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实践:2013~2014年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回顾_市场营销论文

思与行——2013~2014年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大中华论文,人力资源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IDC的数据,2013~2015年中国招聘相关服务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9亿元人民币。随着中国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入中国,并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以此同时,随着人才全球化流动的加剧,一批优秀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开始逐渐向海外扩张。2014年,科锐国际与英国老牌招聘机构安拓国际达成基于股权层面的战略合作,借助安拓国际覆盖全球133个分支机构,向海外进军。科锐国际将全球化的第一步瞄准东南亚,在香港和印度的班加罗尔建立了投行和高科技团队;并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建立现场和后台交付团队。2014年6月,智联招聘抢在世界杯召开之前宣布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让全球为智联招聘的上市踢了一场球。

      人力资源学科的跨界与整合衍生出新的业务需求和新的产品,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同时,也使得人力资源产业的边界不断被打破,新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态势正在改变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格局。

      产业链的纵深与整合

      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做大与做深成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两条全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做大者,除了自身产品线不断丰富外,也有将行业相关者资源进行整合,优势联合,共谋发展。关爱通是中智旗下中国首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非现金激励与认可解决方案的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员工关爱整体解决方案。2014年,关爱通将此前聚焦产品和服务的诉求转变为“爱”这个价值,通过资源的整合和联动,打造“爱在其中”的生态圈。将其业务所涉及的企业、企业员工、供应商和社会资源整合到这个生态圈中,联动各方资源与竞争优势,打造商业生态圈。

      在这个圈子中,企业购买关爱通的福利,采用积分的方式发放给员工,积分可以购买关爱通平台中各种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另外,由关爱通整合社会资源,采用封闭式平台,向关爱通客户员工提供特权购物通道的平台。

      通过生态圈的模式,使得不同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将平台做大,吸引更多伙伴加入生态圈,并使生态圈的价值不断被创造。通过这种B2B2C的方式,关爱遇打造的弹性福利平台将企业用户、企业员工和供应商链接起来,也为关爱通带来了年销售额近10亿元人民币的业绩。

      在人力资源业务垂直化延伸发展方面,2012年,光辉国际宣布完成第100万个高管测评,这个里程碑式的数字也显示了光辉国际在提供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方面的转变,目前为企业提供高级人才招聘服务依然是光辉国际的主要业务,但业务围绕招聘产业链不断深化,覆盖与招聘相关的培训、评估等一条龙式服务。即使在金融危机带来的艰难时刻,光辉国际进入相关领域的战略依然持续:1998年推出睿程,从高管搜寻向人才获取、咨询和沟通业务延伸;2006年,收购Lominger,为了领导力培养工具;2007年,收购Newman Group,加强人才获取和管理咨询;同年,光辉国际收购LeaderSource,主要业务延伸到高管辅导。其最新的收购动作是2013年,收购PDI Ninth House,加强评估、发展和培训业务。

      

      目前,光辉国际在全球提供高管寻猎、招聘流程外包、雇主品牌服务、人才测评与评鉴、入职管理、高管教练等服务。高管寻猎之外业务的财务贡献逐年上升。2013年,光辉国际发布新的企业品牌以显示其业务的转变。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移动化形态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2013年,上网设备中,手机的上升时速度最快,由2011年的60%上涨至85%;同时,在各类手机应用中,即时通讯类应用使用量占据首位,超过80%的手机用户会使用微信等即时通讯应用。

      事实证明,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力资源从业者及人力资源部门获取供应商信息的主要入口之一。与此同时,移动设备也为人力资源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商业模式与服务形式。

      营销推广平台

      移动化多在营销方面带来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营销推广平台:市场活动推送、公司产品信息推广。以微信为例,用户可通过微信完成工资单、社保单推送功能,通过微信版“雇员自助服务”查工资、查社保等功能,使得公众账号成为雇员信息获取最为便捷的方式,从而依托雇员人这一刚需建立B2C通道。

      弹性福利选择平台

      弹性福利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固定式福利的新型员工福利制度,员工可以从该平台的福利菜单上任意选择自己所需,更加强调“员工参与”的过程,让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专属”的福利组合。

