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Q00基本型PLC控制系统在轮胎设备中的应用论文_贺林峰

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940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三菱Q00基本型PLC控制系统在轮胎设备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对胎面刺孔设备的组成及功能作了简介,并对软件控制系统的设计作了详细的介绍,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菱基本型;PLC控制;轮胎设备

随着如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已是越来越广泛。而在轮胎设备的制取中,PLC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保障了轮胎设备的制取工艺质量,还提升了工艺的水平。基于此,本文就三菱Q00基本型PLC控制系统在轮胎设备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在橡胶轮胎生产工艺中,对于胎面厚度较大的轮胎规格,为了防止胎面在成型、硫化过程中产生气泡、鼓包现象,就需要用到胎面刺孔设备,以增加胎面的透气性能,提升轮胎的工艺质量。

1 胎面刺孔设备组成及功能简介

1.1 机械部分组成

胎面刺孔线全长3.2m,水平高度为1.05m,宽度约为0.8m,主要组成如图1。

1—地平面;2—胎面入传送带;3—刺孔支架;4—缓冲机构;5—气缸;6—刺针;7—定位孔;8—胎面出传送带;9—传送带电机;10—胎面入传送带

图1 胎面刺孔线机械部分示意图

流程:轮胎胎面部件由“胎面入传送带”侧进入胎面刺孔线,位于“胎面入传送带”处的信号检测开关检测到胎面,驱动电机开始以一定频率正向(向左)运转,当运行距离达到要求时,PLC接收到传送带停止命令,“胎面入传送带”和“胎面出传送带”同时停止运行,此时,刺孔针在汽缸的驱动下向下移动,完成一次刺孔作业返回初始状态。

“胎面入传送带”和“胎面出传送带”又开始运行,以后按照此周期反复动作,直到完成一条胎面的刺孔。

1.2 电气控制部分组成

1.2.1 PLC选型依据

由于本控制系统点数输入输出点数较少,处于256点以下,程序容量小于8kstep,LD(梯形图)处理速度约0.2us,基本型QCPU就能满足本控制系统的需求,且本身自带RS-232接口可以最大115.2kbps的速率进行程序读写操作,因此综合参数后择优选择Q00JCPU最为适合。

1.2.2 气缸选型

气缸品牌选用FESTO,由于现场压缩空气压力为0.7MPa,根据公式F=PS=PπR2,公式中F是所需要的输出力,P是系统压力,S是活塞面积,再考虑效率因素,我厂最厚的胎面在穿刺时约需要80kgf/cm2强度,故选用直径为100mm的FESTO气缸作为驱动元件。

1.2.3 变频器选型

“胎面入传送带”和“胎面出传送带”各采用一个交流变频电机驱动,驱动功率为0.4kW,为了达到同步目的,变频器选用三菱FRE740-1.5K-CHT。采用“一拖二”的控制方式机型控制,达到同步控制的目的。在选型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三点因素:

(1)变频器的额定电流必须大于或者等于两台电机额定电流之和;

(2)变频器应用于V/F控制方式,不采用矢量控制模式。

(3)电机与变频器的安装距离为3m,电机引线并联接入变频器的输出端。

所选用电机额定电流之和小于4A,变频器额定电流为4A,故所选型号完全满足现场工况情况。

1.2.4 IO模块选定

根据现场控制系统的要求和设计结构的特点,PLC系列选用三菱QCPU(Qmode)作为控制系统,类型为Q00J。输入模块选用三菱QX40,输入点数16点。输出模块采用三菱QY10,输出点数16点。PLC编制程序时IO地址分配如表1。

表1 胎面自动刺孔设备控制程序IO地址分配表

2 软件控制系统设计介绍

该程序设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急停控制部分程序设计,二是电源控制部分设计,三是连续刺孔程序设计。

2.1 PLC主要参数设定

新建工程时选择PLC系列为QCPU(Qmode),PLC类型为Q00J,IO响应时间为10ms,IO分配设置参数如表2。

表2 控制程序IO分配设置参数表

设置完相关参数之后,针对输出模块QY10设置出错时输出模式为“清空”,这样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2 急停部分设计

考虑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增加了急停和故障复位按钮,同时将变频器启动信号和急停开关常开点和PLC输出点串联在一起,保证绝对安全(硬件保护和软件防护同时起作用)。其主要优点是:当按下急停开关或者是出现故障报警信号之后,PLC会接收到输入信号,程序中断变频器启动信号,同时,外围串接的急停常开点被按下之后,电路处于开路状态,实现了物理线路的开路。故变频器启动信号被彻底断开,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设计流程如图2。

图2 急停设计流程图

2.3 电源控制部分设计

外围硬件线路按照接线规范进行连接,当设备硬件线路正常后,需要程序确认信号正常,各急停开关处于释放位置,并将X0D、X4、X5在程序中标注,操作人员确认后将设备操作开关旋转至“手动”位置,并按下“控制电源请求按钮”,此时,如果系统正常,则电源指示灯会导通。流程图如图3。

图3 电源控制部分流程框图

2.4 刺孔程序设计

2.4.1 手动控制程序设计

由于考虑到设备动作的连续性和手动操作性,特设计两套程序,其一是手动操作程序,其二是自动连续刺孔程序。手动程序设计思路主要是考虑突发情况的处理,比如胎面输送出现中断,需要手动操作时调用。此时,操作者只需要将切换旋钮旋转至“手动”模式,旋下“打孔针向下旋钮”,气缸便会推动刺针向下运动。

2.4.2 自动连续运行程序设计

为了提高刺孔效率,需要设计自动连续运行程序。操作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必须选择设备自动、连续打孔两个确认开关,当操作者按下自动启动按钮后,如检测开关检测到传送带上有胎面部件时,此时传送带在变频器的驱动下,驱动电机正向旋转,当旋转到位时(传送距离约为20cm)电机停止运转,此时刺孔装置自动向下运动,当刺孔装置到达指定位置后,气缸行程下位检测开关导通。此时,气缸在气源的驱动下返回初始位置,返回后气缸行程上位检测检测开关导通,自动条件又再次满足,允许传送带继续运行,传送距离到达约20cm时,完成下一个周期的打孔动作。程序设计动作流程如图4。

图4 自动连续运行程序流程

2.5 程序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在程序编制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胎面定位,由于该系统上线时间紧迫,且刺孔针间距较大,故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选用伺服电机。只采用交流电机进行变频驱动。程序编制试机过程中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发现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胎面在连续自动刺孔中,传送带运行的时间约为3.2s,即一个刺孔周期为3.2s,因此在程序中按照时间跨度3s控制传送带的启停,完成一个周期的刺孔。经过编制后,完全满足了现场需求。通过最低成本控制,达到了最佳的使用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PLC控制系统在轮胎设备中的应用,可以在工艺质量提升的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经验,以更好的掌握PLC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以为轮胎设备的制取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宪、曾建平.PLC在轮胎配料称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8, 34(9):61-63

[2] 张敏. PLC在轮胎硫化机控制系统上的应用[J]. 轮胎工业, 2006, 26(8):495-497.

论文作者:贺林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三菱Q00基本型PLC控制系统在轮胎设备中的应用论文_贺林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