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促进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双双(指导老师),李春玉,张令霞

老年人健康促进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双双(指导老师),李春玉,张令霞

王双双(指导老师) 李春玉 张令霞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摘要:综述山东省老年人健康促进的研究现状、老年群体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与措施。使相关部门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与义务,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工作。使社区认识到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自己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而主动服务于老年群体。使得老年人自觉去关注个体健康状况,积极采取健康促进行为,改善个体健康状况。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促进

我国老年人口界定标准为60周岁以上的公民[1]。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总人口数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了2.93%;65岁及以上占8.87%,比2000年上升了1.91%[2]。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3]。到2030 年,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4]。预计到204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5]。到2030年,我国老年慢性病患病率将达到65. 8%[6]。庞大的老年群体带来的健康医疗需求给有限的医疗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仅依靠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解决已造成的损害、把解决健康问题寄希望于医疗部门的途径来增进老年人健康的效果极其有限[7]。虽然高科技设备、大量新药投入临床使用。但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并没有显著降低。其关键就在于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的健康促进[8]。通过健康促进保持社区健康老年群体的“未病”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不仅能够缓解庞大的医疗需求给人们带来的就医压力,同时也可减轻家庭乃至社会的负担。对山东省老年人健康促进现状进行研究,有利于老年人自觉关注个人健康,积极采取健康促进行为,维持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健康水平。

1老年人健康促进研究现状

1.1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的概念起源于20 世纪70年代,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9]。健康促进从渥太华宪章开始提出后,在医学时代中不断更新定义,使内涵日趋丰富[10]。健康促进是运用行政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方面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从微观层面上看,是公民的健康管理问题;从宏观层面上看,是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问题[11]。它包括六方面的内容:自我实现、健康职责、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压力处理[12]。

1.2老年人健康促进相关研究

卜秀梅[13]选择东营市市社区家中的425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该研究发现,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总体水平较高,其中营养状况最好,体育运动状况最差;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在不同婚姻状况和家庭人均收入方面有组间差异。丧偶及低收入者很少采取健康促进行为。杨敏等人[14]非随机调查长春市5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Walker等人设计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50%以上在一般水平以上,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收入和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越高,其健康状况也就越好。高玲[15]研究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居住的16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应用健康促进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素养干预。结果显示其健康理念素养、传染病预防素养、健康行为素养、基本医疗知识素养有显著提高。并指出应用健康促进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是社区健康素养干预的有效途径。王丽[16]以65岁以上延边地区城乡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延边地区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的现况调查,研究工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素养的调查问卷和健康状况量表。研究发现,健康素养是保持健康促进行为,提高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李春玉[17]在研究延边朝鲜族汉族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健康促进行为的比较中,发现朝鲜族与汉族老年人在健康促进行为及情绪上有显著差异,提出社区卫生服务应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民族特性,实施适合的行为干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老年群体健康促进行为影响因素

从文献来看,健康促进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婚姻状况:调查显示,丧偶、离婚或独居的老年人发生老年痴呆症损害的风险是夫妻健在者的2.04倍[18]。教育程度:由于接受教育的程度、家庭背景、职业特点等原因,一部分老年人养成长期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加之年老体衰,心理障碍较为严重。家庭因素:研究显示,老年人年龄越大,家庭功能状况越差,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降低,对家人的依赖性加大,更迫切地要求亲人们关心和照顾好自己,所以子女稍有疏忽则可能产生老年人的家庭功能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济因素:医疗费用支付形式对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显著影响,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的程度和实现能力。

2老年人健康促进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2.1保健意识相对薄弱,鼓励并引导老年人积极保持健康。

老年人目前的健康观念比较落后,总认为衰老是一种病态,加上缺乏对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知识的缺乏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自我消极、忽视日常保健的现象[19]。还有主观上老年人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侧重静功,不重动功与体育锻炼(包括太极、武术、散步、慢跑和文娱活动)。另外,客观上城市住房紧张,规划不合理的老街区几乎没有公共场所可供老年人锻炼或娱乐,狭窄的住房内也无法进行合适的锻炼,非常缺乏锻炼空间。还有北方冬日天气寒冷,室内体育馆及体育设施缺乏,客观上限制了可供老年人选择的运动项目。