      对于提供弹性福利管理的平台来说,移动化也是企业发展与创新服务的又一契机。借助移动端的布局以及承接第三方即时通信应用,能够更好地进一步拓展弹性福利选择平台,选择最优化。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有效控制福利成本,更照顾员工对福利项目个性化需求的双赢管理模式。

      微招聘猎头平台

      雇主建立移动版本和微信版CareerSite将成为大势所趋,这对招聘管理软件公司带来重大机遇。

      无论是职位搜索、职位推送还是微简历都已成为用户最基本的生活形态。对于在线招聘网站来说,要想在移动化的时代里谋生存,不仅需要让自己的产品线适应移动化趋势,更需要将终端移动化。

      预计2014年下半年,移动端将承载LinkedIn全球流量的一半以上。在移动终端上,每天有超过1500万次档案浏览和145万个工作岗位浏览,200多个国家的44000份求职申请。而LinkedIn入华在本土化方面也与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应用进行了非常深度的整合,将LinkedIn与微信在账号互通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双向绑定等。

      职业社交网站大街网也重点着力布局移动端,2014年先后推出基于移动端的招聘产品吐司、勾搭招聘以及小推鸡等。

      总之,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日益密切,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企业不仅可依托互联网等技术优势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商业模式,更拥有很高的竞争壁垒和利润率;互联网业的创新方向正在转向移动互联;人力资源服务业与移动互联的结合将会诞生全新的业务形态、商业机会。

      

      社交网络催生在线招聘“有机”生态

      据艾瑞咨询资料显示,社交网络自2009年以来呈现较快发展趋势,社交网络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络的过程中培养出对社交网络价值的体验和使用习惯已经深刻地为社交介入与撼动在线招聘孕育着良好的市场。

      与此同时,1.0版本的在线招聘网站及模式也已历经数十载,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低迷尽显。传统招聘网站Monster正在被挤到角落,垂直招聘网站Dice、高端人才招聘LinkedIn正当红;国内传统招聘网站如前程无忧等,正在退出舞台的中央,猎聘、拉勾网、大街网强势介入,这景象历历在目。但是,自2013年年中以来资本市场对在线招聘行业企业的融资热却再一次触动了整个行业的神经,整个在线招聘行业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发展态势。LinkedIn选择今年入华就是最好的证明,而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当前在线招聘市场不可忽视的特征符号:社交化。

      

      LinkedIn在企业社交招聘中占据绝对优势,2002年之初率先将社交与招聘相结合,创建了社交招聘的新模式,2009年开始步入快车发展轨道,并在今年年初与红杉中国、宽带资本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2014年2月25日推出中文测试版,宣布中文名为领英,3月6日LinkedIn中文网站领英正式开放注册,其用户数不断呈现爆发性的增长。截止2014年4月LinkedIn全球用户突破3亿,截至2014年5月,LinkedIn在中国用户数就已突破500万。从财务数据来看,LinkedIn在2013财年收入为15.29亿美元,其中招聘收入约8.4亿美元,同期传统工作公告板模式网站Monster仅为8.07亿美元。而相关数据也显示出,Monster的股价现已跌去80%,LinkedIn的市值却是Monster的三十倍,就连前程无忧的市值也是Monster的三倍。

      

      优势上的凸显使得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了社交招聘领域,一系列的职业社交平台风起云涌:新浪“微招聘”横空出世。

      2014年5月,新浪微博推出一款全新产品——“微招聘”,利用微博用户庞大的社交关系网络进军在线招聘市场。旨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职位要求,自动匹配和推荐候选人,由于微博平台有着每天6000万以上的活跃度可以承载微招聘的落地,这一举措,再次印证了在线招聘领域的社交化形态。

      不仅如此,各大传统招聘网站也开始纷纷试水社交招聘模式,以期为自己网站添加社交因素:智联招聘宣布与千橡互动集团联合推出商务社交网站——经纬网;中华英才网与智联招聘联手腾讯推出招聘组件“腾讯朋友”;前程无忧也推出了名为“机会敲门”的、有社交色彩的功能频道。

      “云”与“端”双管齐下

      根据Forrester Research公司预测,2014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为72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9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这一增速是一般IT技术市场的4-5倍。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市场!

