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加上国家对河道治理整治力度加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但是可以看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影响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和解决,如何提高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效果,更好地促进生态水利的应用,是当前摆在水利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梳理,并就如何提升管理效能,加快生态水利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河流管理;生态水利
引言:
我国河流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规范,管理意识薄弱,从而造成河流的污染问题。建设生态河流,要设计好生态河流,需要对河流的综合因素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合理设计,保证其生态环保性。
1生态水利的相关概述
生态水利就是在维护和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科学利用水资源的一种途径或方式,它能够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特征。而足够的资金可以为生态水利工程提供良好的保障,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为它他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生态水利自身强调着社会,经济与环境的一致性,遵循着社会经济资源效益的公平原则,而它的开发利用是在协调人类,环境,经济和资源的情形下施行,进而满足人类用水需求。生态水利的开发和利用是遵循着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利用与之相对应的技术及方法,进而达到推动水利事业高效发展的目的。从宏观角度上看,生态水利的研究对象是生态和水利的关系,它主张要做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和自我恢复的前提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水利与传统的水利相比较,生态水利认为生态系统中的要素是人与水体,而自然和人对水利的需求是必须得到人关注的重点。生态水利的建设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优化水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生态水利建设。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河道的治理破坏了河道本有的功能
河道不仅是引水灌溉、行洪排涝的主要载体,还是很多生物生活的栖息地,更是沿岸居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源泉。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河道水质恶化,功能萎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现阶段传统的河道治理方法不顾河道本有的功能,治理过程中单纯的追寻自己的利益,严重破坏了河道流域的生态环境,使河道丧失生态的调节能力,河道的恢复力和生态抵抗力也不断下降,从而干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河道治理方法,因地制宜的寻找科学的生态水利建设措施,来保护我们的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
2.2人们对河道治理缺乏生态保护的意识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基本国策之一,现阶段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高,忽视河道治理过程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河道的治理过程中只在乎对河道治理的理论设计,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居民们将平常的日用生活垃圾倒入河道,推进在水域附近,造成河道淤积严重、岸坡垮塌,行洪能力逐年降低,许多农村河道成为断头河、臭水沟、垃圾场,使得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对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树立生态保护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人们有这个环保的意识,才能处处想到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才能去想办法治理环境,消除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威胁。
2.3河流水质的污染变得严重
在如今的河道治理中,水质污染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我国80%的河道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河道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乡镇企业的工业废水污染、农村养殖污染(水产养殖和禽畜养殖)、农村面源污染、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及废弃物污染等。由于缺乏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运行费用、河道管护资金投入及河流上游发展五小企业,大量污染物未经达标处理直排入河,致使河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破坏沿岸河道的生态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管理的具体对策
3.1制定河道治理战略发展规划,提升设计审查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所以要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在进行河道治理前要对工程项目对环境等破坏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对原有的河流、沟渠等尽可能降低冲击力和破坏力。在具体设计和审查时做到统筹规划,集中整治,对历史水系尽可能地保护,综合考虑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乡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与流域、区域水利专业规划相衔接,统筹布局。
3.2生态水利与河道治理
河道治理和生态水利建设对于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河道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部分,生态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的主要模式,河道治理,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也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标准化管理,生态河道治理需要考虑到基本的生态功能完善,要注重河道整体的风貌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要以自然资源修复和自我修复为主要功能,同时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有效的保护水资源,按照生态系统的自由规律去运行,从而合理分配水资源,实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也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和保障。
3.3使河道的自然状态得到恢复
在充分的保证水利工程和河道建设功能的前提下,生态水利工程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它的重要内容就是河道水土多样化和河道浅滩生物栖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丰富其结构,进而为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提供良好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在对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合理搭配周边环境与河道生态网络,将周边环境与河道生态系统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拓展自然生态系统的范围。
3.4 生态河道的建设
生态河道治理需要对河道进行科学布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根据当地水系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河道,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治理方案:一是在治理中突出生态治河理念,积极采用天然材料及生态复合型材料,如联锁式护坡、生态混凝土等,减少河道裁弯取直,尽量保持河道原有走势,积极营造亲水环境,促进人水和谐;二是结合农村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把河道治理与清淤清障、闸桥改造、截污治污、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增强河流引排能力、纳污净化能力,改善河流沿岸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水系沟通、河道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严格控制入河污染源等措施,以实现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治理目标。
结语
伴随着科学经济的迅速发展,河道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水利环境领域中,河流生态系统和水利工程之间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伴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河道治理理论和方法,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人们对环境的基本需求。而生态水利建设的出现不仅代表着中国水利技术的提升,还为我们解决现代河道治理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最近几年,在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工程被广泛的推广应用,而它所涉及的生态范围和剩下的问题也是相当广泛的。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应用的论述。
参考文献:
[1]邵志莹.烟台市莱山区铺拉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利)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6.
[2]邵志莹.烟台市莱山区铺拉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利)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3]马荣杰,李子健.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问题及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6,06:63+62.
[4]刘国印.白浪河治理工程中的生态景观设计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9.
[5]张龙.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7.
[6]陈奎,王中斌.试论现代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3):294-295.
[7]兰彬.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4):246.
[8]解苗苗,郭丰鑫.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实践探究[J].科技风,2016(08):88-89.
论文作者:周雪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河流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