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_农产品论文

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产品论文,运作模式论文,物流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其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不仅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企业及农户产生经济绩效,也为“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运营产生巨大的“外部负效应”[1],为实现现代农产品物流环境的净化及其物流资源最充分的利用,只有通过金融机构应用开发各种绿色金融衍生产品,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开展“融资信贷、支付结算、分散风险”物流金融服务。因此,针对目前我国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严重缺失及金融供给短缺现状,研究设计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无疑成为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已初步形成了农村商业性金融、农村政策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和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功能互补、相互协作”良好态势[2]。由于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金融抑制,造成现代城乡金融组织机构支农功能弱化[3],致使目前我国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缺乏有序的运作模式,集中表现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组织缺失、机构缺位和产品短缺。

1.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缺失。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严重缺失,主要表现为独立性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空缺、专业化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欠缺,以及现行的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缺乏三方面[4]。(1)独立性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空缺。随着全球物流一体化的日益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飞速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如建行、工行等)为了抓住现代物流发展带来的商机,不断扩大自己的金融服务业务,推出一系列现代物流金融产品,开展现代物流金融业务服务,但由于自身组织制度功能的缺陷,在考虑“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为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这些业务都是附带的,且面向大型的物流企业或物流公司,而对中小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视而不顾,即使偶尔接待中小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的相关业务,也是暂时的。(2)专业化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欠缺。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虽然2003年广发行率先推出“物流银行”业务,把客户、物流企业和银行融为一体,使数百家企业分享到了物流金融平台的融资便利与物流增值;深发行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与中外运、中储、中远共同打造并实施面向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战略,但这些金融机构都由于自身经营等因素的限制,为最求商业利润最大化,仅能为少数中小物流企业或大型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业务,难以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更没有任何专门的金融机构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服务。(3)现行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缺乏。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虽然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目前正规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具有规模的非正规金融机构,都因自身组织和制度的缺陷,支农功能弱化,为了自身发展,日益重视信贷资金的安全性,难以创新传统的金融服务运作模式,缺乏开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

2.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组织机构缺位。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机构缺位,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产业升级缺位、农村金融机构体制缺位两方面。(1)商业银行产业升级缺位。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都处于银行产业初级形态,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仍处于银行产业发展中级阶段,整个中国商业银行缺乏银行产业的高级形态,无法实现金融混业经营[5]。然而,面对刚起步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其运营占有资金大、效率低,很难直接从资本市场上融资,从商业银行融资就更加困难。虽然目前商业银行(如建行等)附带开办了物流金融专项业务,但业务规模较小,且都为大型物流企业开展“融资信贷、支付结算”等业务,面对中小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根本没有业务席位。(2)农村金融机构体制缺位。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需要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来支持和满足其金融需求。尽管我国农村已初步具备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等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对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却缺乏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如农业银行由于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资金投放以农业为主转为与工商业并重,在商业利益驱动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农发行政策性功能缺位,主要在粮油棉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作用;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不清,业务面窄,真正的民主管理功能缺位;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过去长期只存不贷,“虹吸”了大量农村资金向城市转移,改制后自身组织制度欠全;村镇银行等民间金融组织欠规范,商业性保险、证券、担保、信托投资、租赁等机构在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6][7][8]。

3.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产品短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产品短缺,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集中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缺乏拓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中,由于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农户和农业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分散风险机制不健全,土地承包权抵押难度大,缺乏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提供担保,加之农业保险萎缩,一遇到自然灾害,无力归还贷款,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致使金融机构难以拓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2)缺乏开发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产品。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农村金融机构,也无论是农村正规金融服务还是农村非正规金融服务,都由于金融市场体系参差不齐、金融结构无序,加之自身组织制度功能欠全、业务混淆等缺陷,在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时,还须考虑“安全性、谨慎性”原则,致使新型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产品如“绿色农产品融通仓”、“绿色农产品保兑仓”、“绿色农产品证券”、“绿色农产品基金”、“绿色农产品物流银行”等产品难以开发[3],导致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产品严重短缺。

三、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目标

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特定的内涵,决定着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特定目标。因此,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具有经济性目标、社会性目标和生态环境性目标。

1.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的经济性目标。为降低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的经济效益,必须有效地吸引社会多方资源要素和技术要素,共同参与开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1)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实现了具有科技含量的全程(绿色原料与绿色加工、绿色包装与绿色装卸、绿色仓储与绿色运输、绿色销售与绿色流通)技术调控措施,以及资本、劳动力(包含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的有机结合。因此,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运行,不仅能降低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成本,而且能增加绿色农产品附加值,增强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如当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居民生活消费的农产品市场,大多消费者以购买绿色农产品为时尚,在购买农产品物品时,会优先选择价格相对比较高的绿色农产品、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9]。(2)绿色农产品具有生产的自然性、季节性与区域性特征,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压力大,其生产与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风险也大;同时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还具有“即时性、瞬间性”特征,以及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是绿色科技应用的最终体现。因此,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必须有效地吸引社会多方资源要素和技术要素,共同参与开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使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诸利益主体共担风险,互惠共赢。

2.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的社会性目标。从社会利益出发,企业经济性的效率原则,应优先让位于社会性的“公平、正义和安全”原则[10]。因此,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须促进资源节约、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促进环境友好、城乡统筹发展,提高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1)就金融业来说,早在2007年1月,温家宝在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其目标是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重点,提出“抓住稳粮增收、强基重民”,稳定农业发展及农村社会安定问题,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强调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抓紧出台对涉农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等具体办法。(2)就物流业来说,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第52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在农村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建立农村物流体系。”把物流产业列入了十大振兴产业,强调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

