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_蒋新剑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_蒋新剑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泗淋中学 蒋新剑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它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德育。 在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好德育的机会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数学家事迹和数学史渗透德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利用它们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文化来渗透这种教育。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数学家为了寻求真理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奋斗,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朴实的学风。

培根说:“数学使人周密。”因此,数学能使人思维严惩缜密,熏陶人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良好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养成理智自律的习惯,还助于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有理有据的习惯。数学中的结论是确定性的,数学语言也是简洁精炼严谨的对错分明的,这使学生养成追求诚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自信心。由于数学学科比其它学科有更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有的数学问题较难,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困难,解决不了。这样会使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甚至成绩变得较差,最终导致厌学。那么我们在教学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树立信心,端正态度,将难点逐步分解,由浅入深以便问题的顺利解决。同时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做好积极迎接挑战的准备。这样学生们学习数学信心和学习兴趣明显增强,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逐步提高。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准确的科学态度,这种科学态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把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更好地指导于学生生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定理运用都是要严格证明的,稍有疏忽就会使解题出现错误。学生可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条辅助线的作出而绞尽脑汁,这无形当中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锻炼了一种顽强毅意志力,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作风。也使学生通过数学养成严谨、朴实的学风,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把品德教育与实际行动统一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身教胜于严教。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很多学生喜欢数学,往往是源于喜欢数学教师,源于教师高尚的师德,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通过自身个人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让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培养品德,完善性格。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备课、做课件、做教具,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手段,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使学生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树立了榜样。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团结、合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往往寸步难行,许多事情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才能办成。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自身特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在数学中很多概念和定理光靠老师讲解是起不够的,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和总结,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合作能力和团结精神等。例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这种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种情景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合本节课和学生特点的在教学中我利用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们主动参与学习,既为同伴的学习负责又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总之,德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识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中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必须注意方法上合情合理,因材施教,做到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这样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才能使数学学科与德育内容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这样的德育渗透才是自然的、有效的。

论文作者:蒋新剑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_蒋新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