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法模型视域下构式语法研究的内涵特点论文

基于用法模型视域下构式语法研究的内涵特点

○马忠伟

摘 要: 在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语言学研究相互碰撞、借鉴的大背景下,基于用法模型的研究应遵循最大化、非还原性、自下而上的基本原则,真实语料与使用频率是其研究的关键。“构式观”和“认知观”是基于用法模型视域下的构式语法研究的两大内涵特点。当前构式语法的研究范围仍有较大拓展空间,构式语法研究也要遵循基于用法模型的原则、方法,尤其关注不同语境因素和使用频率对构式的句法语义影响,重视内省语料和真实语料,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用于构式语法研究。

关键词: 基于用法模型;构式语法;内涵特点;构式观;认知观

“基于用法模型(usage-based model)”这个术语是由Langacker(1) Langacker R.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1.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p.46. 创造并用于认知语法研究中。这种研究理念可以追溯到Greenberg(2) GreenbergJH.(ed.)Universals of Language.Cambridge,MA:MIT Press,1963. 在1960s开始的功能-类型学的语言研究,后来在Givón(3) GivónT.On Understanding Grammar.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9. 、Li(4) Li C N.Subject and Topi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6. 、Hopper和Thompson(5) Hopper P J and SAThompson.The discourse basis for lexical categories in universal grammar.Language,1984,60(4),pp.703-752. 等人的引领下基于用法的研究得到极大发展。这些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法是由广泛使用的话语类型经过规约化创造的。基于用法模型理念已应用在众多语言学领域,包括认知语言学、话语和交际、语言处理、语言习得、语言演变等(6) TraugottEC and GTrousdale.Construction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al Change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p.47. 。此外,以Goldberg(7) GoldbergA 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Illinois,Chicago: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Goldberg AE.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Languag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为代表的大部分构式主义者也将基于用法模型作为语言研究的重要观念。构式语法(8) 构式主义研究可细分为认知构式语法、合一构式语法、激进构式语法等不同流派。目前国内学界所说“构式语法”一般指Goldberg所倡导的认知构式语法,本文所指构式语法即为认知构式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深受认知语言学(如框架语义学、识解理论)的影响,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影响较大。基于用法模型、构式语法基本上都生发于认知语言学,因而基于用法模型与构式语法具有天然的联系。

本文重点探讨基于用法模型具有什么样的基本内涵,进而以期探究其视域下构式语法研究的内涵特点。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基于用法模型产生的语言学研究背景。

一 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语言观的碰撞

20世纪,结构主义理论在语言学界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理论主张语言使用与更加抽象的语言结构知识相分离。这种区分基本上也成了当代语言学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阵营区分的重要原则。沈家煊(9)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8—9页。 认为形式主义者试图从语言内部寻求解释:语言结构受一定规则的制约,这些规则是人类语言结构所特有的,是人类天赋语言能力的体现;功能主义者试图从语言结构的外部去寻找解释,首先着眼于语言的功能。Saussure及其后来的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家以及Chomsky所领引的生成语法学派都是形式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与之相对的认知语言学、认知构式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等都是功能主义语言学的代表。

Saussure(10)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0—42页。 区分了语言和言语,类似地,Chomsky(11) Chomsky 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Cambridge,MA:MIT Press,1965,p4. 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生成语法等形式主义语言学家强调语言研究的目的是揭示语言能力的机制,假设人脑中生来就有一个“普遍语法”的习得机制,认为语言理论是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这就使得语言结构知识成为形式主义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而很少考虑语言使用可能对认知结构具有潜在的影响,他们常常把不易被其理论系统所能描写或解释的问题都归结为语言之外因素的影响。与美国描写主义学派和生成语法学派关注语言结构的思路不同,功能主义语言学家历来重视语言使用的研究。许多功能主义者认为语法的各个方面的特征是由交际的需要和其他语言的功能得到的,没有必要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王天翼、王寅(12) 王天翼、王寅:《从“意义用法论”到“基于用法的模型”》,《外语教学》2010 年第6期,第6—9页。 认为语言能力是一个较为概括的术语,包括语法能力、运用语法的能力、选择正确使用语句的能力等,倘若没有后两者的验证,就不能说明一个人已经具有语法能力。例如:

如徐渭《南词叙录》对南戏的考察并没有盲从当时南戏系统已经出现的《南九宫》,而是认真考证了南宋“永嘉杂剧”阶段南戏有着“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14](P240)的体例特征,从而在这一史实基础上,推导出结论:南戏在宋元两朝其自身原本“乌有所谓九宫”[14](P240),没有宫调系统,故从明初流传至嘉靖初的《南九宫》也属“无知妄作”[14](P240)。

