密码子在苜蓿盲蝽属和其他臭虫次目的serine和lysine之间发生了重排,揭示了AGG密码子的重排和非常规反密码子tRNALys及tRNASer(AGN)的突变的演化关系。(4)臭虫次目的5个科级分类单元的单系性得到了强烈的支持,盲蝽总科即(网蝽科Tingidae+盲蝽科Miridae)是单系群;猎蝽科与花蝽科和姬蝽科是姐妹群的关系,猎蝽科与花蝽科和姬蝽科比与剩余的臭虫次目的昆虫的亲缘关系更近;盲蝽亚科的8个种是单系群,7种盲蝽族的盲蝽也是单系群。(5)通过对臭虫次目遗传密码的进化分析,发现AGG密码子在半翅目昆虫的serine和lysine之间发生了重排的平行进化关系。

石凯, 周子菁[9]2017年在《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蝽总科的分布及多样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4个样地,采用野外调查、形态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蝽总科分布情况。明确该地区长蝽分属7科48种,以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物种最丰富(20种),长蝽科Lygaeidae次之(12种)分布情况。在4个样地中,呼伦贝尔市物种最丰富(34种),通辽市最少(13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相似性分析表明赤峰市与呼伦贝市、赤峰市与兴安盟长蝽群落中等相似;通辽市与其他叁地相似性均较低。长蝽分布与多样性情况可能与生境、食物、寄主和自身适应性等因素相关。

郑乐怡, 董建臻[10]1996年在《盐长蝽亚科外部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的研究(半翅目:长蝽科)》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半翅目长蝽科盐长蝽亚科(Henestarinae)的外部形态,希图为长蝽总科复合体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资料。材料选用盐长蝽HenestarisoschaniniBergroth1919和卤长蝽EngistussalinusJakovlev1874,分别作为该亚科3个成员属中两个属(即盐长蝽属HenestarisSpinola1839和卤长蝽属EngistusFieber1864)的代表。文章还初步提出了该亚科的一些共有新征,并作了有关讨论,认为此分类单元为一单系群。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长蝽科(Lygaeidae)昆虫的分类学研究[D]. 李俊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3

[2]. 长蝽总科十个科中国种类修订及形态学和系统发育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D]. 高翠青. 南开大学. 2010

[3]. 内蒙古长蝽科昆虫新种新记录记述(半翅目:长蝽科)[J]. 李俊兰, 能乃扎布. 昆虫分类学报. 2004

[4]. 中国半翅目昆虫研究论着目录[J]. 能乃扎布, 齐宝瑛, 苏亚. 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1998

[5]. 地长蝽科Rhyparochromidae雌性受精囊及系统发育研究(半翅目:地长蝽科)[D]. 王俊茹. 内蒙古大学. 2016

[6]. 通辽市长蝽总科昆虫多样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周子菁, 石凯.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7]. 蒙古高原长蝽总科(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分类学研究[D]. 蔡国瑛. 内蒙古大学. 2015

[8]. 中国棉田半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研究[D]. 王颖. 中国农业大学. 2014

[9]. 内蒙古东部地区长蝽总科的分布及多样性分析[J]. 石凯, 周子菁.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10]. 盐长蝽亚科外部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的研究(半翅目:长蝽科)[J]. 郑乐怡, 董建臻. 昆虫分类学报. 1996

标签:;  ;  ;  ;  ;  ;  ;  ;  

内蒙古长蝽科(Lygaeidae)昆虫的分类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