      从全球云计算市场上看,美国所占的份额最大(60%),欧洲次之(25%),中国市场占比不足3%,但发展速度惊人。根据IDC统计,201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350亿元,2013年达到9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预计201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元。

      拥抱云计算

      云计算如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基于云计算的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的软件的多用户租赁模式让用户只需如使用水电煤一般,按使用量逐月支付服务费。与传统的以许可证为中心的“买断式”软件相比,更具成本优势。

      在这个千亿级市场中,几乎所有的IT企业都希望能够进入云计算领域,SaaS模式的人力资源软件扛着“终结软件”的大旗杀入人力资源软件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企业也在短兵相接中拥抱云计算。

      成立于2004年的Workday作为最早采用此模式的人力资源软件供应商,以其先发优势迅速累积客户资源,实现营业收入持续双位数增长,2015财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1.868亿美元。并在北美市场与Oracle正面冲突,抢夺后者大量大客户。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Workday也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自IPO之日起,就成为华尔街的宠儿,市值一度超过100亿美元。

      尽管至今终结软件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到来,但整个软件业的风向早已发生了改变。传统软件巨头如Oracle、Sap也纷纷加快云端人力资源软件的发展速度,除了重金收购-2011年,SAP以34亿美元收购人才管理软件公司SuccessFactors;2012年,Oracle19亿美元收购了Workday的合作伙伴Taleo;同年,IBM也花费13亿美元将Kenexa收入囊中,进军人力资源软件行业——现有业务的云转型成绩斐然:Oracle2014财年在SaaS领域的年度营业收入有望超过10亿美元。

      

      更好的消息是,1990~2000年间,许可证式企业软件的购买达到高潮,而传统软件的使用寿命通常在10~20年间,这也就意味着如今有大量的企业将会更换已有的管理软件,而这些企业极有可能选择基于云计算的模式。

      从“云”到“端”

      从2004年开始,Oracle加快布局云计算三个层面的产品:通过并购PeopleSoft、Siebel、BEA、Hyperion、Retek等各专门领域顶尖的企业级软件公司,并将这些CRM、人力资源和ERP等传统应用软件基于云的架构重写,以提供SaaS服务;整合全球广泛应用的中间件、数据库和编程语言(JAVA)基础构建PaaS平台(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与此同时,持续发力构建了l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集硬件、服务器、存储和基础软件为一体。

      Kronos公司是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和人力资本管理软件厂商,占有37%的美国市场份额,25%的世界市场份额的企业,为客户提供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近两年来,这家从生产打卡钟起家,以为企业提供考勤和时间管理的软硬件出名,到如今提供在云端的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的企业平均增长率保持在双位数。根据其最新财报显示,Kronos的营业额已经突破10亿美金。

      只有控制终端,服务才能落地。通过从“云”到“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劳动力管理应用软件(Kronos Workforce Central、Kronos Workforce Ready等)和考勤终端Kronos InTouch,通过商业智能,Kronos解决了大型跨地区企业从人力资源数据采集、分析、呈现、预测、规划等需求。

      技术每7~10年都会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苹果软硬件一体的成功模式,也会在人力资源行业得到印证,人力资源软件行业“云”与“端”双管齐下的局面还将持续演变。

      MSP:开启企业灵活用工新模式

      根据咨询机构Staffing Industry Analysts介绍,MSP即Managed Service Provider,管理服务提供商,帮助企业进行派遣制员工管理,主要职责包括项目统筹管理、汇报与追踪、供应商选择与管理、订单分配以及综合计费等。MSp项目致力于拓展派遣员工管理的范围,从临时雇员、正式雇员,到ICs(Independent Contractor独立合同工)和SOW(Statement of work工作说明书)供应商以及毕业生/退休人员人才池。

      MSP模式已在国外已实践了多年,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据Gartner预测,2013年全球管理服务MSP市场总销售将在680亿美元,全球管理服务MSP近年复合年度增长将超过16%。另一家公司Visiongain预测,到2016年,MSP市场将达到860亿美元。同时,未来企业服务将主要转向云服务。

      目前,已有多家人力资源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MSP解决方案,任仕达sourceright中的MSP解决方案侧重为企业搭建弹性人才供应链,同时规划未来需求,促进持续创新,帮助企业达成核心业务目标。Manpower则通过提供三种不同模式的MSP服务——供应商中立方、供应商主导方和供应商混合方,通过整合弹性员工管理、服务采购管理、招聘合作伙伴管理、资源整合管理为企业提供一揽子MSP服务解决方案。