(a)陈述句:张三吃了苹果。 (b)“把”字句:张三把苹果吃了。

(c)“被”字句:苹果被张三吃了。 (d)A:桌子上的苹果呢?B:(c)>(b)>(a)

哪个作为(d)A的回答?从转换-生成语法角度来说,(a)(b)(c)中的句子都是基于某些特定的语法规则生成出来的,完全符合语法,也具有相同的论元结构(施事“张三”-动作“吃(了)”-受事“苹果”),(a)(b)(c)都可以作为(d)A的答语;而基于用法观,从不同句式语法语义以及篇章衔接角度来看(13) 施春宏:《从句式群看“把”字句及相关句式的语法意义》,《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3期,第291—309页。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12—135页。 ,虽然(a)(b)(c)都可以作为(d)A的答语,但是从汉语母语者的语感来看,(c)是最佳回答,(b)次之,(a)最差。正如王天翼、王寅指出的:“用法论”比起“规则论”来说更加贴近自然语言,前者至少是对后者的一个很好补充。

基于用法模型/认知语法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二 基于用法模型的基本内涵

Langacker(20) Langacker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1.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p.494. 将基于用法模型的内涵概述为:“这种模型十分重视语言系统的实际使用和说话人关于语言实际使用的知识;语法包括说话人具有的全部约定俗成的语言知识,不管这些语言知识能否被纳入到概括性更强的说明中。基于用法模型是一个非还原主义研究方法,在研究语言结构时,它采用清晰明确的图式网络,并且强调低层图式的重要性。”Langacker对基于用法模型内涵的定义,实质上是对认知语法所坚持的原则方法的概括。Langacker(21) LangackerR W. Concept,Image, and Symbol,2nd edition.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2,pp.261-288. 把认知语法描述为一种语言结构的基于用法模型,相对于生成语法的经济性、还原性和生成性三个基本原则,这种普遍方法具有最大化、非还原性和自下而上(22)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通常用来表示某种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模式,与此处Langacker定义的视角略有不同。以生成语法与认知构式语法为例,生成语法强调语言构件的重要性,由组构成分到结构整体的研究模式,可称为“自下而上”模式,而认知构式语法强调结构整体性,认为语法的运作绝对不是完全自上而下的,语法分析应既是自上而下的也是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与“非还原性”分析相匹配,而“自下而上”与“还原性”相匹配。 的特点,阐释如下。

虽然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语言观在语言使用、句法自主性、语义客观性、语言范畴的离散性、语言能力的认知独立性等方面(14) 廖秋忠:《也谈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国外语言学》1991年第2期,第31—33页。徐烈炯:《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外国语》2002年第2期,第8—14页。 存在着诸多对立,但是二者在某些方面并不是不可调和的。Newmeyer(15) NewmeyerF.Grammar is grammar and usage is usage.Language,2003,79(4),pp. 682-707. 以象棋游戏为例说明形式和功能的解释是互补而不是矛盾的,考虑到棋板的布局、棋子和棋子的移动,每一种可能的象棋游戏都能够“生成”,但是象棋系统的设计也考虑到了功能性。象棋以某种方式设计是为了达到让人满意地消遣的目的,外在的因素能够改变系统,来自国际象棋权威机构的决定也能够改变游戏的规则。此外,在任何象棋游戏,棋子的移动都是由游戏者有意识的意愿决定的,正如说话行为,说话人有意识的意愿起着核心的作用。因而,象棋是一个形式系统,并且能够得到功能上的解释。同样,在语言研究上,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也确实可以对话。Chomsky(16) Chomsky N.Reflections on Language.New York:Pantheon,1975,pp.56-58. 承认语言结构与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同意“交际的需求会影响语言结构”。特别是Chomsky(17) Chomsky N. The Minimalist Program.Cambridge,MA:MIT Press,1995. 最简方案发表以后,Rizzi、Cinque等学者(18) RizziL.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left periphery.In L.Haegeman (ed.),Elements of Grammar.Dordrecht: Kluwer,1997,pp.281-338.Cinque G. Adverbs and Functional Head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发展的制图理论(cartographic approach)将句法结构与语义、语用乃至认知结合起来,探讨念力、话题、焦点等言语行为概念及语用成分在左缘结构上的映射关系。当然,制图理论仍然属于形式主义语言学,追求从形式上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而不从意义、功能、用法上去解释。与形式主义语言研究相比,认知语言学,特别是构式语法也致力于构式义及相关构式承继关系的形式化、结构化描写。因此,我们赞同顾钢(19) 顾钢:《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可以对话吗?》,《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第3期,第1—4页。 的观点,虽然就语言本质属性而言,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不能共存于一个共同的语言理论之中,但是只要双方愿意进行对话以消除相互之间的诸多误解,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仍然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语言观的相互碰撞促进了两大语言学阵营研究的和谐共处、相互借鉴,这是基于用法模型及其视域下构式语法理论发展的重要背景。