鼓励老年人经常做适当的体育锻炼和适度的体力劳动,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器官调和,血脉相通,代谢正常,益寿延年。有研究表明长期参加体育可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利于预防和治疗与肥胖有关的各种疾病。社区保健人员应向老年人讲解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多食水果蔬菜、补充高钾和高钙的食物。对服药的老人,帮助其做好药物标记;向老人讲明不同药物的服药方法、注意事项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嘱其按医嘱服药。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子女在做好老年人物质保障的前提下,应加大精神方面的投入,多与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温暖,尽到各家庭成员的职责。

2.2经济状况不乐观,积极组织健康促进活动。

不同经济水平也对老年人实施健康促进行为产生阻碍或促进作用,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促进行为的频度和强度,影响他们采取行为的积极性。

社区应为老人提供活动场所,定期组织老人开展各种活动,使老年人能善用退休后的时间,如保健知识讲座,设立老年协会或活动中心等。辅助健康老人再就业,适当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作用。积极开展老年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热爱社区工作的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人员,使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人文学科知识外,还要掌握心理医学知识,行为科学知识、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知识,并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

2.3社区医疗体系不健全,加强政府、社会团体的支持力度。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窄、报销比例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较为落后、财政收入不足,难以兼顾多项事业投入。目前,农村养老服务资金来源主要有村里自筹、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援助。

政府应对社区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及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制度,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及财政支持,便于开展规模、正规、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管理的相应法规、标准。加大政府财政对医疗保险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农合”制度。医疗保险保障我国老年人健康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加大对医疗保险的投入,可以降低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使老年人看病就诊的自付比例降低[20]。

3小结

根据所查文献得知有关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健康促进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提示我们健康促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该继续推进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对健康促进工作长期效果的研究。世界各国及WHO总结的经验:“以社区为载体,联合其他场所,形成多部门、多学科合作,充分动员社区资源积极参与是提高老年人健康素质水平的最有效途径”。我认为我们应该与世界接轨,跟上步伐。建议各地市相关部门积极建立相关的健康教育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以及考核方案等;要努力地培养一些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立相关的健康教育场地和配套相关的健康娱乐设施;不断地发展和扩大志愿者的队伍;要积极地倡导和组织一些对中老年人群事业有兴趣和爱好的人群;在社区中要设立社区健康生活指导站以及健康咨询服务。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身体状况,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石硕,沈万根,郑光日.延边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4,6:18.

[2]杨华.历史哲学视域下的人口老龄化及其应对-以浙江农村为例[D].浙江大学.2013.40.

[3]吕雅男.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中南大学.2012.1.

[4]周爱萍.老龄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29,2:77.

[5]魏咏兰,贾勇,王琼.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4:46.

[6]庄岩,吕琳.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健康促进的方式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2:61-62.

[7]刘金厚,王晶晶,陈静静.社区健康老年人健康促进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护理,2013,11,9:2384.

[8]姜宏,王志红.从发表文献看中国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J].护理研究,2004,18,10:2155.

[9]张培华,宋葆云.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9:15.

[10]许维娜,范为群,陈继庆.老年干部中实施健康促进的效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0:88.

[11]李金林.健康促进的创新研究-以“健康余杭”为例[D].浙江大学.2011. 1,12.

[12]王先锋,齐玉梅.中小城市老年人健康促进与自测健康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7:5575.

[13]卜秀梅,苏兰若,曹丽君.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153-154.

[14]杨敏,刑沈阳. 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9.21-25.

[15]高玲,赵春善,董宁.健康促进管理模式干预对社区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953.

[16]王丽.延边地区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的现况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3.

[17]李春玉,李现文,黄金凤.延边朝鲜族汉族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健康促进行为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931.

[18]吕桦,李盛,倪宗瓒.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1,2:30.

[19]吴丽萍.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的探讨与展望[J].中国农村卫生服务管理,2013,33,6:675.

[20]李盛基,吕康银.城乡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 养老保险,2011,35.

论文作者:王双双(指导老师),李春玉,张令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老年人健康促进的研究进展论文_王双双(指导老师),李春玉,张令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