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分析论文_马青

马青

益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在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KI)的作用。方法:以64例初诊Ph+ ALL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借助SPSS17.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其中化疗组均常规实施一线化疗,结合组均在化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给予AKI(伊马替尼)治疗。对比初次诱导、再次诱导缓解率和总缓解率,随访2年,统计6个月后、1年后和2年后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结合组初次诱导、再次诱导缓解率和总缓解率均远高于化疗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后复发率和死亡率及1年后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合组1年后复发率、2年后复发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化疗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对Ph+ ALL患者给予AKI伊马替尼治疗能够提高缓解率,控制远期复发率和死亡率,作用积极且显著,推广的价值较高。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费城染色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率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在成人ALL患者中的构成比较高,约为20%[1]。此类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复发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既往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方式与其它类型ALL患者相同,即均为常规的化疗方案,但是疗效不甚理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KI)的作用在于抑制酪氨酸激酶,并且可以借此改善Ph+ ALL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了进一步分析AKI在Ph+ ALL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特选取64例患者展开临床对照试验,并进行跟踪随访,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医院血液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初诊Ph+ ALL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均为成年人,且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均知情同意;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存在全身严重性感染者,依从性极差者,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者。借助SPSS17.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化疗组共32例受试者,共有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18-77岁,平均(38.9±6.7)岁;结合组共32例受试者,共有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18-75岁,平均(39.2±6.5)岁。组间临床资料对比均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化疗组均给予常规化疗,具体如下:长春新碱1.5-2.0mg/m2,第1、8、15、22天使用;柔红霉素30-40mg/m2,第1、2、3天使用;环磷酰胺600-800mg/m2,第1、15天使用;泼尼松40-60mg/m2,每天使用。每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结合组在化疗组的基础上给予伊马替尼,剂量为400-600mg/d,期间加强对血小板和粒细胞绝对值水平的监测,若发现前者<20×109/L或后者<1.0×109/L则停止使用该药。

1.3 观察指标

以初次诱导、再次诱导缓解率和总缓解率、不同时刻复发率和死亡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将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控制,患者主诉不适程度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指标显著改善甚至有部分恢复正常者记为缓解;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将临床症状再次出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再次严重异常者记为复发;将心跳和呼吸均停止者记为死亡。复发和死亡情况分别在6个月后、1年后和2年后统计并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7.0软件为统计学分析工具,利用其中的检验计数(%)资料,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刻缓解率对比

结合组初次诱导、再次诱导缓解率和总缓解率均远高于化疗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Ph+ ALL是所有ALL类型中预后最差的疾病之一,尽管有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但是远期死亡率仍比较高。既往一项临床跟踪随访资料显示[2],Ph+ ALL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8%,而积极探讨此类患者高效的治疗方案迫切紧要。但是Ph+是此类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受基因调控的影响使得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异常升高,进而促进病情发展。故此,临床医生需要对Ph+ ALL患者给予AKI才能进一步提升疗效。

本研究结果中,结合组初次诱导、再次诱导缓解率和总缓解率均远高于化疗组,且前者1年后复发率、2年后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远低于化疗组,可知Ph+ ALL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联用AKI不仅能够提高缓解率,还可控制远期复发和死亡的情况。伊马替尼属于目前市场上和临床上均较为常见的AKI之一,能够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产生选择性作用,该药物的应用能够增强机体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能力,从而降低酪氨酸激酶的活性[3]。此外,有既往研究报道指出,AKI在Ph+ ALL患者中应用还能够改善血象,并且不会增加院内感染、败血症、脓毒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KI伊马替尼在Ph+ ALL患者常规化疗的基础上使用不仅安全性较高,并且还能够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分泌和活性增强疗效,达到改善复发率和死亡率控制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建议对Ph+ ALL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同时给予AKI伊马替尼治疗,提高初次诱导和再次诱导的缓解率,降低远期复发率和死亡率,对改善Ph+ ALL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极其理想的临床价值,建议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霆.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引领治疗模式的转变[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29(2):181-185.

[2]贺晓美,何海龙,赵文理,等. 格列卫联合CCLG-2008方案治疗11例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6,21(3):166-168.

[3]李新星,墙星,张小南,等.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费城染色体阳性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预后[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5(13):1859-1861.

[4]张丽娜,李明会,尹青松,等.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J]. 中华内科杂志,2015,54(2):139-141.

论文作者:马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分析论文_马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