a.最大化:把语言系统看作一个大量高度冗余的规约性单位的库藏,这些单位覆盖面从完全概括性到完全特异性。

由表3可知,1~21日龄时,复合酶B组试验鸡平均日采食量最低,正对照组最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负对照组、复合酶B组试验鸡的平均日增重与正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复合酶A组比负对照组提高了4.11%,但差异不显著(P>0.05);正对照组试验鸡的料重比最低,负对照组最高,负对照组、复合酶B组与正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复合酶A组比负对照组降低了2.83%,但差异不显著(P>0.05)。

b.非还原性:一个图式和它的实例(23) 如果结构A与结构B的说明一致,但是描写相应实体时,不如B精确、详细,那么结构A相对于结构B而言是图式,结构B则是图式A的实例。例如名词复数规则N+-s就是从trees,dogs等实例中概括出来的图式。 代表了语言知识的不同方面,如果它们具有了语言单位(24) 如果一个认知结构被说话人掌握而能以基本自动的方式使用,但是不需要注意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它们的配位,那么这一结构就是一个单位。一个固化程度足够高的单位很容易作为一个整体被唤起。 的地位,图式及其实例都会包含在一种语言的语法中。其中实例比图式更为详细和精细化,比如eraser(橡皮擦)指的是一种具有特殊供用的物体,而不仅仅是erase+er所表示的“能够擦除错误标记的东西”。

c.自下而上:我们不仅关注普遍规则或图式,也要关注规约性的实例。正因为规则或图式是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我们也需要研究这种图式化过程。

生成语法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所体现的核心问题就是Langacker(25) 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1.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p.29. 所说的规则/清单谬误(rule/list fallacy),出于对经济性的考虑,这一观点认为:如果能够建立包含特殊说明(即清单)在内的一般说明(即规则),就应该把这种特殊的说明从语言的语法中排除。还原性原则与经济性原则直接相关,既然语法是一套算法规则,要求尽可能地简约,那么作为输出的表达式(或清单)理应排除在语法之外,否则会出现冗余。比如,英语中存在的名词复数规则N+-s,生成语法不会将符合这一规则的具体的复数形式清单(如trees,dogs等)一一列举出来作为其语法的一部分。Langacker(26) Langacker RW.A usage-based model.In B.Rudzka-Ostyn (ed.),Topic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 50).Amesterdam: Benjamins,1988,pp.128-129. 将经济性、生成性原则分别概括成最小化、自上而下,与之相对的是基于用法模型/认知语法所遵循的最大化、自下而上原则。这样在基于用法的认知语法中,语法就被描写成一个有组织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单位的库藏。非还原性所涉及到的图式、实例与语法的复杂关系,以英语复数名词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

图 1图式、实例与语法 (27) LangackerRW. A usage-based model. In B. Rudzka-Ostyn( ed.), Topic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 50). Amesterdam: Benjamins, 1988, pp. 130-131.

英语复数名词dogs、trees是说话人已经掌握的固定表达式,是可以整体唤起的语言单位。认知复合结构中语义级[THING-PL]是[DOG-PL]、[TREE-PL]的图式,音位级[x-s]是[dog-s]、[tree-s]的图式,也就是说名词复数规则是从实例复数名词dogs、trees概括得来的。图式N+-s和实例dogs、trees都作为语言单位存在于说话人的语法中,说话人可以依靠掌握的名词复数的图式规则,类推出名词quagmire的复数表达式quagmires。图1中quagmires作为一种新的表达式还未成为一个单位进入语法中,但是如果quagmires这种表达得到高频使用,它也会成为一个单位进入说话人的语法中。

(3)缩减效应(reducing effect):某些高频使用的语言结构,语音、形式上会缩减为更为简略的形式。如经常使用的短语going to缩减为gonna,want to缩减为wanna,汉语中的“两个”“三个”合音缩减为“俩”“仨”。缩减效应可作用在所有不同频率层次的语言单位上,但对高频单位的影响比低频单位更为快速、彻底。

(2)自主效应(autonomy effect):可看作保持效应的极端情况。如果一个语言结构的使用频率足够高以至这种结构能够靠死记硬背这种方式学得并且人们已经不会意识到这种语言结构与其组成成分的关系,那么这种语言结构就是自主的。例如,儿童可能早已学会说gimme,但不会意识到gimme是由give+me组成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成人常常能正确使用“穿小鞋”“铁饭碗”这类惯用语,但通常使用时不会意识到其组成成分“穿、小、鞋”“铁、饭、碗”与构式整体意义的关系。