3.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的生态环境性目标。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力求追寻生态环境保护,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低能耗、低污染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为农产品的绿色生产与加工、绿色运输与销售、绿色包装与仓储、绿色装卸与搬运等提供金融支持。(1)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自身的弱质性,决定了其融资的渠道与方式难度较大。一方面,目前许多物流企业因资金不足和亏损问题尚未解决,致使无法筹集足够资金进行绿色物流技术革新与绿色物流设备改进;另一方面,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成本投入较大,但收益却不一定短期能实现,具有收益的不确定性[10]。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的融资信贷,是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运行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2)为了有效地发挥现代城乡金融对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全方位服务功能,提高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运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使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的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低。

四、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要求

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要求,从宏观上来说,须立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重视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协调;还须优化农村金融产业结构,推动农村金融与农村物流协调发展。从微观上来说,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先进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技术为支撑,高效地融合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绿色资金流、绿色信息流,共同创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合作银行”,开发现代“农产品绿色期货”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融资机制[11]。

1.立足三农,面向农产品物流服务。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金融抑制,固然是影响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农产品物流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和谐,而且关系到整个城乡社会就业形势及农村金融的发展。因此,努力改善城乡金融地域结构性的偏差,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立足“三农”,创建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合作银行”运作模式。

2.城乡统筹,开辟农产品物流金融“绿色通道”。纵观国内外对现代物流金融的实践探索,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合作银行”运作模式设计,要求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物流企业为主体,银行与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一方面,通过地方政府的参与,能有效地利用政府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城乡资金流的投向,开辟现代农产品物流金融“绿色通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与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为依托,不仅能充分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解决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融资障碍,还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风险,甚至条件成熟时还可上市并吸引社会公众持股[4]。

3.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由于农产品物流在其运营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外部负效应”,为抑制农产品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实现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对环境净化和物流资源最充分的利用,需要现代金融支持系统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然而,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运行,单靠现代金融业或现代物流业(或政府)任何一方面是难以实现的,这势必要求有效地吸引社会多方资源要素和技术要素共同参与。因此,必须要求立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学设计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合作银行”运作模式,使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在其业务运行中,不仅能降低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成本,在提升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经济绩效的同时,也提升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社会和生态环境绩效,而且能分散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潜在的风险。

五、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思路

1.基本特征。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是由多个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完成,它具有如下特征:(1)主体的多元性。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诸利益主体,主要包括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现代绿色金融机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农产品生产者(农户)、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政府等。因此,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是属于一个多元化复合式的“1+N”利益主体的联盟,这些利益主体在“结盟”时,相互作用、相互博弈、互惠共赢。(2)利益的多重性。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利益的多重性,实质上是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绩效的多样性,具体表现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的有序运行,不仅实现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经济绩效,还实现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因此,发展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设计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3)服务的多样性。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业务运行,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包括农产品第三方绿色物流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也为绿色农产品生产者(农户)提供融资信贷,还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提供快捷的支付结算和规范化的理财等中间业务服务。

2.基本形态。由于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绿色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多元化、规范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其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同时现代绿色金融业也需要在维护自身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给其带来利益最大化。因此,其金融运作模式的基本形态,充分体现出现代绿色物流、绿色资金流、绿色信息流的高效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它是由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形成多元化复合式的“1+N”利益主体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合作银行质押贷款业务”运作模式,简称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合作银行”模式[4](如图所示),这些利益主体在“结盟”时,有股权模式(广发行“物流银行”模式)和非股权模式(深发行“供应链金融”模式),也有独资模式(UPS“物流金融公司”模式)。

3.具体形式。根据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基本特征,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可设计为以下三种具体形式。(1)以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业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以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业为主体的股份制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合作银行”模式(即“UPS”模式),是在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中,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业高效地融合现代绿色金融业,利用现代绿色金融业的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及其信息流来开展“融资信贷、支付结算、分散风险”绿色物流金融综合业务,从而降低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成本,提高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效率。如1999年全球最大的物流快递巨头美国包裹运送公司UPS,成立了专门的UPS“物流金融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为客户提供融资产品与服务,全方位地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业务,有效地融合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2)以现代绿色金融业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以现代绿色金融业为主体的股份制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合作银行”模式(即广发行“物流银行”模式),是现代绿色金融业发挥其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开展“融资信贷、支付结算、分散风险”等物流金融业务,实现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运营为其带来的利益空间,提升现代绿色金融业的资金和技术的运营效率。如2003年广发行推出的现代“物流银行”业务,通过专业化物流企业仓储监管,实行“仓单质押”业务,横向合作,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业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实现物流公司、银行、生产企业以及经销商的多方共赢。(3)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业与现代绿色金融业高效融合,形成非股权合作的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合作银行”模式(即深发行“供应链金融”模式),是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集现代绿色物流、绿色资金流、绿色信息流于一体的非股权式“物流供应链金融”战略合作联盟。此模式涉及的“物流供应链金融”三方主体:客户、绿色物流企业和绿色银行,其中客户包括核心企业所构成供应链联盟的上下游企业和最终用户,绿色物流公司发挥它在绿色货物运输、绿色仓储、绿色货物监管等方面的专长,绿色银行运用绿色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货权的控制,给予中小企业授信融资,共同形成“融资便利与物流增值”的互利互补绿色物流金融平台,使客户、绿色物流企业及绿色银行三方在合作中“共赢”[12]。

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基本形态

标签:;  ;  ;  ;  ;  ;  ;  ;  ;  ;  ;  ;  ;  

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作模式设计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