      MSP解决方案强调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客户化程度高。MSP的理念是渠道即服务,把服务作为固定的透明月账单收费,细水长流源源不断支持商家的现金流,降低业务管理难度,减少经营风险。因此,MSP解决方案能切实改善人才招聘流程的连贯性、人才质量、招聘速度,帮助企业获得多样化人才的最具竞争力的渠道。具体而言,MSP可以为企业带来多项价值:

      ●降低了成本与提升品质

      ●降低合规风险

      ●全球协同与本地执行:具有结构性、规范性,以数据管理为基础的集中战略,配合本地化的项目经理,兼顾跨区需求和本地需求。

      ●采用的服务流程:实践验证的服务流程,从成本开支、可视程度和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优化。

      ●战略人才顾问的伙伴关系:人才顾问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建立应对变革、发展能力提升经营价值的伙伴关系。

      ●VMS技术:供应商管理系统(VMS)工具可为雇主人才供应链提供可视化管理,大型MSP供应商在全球管理供应商总数达数千之多。

      ●薪酬和管理:建立一个全面的架构,让雇主有效、快速并且风险最小地雇佣派遣员工。

      MSP有助于企业协调服务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运营部门对灵活用工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管理。MSP执行的是一种平台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服务生态系统,通过类似于“中间件”的理念解决了客户的个性化、灵活性的问题。企业采用MSP,可以将自身精力用于更具战略和变革性的事务上,这也是很多企业采用MSP模式作为长期人才战略的原因。在灵活用工方面,MSP模式也颠覆了企业传统的用工模式。未来,MSP将成为企业灵活用工的主流。

      “人力资本金融”业务,下一个金矿

      2013年,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互联网金融由于其高利润、操作简单、可视化,以及庞大的客户基础而迅速占领市场。

      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繁荣催生了多种创新的金融产品,以其较高的年化收益率成为职场人士财富增值的新选择。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冲击下,员工理财的需求不断受到刺激,企业年金等财富累积性计划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率的巨大压力。

      一般而言,企业人力资本支出包括薪资、福利、保险、健康、养老等多个项目的支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移动平台进行薪酬外包流程。

      ●利用APP或微信等移动工具来交付薪酬信息

      ●大幅度降低呼叫中心的成本

      ●提高了精准度和信息处理效率

      ●提供了移动化的ESS员工自助查询服务

      ●客户满意度提高,将服务留在了客户身边

      ●打通B2C服务通道

      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年金递延纳税政策被视为中国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信号,这一政策对企业、个人、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谓深远,由此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也将迎来历史新纪元。同时,年金税优政策的出台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及中介咨询机构等相关行业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年金新政的出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要审时度势,抓住这一人力资源发展史上重要的发展机遇。目前,美世、ADP、怡安翰威特等提供企业年金服务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已经着手通过调研、研讨会和论坛等形式,探讨年金新政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带来的薪酬福利战略和操作层面的转变、影响与应对策略。

      

      

      专家预计,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将直接带动企业年金市场规模的上升,预计未来三年保险公司每年受托资产和投资管理资产的规模上升速度将在30%以上,2014年企业年金累积规模将达到7687亿元,2015年达到或接近10000亿元,2016年将达到13000亿元。

      在员工强烈的财富积累需求之下,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在企业其他部门的配合和帮助下,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专业服务实现人力资源计划的有效落地。因此,“人力资本金融化”这一理念顺势而出。即如何采用成熟金融工具和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外部金融机构管理各种人力资源计划,满足员工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人力资源计划金融解决方案主要分为员工工资现金实施管理、各种薪酬奖金递延发放计划和补充养老金的实施管理、员工个人财富管理以及风险保障、股权激励计划的金融产品实施。

      年金递延纳税政策的出台,开启了中国人力资本金融元年,实现了政府、企业、员工以及相关服务业多赢的局面。无论是人力资源部门,还是中国的人力资源产业都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一场年金盛宴,即将开启。

标签:;  ;  ;  ;  ;  ;  ;  ;  ;  ;  ;  ;  ;  

思考与实践:2013~2014年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回顾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