三 基于用法模型研究的关键:真实语料和使用频率

(一)研究的重要对象:真实语料

语言学家分析的语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省的生造语料,一种是交际使用的真实语料。生成语法的语料来源基本是内省的,生成语法学家认为他们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知识而不是外在的语言使用;与之相对的基于用法的研究特别强调语料的真实性。内省的语料很大程度上考察了研究者的语言直觉,一般而言,对于一些常用的语言结构,研究者内省的语料和使用中的语料并无差异。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语感是不同的,有时生成语法学家造出的自认为的合法例子也许并不符合其他大部分人的语感。而且人们纯粹依靠内省生造语料也会忽略很多较为特殊的语法现象,如“副+名”(“很女人、比女人还女人”等)现象,更不会考察这类语法结构的产生机制、固化程度等更为丰富的信息。可以说,真实语料是语法研究中的必备重要对象,而内省语料可以作为语法研究中真实语料的一个补充。

借助于语料库是取得真实语料的重要途径,现阶段语料库主要包括口语语料库和书面语语料库,前者如北京语言大学的北京口语语库、中国传媒大学的媒体语言语料库,后者如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随着大型电子语料库的建立和语料库方法的发展,从大量语料中挖掘语言使用的倾向性特点、模式乃至规律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30) 严辰松:《语言使用建构语言知识——基于使用的语言观概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1—7页。 。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语料库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研究理论的一个重要力量。Tognini-Bonelli(31) Tognini-Bonelli E.Corpus Linguistics at Work.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1,p99. 区分了语料库语言学的两种研究范式:基于语料库(corpus-based)和语料库驱动(corpus-driven)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范式并不试图推翻已有的语言分析体系,而是强调利用语料库对已有的理论或假设进行探索,目的在于验证或修正已有理论,研究中只是将语料库视为众多数据种类中的一种,不排斥在必要时使用其他类型的数据(如内省数据);而语料库驱动的研究范式则以语料库作为出发点和唯一观察对象,对各类语言现象进行全新的界定和描述,主张一切源自语料库(32) 梁茂成:《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第3期,第323—335页。 。可见,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这两种研究范式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研究本身对语料库语料的依赖程度。

纯粹利用语料库研究语言现象,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语言结构具有递归性等原因,而语料库不可能囊括所有的语料;另一方面,由于语体分类及其特征对语法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33)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当代语言学》1999年第1期,第15—24页;张伯江:《语体差异和语法规律》,《修辞学习》2007年第2期,第1—9页。 ,而现阶段很多语料库内部文本类型混杂,不区分语体内容或者区分颗粒度太大。因此,基于用法模型的研究宜采取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范式,以语料库中收集的大量自然文本作为分析的基础,但不排斥内省语料;在定性的基础上采取更多定量的方法,从而增加理论研究的可操作性;同时注意区分不同语体的语料。

(二)研究的重要手段:使用频率的统计

d. 规则性(规则、格式)用构式来表示,这些构式相对于实现构式的具体表达式来说是图式性的。

根据人口特性进行区分,将古镇旅游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对赴霍童古镇旅游的127名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如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吕剧故乡传承、宣传、做大吕剧文化,创出一条“吕剧搭台,经济唱戏”的产业发展之路,对于推动东营“黄蓝”经济区建设,促进经济腾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例频率

例频率关注一个特定的形式在语境中出现的次数多少。任何特定的单位,如一个特定的辅音(如[s]),一个音节(如[ba]),一个单词(如“苹果”),一个短语(如“吃苹果”)或者甚至一个句子(如“张三把苹果吃了”)都有例频率。在一定的语料范围内,可以得出某一单位例频率的高低。如短语“很女人”在BCC语料库多领域项中搜得237例,短语“很漂亮”搜得12561例,很明显“很女人”的例频率远远低于“很漂亮”。例频率与语言结构的固化程度密切相关,结构的例频率越高,其固化程度越高。例频率会对语言结构产生三个效应:

