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赵晓

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赵晓

摘要:目的:分析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58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各29例。对于对照组患者,只采用西沙比利单独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洛赛克进行治疗,在4周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评估。结果:将治疗效果以“显著有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进行评估,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value<0.05)。结论: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性远高于单纯使用西沙比利治疗,同时可以缩短治疗周期并提升治疗的安全性,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方式,因此推广这种治疗方法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洛赛克;西沙比利;联用;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及肥胖患者,近二十年来,亚洲地区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泛酸、烧心等。反流性食管炎病程较长、且治愈难度大,因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阶段,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治疗主要是通过胃镜下观察及促胃肠动力药来完成的。有资料显示,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取得了较之于促胃肠动力药更好的疗效。因此,本文选取我院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58例,对其进行洛赛克+西沙比利联合用药治疗,并将治疗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样本资料情况

通过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58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择标准:1.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明确;2.年龄18周岁以上;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4.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超过1月。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各29例。实验组:29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患者平均年龄44.2±3.7岁;对照组:29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患者平均年龄45.1±2.9岁。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及治疗手段等临床统计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alue>0.05)。

1.2实验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沙比利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西沙必利片10mg/次,tid,饭前半小时口服用药,总疗程为4周。

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西沙比利+洛赛克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西沙必利片10mg/次,tid,饭前半小时口服用药,洛赛克20mg/次,qd8口服用药,总疗程为4周。

1.3疗效评价

治疗效果显著: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上腹痛、泛酸、烧心等全部消失或较之前呈现明显的好转,胃镜观察下患者的胃粘膜炎症得到明显改善,未观察到食管反流现象。

治疗有效:经过4周的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通过胃镜观察可发现患者的胃粘膜炎症反应减轻,未观察到胃食管反流现象。

治疗无效:经过4周的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好转,上腹疼痛及泛酸烧心症状仍存,胃镜下观察可见患者食管反流情况未得到好转,同时患者胃粘膜的炎症反应也没有好转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患者治疗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处理。

2实验结果

2.1从临床症状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在完成4周的治疗后,对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都有了好转。具体数据如下:实验组患者共29例,其中“治疗效果显著”患者10例,占比34.5%,“治疗有效”患者17例,占比58.6%,“治疗无效”患者2例,占比6.9%,总治疗有效率93.1%;对照组患者共29例,其中“治疗效果显著”患者5例,占比17.2%,“治疗有效”患者16例,占比55.2%,“治疗无效”患者8例,占比27.6%,总治疗有效率72.4%。因此可以说,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之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且这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value<0.05)。

2.2通过胃镜观察进行分析

在完成4周治疗之后,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通过胃镜进行胃粘膜炎症反应及食管反流现象的观察,数据如下:实验组患者共29例,其中胃镜下胃粘膜炎症反应减退、未观察到食管反流现象患者27例,占比93.1%,胃镜下胃粘膜炎症反应如常或存在食管反流现象患者2例,占比6.9%;对照组患者共29例,其中胃镜下胃粘膜炎症反应减退、未观察到食管反流现象患者21例,占比72.4%,胃镜下胃粘膜炎症反应如常或存在食管反流现象患者8例,占比27.6%。从影像学角度观察患者反流性食管炎愈合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二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value<0.05)。

3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消化内科的肠胃逆动力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泛酸等症状,从病理角度来说,由于胃酸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上皮细胞受到胃酸刺激出现水肿、充血等炎症反应,长期的胃酸刺激可能会导致食管黏膜出现糜烂性溃疡,增加其癌变的风险。

现阶段通常使用西沙比利这种肠胃促动力药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西沙比利可以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通过促进食管蠕动加速胃排空,减少了胃内容物反流的可能。而洛赛克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够作用于胃粘膜细胞的阳离子交换泵,从而减少胃腺体壁细胞分泌胃酸,显著降低了进入食管的胃酸,从而实现了对于食管黏膜的保护。

综上所述,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单纯使用一种药物不能实现胃内容物的迅速排空以及胃酸的分泌减少,因此,只有将两种药物合用才能最大化治疗效果。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西沙比利联合洛赛克对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因此值得在消化内科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冬生.雷贝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3):157+160.

[2]金秀连.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6):65+67.

[3]张意兰.46例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7,32(27):112-113.

[4]钟荣.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6,11(19):48-49.

论文作者:赵晓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赵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