(1)保持效应(conserving effect):重复会增强语言形式的记忆表征,一种语言形式使用越多,其固化程度越高,人们对这些使用频率高的语言形式比使用频率低的形式识别反应速度更快。例如,汉语“被”字句中“被”后常常出现“打”“取消”等及物动词,这种高使用频率的“被+Vt”结构固化程度、识别速度都要高于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被自杀”(即“被+Vi”)、“被小康”(即“被+N”)等结构。不过,这种保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削弱词汇化或语法化过程中的类推作用。例如,英语不规则动词变成规则动词是普遍的历时趋势,然而,高频动词却阻止了这种趋势:在早期中世纪英语中,动词keeps, sleep, weep, leap, creep(对应的过去时形式kept, slept, wept, leapt, crept)都具有不规则过去时变化形式,但是只有低使用频率的动词随后发展出了规则的过去时形式weeped, leaped, creeped(但仍与不规则形式并存使用)。

基于用法模型/认知语法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也符合Hopper(28) Hopper PJ. Emergent grammar. Berkeley Linguistic Society, 1987, 13, pp.139-157. 所提出的浮现语法(emergent grammar)的理论基础,即强调语法的动态性,语言结构或规则来自于话语,话语塑造了语法规则;反过来,语法规则在话语进程中也塑造了话语。基于用法模型认为说话人的语言系统基本上植根于使用事件:说话人所产出和理解语言的实例(29) KemmerSand MBarlow.Introduction: a usage-based conception of language.In M.Barlow and S.Kemmer (eds.), Usage-based Models of Language.Stanford:CSLI Publications,2000,p.viii. 。而使用事件发生在一定的语境(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中,语境在语言系统运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用法模型的语法研究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各种语境要素(如参与者、特定知识、参与者、正式程度、媒介、社会文化等)对语法结构形式、功用的调节以及语义的形成和识解等问题的研究。毫无疑问,对语境的分析是基于用法模型语言研究的重要方面,但是语境是变化、动态的,对动态语境的重构最主要的要落实到对大量真实语料的考察上。真实语料是基于用法模型研究的重要对象,而对研究对象使用频率的统计分析是研究语法浮现、图式化过程、语法化、词汇化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下文将对真实语料和使用频率在基于用法模型的语法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逐一说明。

小胖子:“我小时候也有一张“囧”照,是这样的,有一阵不是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风靡吗,我突发奇想,模仿白娘子的装束,用卫生纸和布条,绑了两根树枝做头饰,再翻箱倒柜地把家里的白床单搜出来,披在身上当衣服。我妈一回来看到一地狼藉,再看看我,是又气又好笑,她就给我拍下了我的第一张COSPLAY(角色扮演)照片。”

2.型频率

(1)超前地质预报仪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在现场数据采集时所有造成震动的施工必须停止。但数据采集时所耗的时间较短,对隧洞施工工期影响不大,这一施工条件与刘少成[10]和吴耀宗等[11]的施工条件相同。本研究通过在施工中根据地质编录表与地质超前预报相结合、预测结果与掌子面后方围岩开挖后实际情况相比较、重复预报区域结果相比较,验证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开挖中是准确有效的。通过研究发现:多种预报方法相结合可以让地质超前预报在减少隧道开挖中突泥、突砂、突水、岩块掉落、溶洞、暗河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的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型频率关注一个语言成分出现在某一语言结构中的种类多少。型频率的高低与语言结构的能产性有关,语言结构的型频率越高,其能产性就越高,这种结构内部越容易产生新的实例。例如,同样是可以表示比较的副词“还”和“更”,“还”后可以加形容词(小王比小李还高)、名词(小王比姚明还姚明)、动词(小王比小李还跑得快),而“更”后常加形容词(小王比小李更高),而基本不加名词(小王比姚明更姚明)动词(小王比小李更跑得快),因此可以说“还+X”的型频率及其能产性要高于“更+X”形式。在英语“NP1+V+NP2+AP”句式中,如图2主语几乎可以出现任何名词短语,型频率最高,而动词、形容词则具有较低的型频率。但是除了型频率,其他因素也有可能影响某些语言结构的能产性,比如在“X drives me(or someone) ADJ”中,形容词要受到一定的语义限制,无论是字面上还是修辞上都必须表示“疯狂”义。

可见,例频率和型频率对构式的建构作用不同。杨黎黎、汪国胜(35) 杨黎黎、汪国胜:《基于使用的语言观下频率对图式构式的建构作用》,《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4期,第22—33页。 以三个汉语图式构式分析为例阐明了高型频率固化图式构式,高例频率仅仅固化实例本身。基于用法模型的认知语言学越来越重视语料,语料处理方法也由频率统计向数据计算发展。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研究开始采用精确复杂的数据计算(36) 田臻、唐树华:《近十年来语料库法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现代外语》2013年第4期,第427—433页。 ,如费歇尔精确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以具有统计意义的数据来支持理论和观点。

图 2结果句式的型频率 (37) BybeeJ. Usage-based theory and exemplar representations of constructions. In T. Hoffmann and G. Trousdale(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pp. 49-69.

总之,基于用法模型的研究遵循最大化、非还原性、自下而上的基本原则,特别强调不同语境因素(如语体、参与者、社会文化等)对语法的影响,重视真实语料的搜集和使用频率统计的数据计算。构式语法理论是基于用法模型的认知语法的一个重要派别,构式主义者也将基于用法模型作为语言研究的重要理念。下面我们将探讨基于用法模型视域下的构式语法研究的内涵特点。

四 基于用法模型的构式语法内涵特点

基于用法模型视域下构式语法研究的内涵特点主要体现在“构式观”和“认知观”两方面。

(一)构式语法中的构式观

构式语法的核心在于“构式”。构式的经典定义为“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Si>,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38) Goldberg A 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Illinois,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p.4. 。这一定义将研究的对象重点放在传统语法研究中所谓的特殊结构(如“Frank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 “很女人”)上。后来,Goldberg(39) Goldberg A E.Constructions: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2003,145(3),pp.1-11. 扩展了构式的范围,将其看作学得的形式与语义或话语功能的配对;一方面,任何语言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已经存在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就应看成是一个构式;另一方面即使有些语言格式可以得到完全预测,只要它们的出现频率很高,这些格式仍然会被语言使用者存储为构式。构式呈现出不同的复杂度和抽象度(40) Goldberg A E.Constructionist approaches.In T. Hoffmann and G.Trousdale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nstruction Grammar.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p.17. ,如表1所示。

可见,构式包括语素、词、习语、部分有词汇填充的短语格式、完全没有词汇填充的短语格式、句子等结构单位。构式中的“形式-功能配对”中的“形式”可以是语音形式,也可以是不同词组合而成的语法结构,而功能包括语义和语用两方面。语素、词、短语、单句、复句甚至于话语语篇都具有“形式-功能配对”的特点,也就不难理解Goldberg对构式范围的划定。然而从基于用法模型来看,这种对构式范围的划定仍然值得商榷。

表 1复杂度和抽象度不同的构式

首先,人类的交际可以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即多模态资源),现阶段的构式理论关照语素、词、句子、话语篇章等语言交际表达。施春宏(41) 施春宏:《构式的观念:逻辑结构和理论张力》,《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17—23页。 从理论逻辑出发将“构式”从语言学之内拓展到了语言学之外,即构式是具体符号系统或具体系统中的形式—意义对。当然,这些更宽泛的界定哪些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语言学价值是值得继续讨论研究的。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构式产生过程本质上是多模态互动的,2017年国际多模态研究期刊《语言学先锋》(Linguistic Vanguard)第3期推出了特刊“迈向一种多模态构式语法”( Towards a multimodal construction grammar),重点讨论多模态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交叉研究的相关问题。我们认为,如果单纯从构式的核心定义“形式-功能配对”出发,“构式”似乎可以扩展到人们非语言交际中使用的带有特定意义的手势语、目光语、面部表情、举止动作等身势语非语言表达形式。

区内矿石的化学成份由基本化学分析、物质组分等试验结果表明,伟晶岩脉中Nb2O5、Ta2O5的含量较高,是本区的主要成矿元素,同时BeO、Li2O等可以进行综合利用回收。

其次,构式语法是基于用法模型的一种语法理论,交际语境或情境对构式义的识解毫无疑问十分重要。用于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是句子,也就不难理解当前构式语法研究中的语言现象基本上都是论元结构构式。(42) 习语构式一直是构式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习语常常其实也是一种论元结构构式。例如英语It raining cats and dogs,kick the bucket,what’s X Doing Y,汉语“抛砖引玉”“天下乌鸦一般黑”“走后门”“芝麻开花——节节高”等既是习语构式也是论元结构构式。感谢审稿专家的提醒。 句子之下是短语、词、语素等用作组构成分的较小语言单位,其中短语、词在某些特定语境下也可以直接用作语言交际成分,而话语语篇是句子之上更为庞杂的语言单位,其功能意义更难以定义,因而相对于句子、短语、词,当前学界对语素、话语篇章构式关注更少。这也意味着将来构式语法研究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农牧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养猪业作为我国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规模化、数字化饲养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的养猪业饲养模式正由散养向规模化集中饲养转换,但规模化程度水平总体较低,主要是受现有饲养设备自动化水平低、大规模管理模式陈旧等问题影响[2]。具体到母猪的饲养,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是限位栏饲养方法,此法虽能较好地实现集中饲养,但存在着因饲料喂量不精确,导致母猪产仔率低;母猪自由被限制,难产情况较多;限位栏空间小,饲养环境差等问题。

再次,构式集合是一个有着高度组织的相互联系的信息梯次层级,而非由一个无序的独立实体组成(43) Goldberg A 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Illinoi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p.5. ,短语构式、词和语素处于一个彼此关联的网络系统中,而该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由承继联接相联系(44) Goldberg A E.Constructionist approaches.In T.Hoffmann and G.Trousdale (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nstruction Grammar.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p.15. 。可见,构建构式承继联接网络是从“构式观”所阐发的构式语法研究的题中之意,从构式网络/家族中探究某一构式的地位、特征将更为直观、深刻。如果说Goldberg等学者的研究给我们展示了论元结构构式的承继联接网络,为初步构建词、短语、单句的构式网络铺平了道路,那么单句之下的虚词(如副词、连词)、语素(特别是不成词语素,如“第、初、者、语、言”等),单句之上的复句、话语篇章是怎样形成一个构式网络的,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二)构式语法中的认知观

g.如果一个理论框架能解释“特异的”构式,那么它也能很容易地把“规则的”格式作为一个专门的个案来解释,反之则行不通。

a.构式是“形式-意义/功能”配对,构式在承继网络中彼此联系。

b.语法描写的主要对象是构式(而不是规则),研究采用非派生的理论框架。

c.词库和语法不是各自独立的部分,二者形成一个构式的连续统。

基于用法模型的语言研究要采取更多定量的方法,而使用频率的统计是定量分析的基础。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设计的最重要一步就是把从理论出发的研究问题转变成有关频率的问题。近来的研究已经表明语言单位的重复对语言的认知表征有影响。根据Bybee(34) BybeeJ.Frequency of Us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pp.269-278. ,使用频率基本可以分为例频率(token frequency)和型频率(type frequency),不同语言结构使用频率的高低会对其固化程度、能产性产生不同的功效。

e.除了具体性/图式性程度不同以外,构式和实现构式的具体表达式的基本性质是相同的。

那时,美国金融危机实际已经发生,次贷债券价格不断下跌,危机的爆发在宏观上是源于金融机制有问题,微观原因是金融机构的资本金较小,无法支撑抵押债券过大规模。

f.语言知识由大量的构式组成,相对于那些“一般的”具有能产性的语法格式,很多构式都是“特异的”。

三是市场需求增速放缓。1~9月,油气消费总体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且柴油表观消费量持续下降,降幅不断扩大,显示宏观经济活动有欠活跃。从化工市场看,主要化学品生产增速长期徘徊在2%左右,持续低位运行,表明化学品市场需求增长总体依然乏力。

构式语法、基于用法模型都生发于认知语言学,三种理论互动发展,构式语法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采纳了认知语法的“认知观”。基于用法的认知语法认为语言知识包括存在不同程度特异性的项目(实例)和概括(图式)。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有两种情形:一是形式或意义不可完全预测的构式;二是形式或意义可以预测,但使用频率高的构式。无论哪种情形,心理学中有关语言处理的证据表明,这两种构式都会被语言使用者所储存(45) Goldberg A E.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6,p.64. ,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既存储实例又存储从实例得来的概括;这些具有不同程度特异性的形式-功能对彼此联系形成了网络,语言知识就是由这样的网络构成的。可以看出,对语言知识的共同认识是构式语法与认知语法最主要的相同之处。此外,根据Langacker(46) Langacker R W. Construction grammars: cognitive, radical, and less so. In Francisco J. Ruiz de Mendoza Ibá?ez and M. Sandra Pe?a Cervel (eds.),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ternal Dynamics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raction.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5, p.102. 、Goldberg(47) Goldberg A E.Constructionist approaches.In T.Hoffmann and G.Trousdale (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nstruction Grammar.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p.16. 的观点,从秉持“使用观”的认知语法出发,我们总结了构式语法研究也应遵循的一些主要原则,如下所示。

h.如果一个构式能同时满足各种限制,那么这个构式就是合格的。

i.组构通过整合来实现。

j.语义是建立在说话人对情境的识解上,强调我们识解世界方式的细微差别,而非基于客观的真值条件。

k.语义、信息结构和语用相互关联,它们作为构式义的组成部分,都在语言功能中起作用,这些功能是我们整体概念系统中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模块构件。

l.范畴化并不涉及充分必要条件,而是基于对范例(包括原型范例及其规约化扩展形式)的概括。

m.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就传达语义或语用(包括信息理论)上的差别程度而言,形式上的差别还是很有用的。

n.社会认知和身体经验对解释语言学习和语言意义至关重要。

虽然构式语法和基于用法的认知语法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是二者也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同:构式语法所指“形式-意义”配对中的形式既包括语音形式也包括语法形式,而认知语法中的形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即音位结构)(48) 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1.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p.81. 。

此类案件中,买卖双方基于买卖合同形成了以金钱给付为基础的债权债务关系,顾客对商家负有给付金钱的债务,商家对顾客享有收取价款的债权。[5]行为人偷换商家二维码致使商家丧失的是向顾客的价款请求权,实质上是一种债权,是典型的财产性利益,完全具备盗窃罪的对象要素。例如,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盗窃案件的司法解释》中第4条已将通讯电路、通信线路列入了盗窃罪的保护范围。可见,财产性利益作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

学术研究一向存在两种具有辩证色彩的现象,可以分别称为“大题小作”和“小题大做”。所谓“大题小作”,就是面对重大的、牵涉面广的研究课题,研究者要善于突出重点、提炼精华,避免巨细兼顾、失之杂芜;所谓“小题大做”,就是面对涉及的领域相对狭窄的研究课题,研究者要善于以研究对象为基点和核心做横向拓展,善于勾连和比较,使立论扎实、内涵丰厚。尚继武的专著名为《〈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研究》,但所论内容不限于《聊斋志异》,也不限于“叙事艺术”,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小题大做”的著作。

总之,“构式观”和“认知观”是基于用法模型视域下的构式语法研究的两大内涵特点。前者提出了构式语法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后者总结了构式语法理论所遵循的一些主要原则。

构式理论流派纷呈,方兴未艾,可谓当今语言学研究的显学。施春宏(49) 施春宏:《构式语法的理论路径和应用空间》,《汉语学报》2017年第1期,第2—13页。 认为构式理论在研究内容、观念、方法、视角上具有较大的创新,在语言本体理论和应用领域都有广泛的空间。本文重点探究了当前基于用法模型的内涵特点以及其视域下构式语法研究的内涵特点。

首先概述了基于用法模型产生的语言学研究大背景,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学派的对立、碰撞,指出就语言本质属性而言,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不能共存于一个共同的语言理论之中,但是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仍然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从认知功能主义大背景出发,基于用法模型的研究应遵循最大化、非还原性、自下而上的基本原则,基于用法模型与认知语法所遵循的内涵原则基本上等同,但是又特别强调不同语境因素(如语体、参与者、社会文化等)对语法的影响,真实语料和使用频率是从基于用法模型的内涵出发构建理论研究语言现象的重要手段、方法。从真实语料来看,基于用法模型的研究采取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范式,以语料库中收集的大量自然文本作为分析的基础,但不排斥大家都能接受的内省语料,同时注意区分不同语体的语料。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在定性的基础上采取更多定量的方法,重视使用频率(型频率和例频率)的统计、分析,从而增加理论研究的可操作性。

平衡经济利益与健康价值、关注公共健康与个人健康一向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重要问题。因而,面对这些具有公益性质的问题,医药企业通常面临着向政府承担责任和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双重挑战。具体而言,政府在与医药企业共同分担责任的同时,还负有对医药企业进行监管的义务,消费者在消费医药企业医药产品的同时,还享有对医药企业进行监督的权利。这些共同构成了督促医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力量。

“构式观”和“认知观”是基于用法模型视域下的构式语法研究的两大内涵特点。前者引出了构式语法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后者总结了构式语法理论所遵循的一些主要原则。此外,构式语法研究也要遵循基于用法模型的原则、方法,特别关注不同语境因素和使用频率对构式的句法语义影响,重视内省语料和真实语料,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当然,本文论述的基于用法模型视域下构式语法研究内涵特点更多的是一种研究理念而非具体的研究路径,本文期望能为进一步深入探究认知构式语法的具体研究路径提供一定的基础。

On the Connotation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age Model

MA Zhong-wei

Abstract : In the background of cross study of formalist and functionalist linguistics, the research based on usage model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ximization, non reduction and bottom-up. The key to its research is the real corpus and the frequency of use. The “constructive view” and “cognitive view” are tw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age model. The current research scope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still has much room to expand. The study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should also follow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usage-based model, especi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context factors and frequency of use on the construc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rospective corpus and real corpus, and combine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researches.

Keywords : usage-based model; construction grammar;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view; cognitive view

作者简介: 马伟忠,语言学博士,华侨大学华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学、理论语言学(E-mail:weizhongma@163.com;福建 厦门 361021)。

基金项目: 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7SKBS303);华侨大学华文学院课题(HW201805)。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398(2019)06-0129-10

收稿日期: 2019-02-05

【责任编辑 陈 雷】

标签:;  ;  ;  ;  ;  ;  

基于用法模型视域下构式语法研究的内涵特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