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施工技术重点分析论文_钟立康

水电站施工技术重点分析论文_钟立康

河源市华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把水电站施工技术中难点含量较多的厂房施工、隧洞混凝土施工和溢洪道的实际施工作为重点进行了论述,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电站;施工;重点难点技术

1.水电站厂房施工布置和工序

1.1施工布置

水电站厂房混凝土的施工布置,必须要按照厂房形式、地形及水文条件、导流方式等,再结合施工布置统筹安排。在厂坝相连的枢纽中,要尽量的与坝体混凝土的施工布置相结合;如果是单独的厂房系统,那就需要按照规定进行专门的施工布置。当然,不管是哪种布置方式,都需要对其施工道路、施工场地、施工机械、临时设施等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在施工前形成生产能力,以便能够符合施工条件要求。

混凝土的水平运输,一般选择用机车立罐、自卸汽车、汽车卧罐等;垂直运输一般都选择塔机、门机或缆机。其主要的大型运输机械,应根据厂房的浇筑范围和起重机械的工作特性,并结合混凝土的水平运输方式,进行平面位置和立面高程的布置。施工初期,塔机或门机都布置在厂房的上下游,一般不设栈桥;后期根据施工需要,将塔机或门机转移至尾水平台或厂坝间等部位。

缆机由于机械特性及厂房结构特点,很少专门用于厂房混凝土浇筑。在坝体施工中若布置有缆机,可结合进行厂房下部结构的混凝土浇筑,但上部结构,仍需配备塔机或门机。厂房混凝土施工中,主要起重机械难以达到的部位,也可采用胶带运输机和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

1.2施工程序

厂房施工中的工序较多,如基础填塘、立模、扎筋、埋件、金属结构及机组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各工序必须密切配合,减少干扰。基础开挖处理完毕后,按温控要求进行基础填塘,满足间歇期后,浇筑底板混凝土。

尾水扩散段的墩、墙,分一层或几层浇筑,如采用倒“T”形梁作为顶板支承模板,须待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再架设倒“T”形梁,浇筑梁裆混凝土,待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方可浇筑上层混凝上。

钢蜗壳侧墙浇筑层厚3―5m,混凝土蜗壳侧墙浇筑层厚2―4m。蜗壳侧墙以上至屋顶以下的上下游墙,一般有重型和轻型结构两种。重型结构在吊车梁牛腿部位可作一浇筑层,其他各层高度3―5m;牛腿以上至层顶以下为一层。各层间设水平键槽,凿毛清洗后,再浇上层混凝土。轻型结构的柱、梁为现浇或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墙身多为砖砌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纠正模板变形,严格控制高程。

2.水电站特大断面尾水隧洞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根据尾水隧洞大断面施工特点,为保证底拱中部不出现脱空现象,底拱120度范围只在左右两侧进行模板安装。沿断面每侧设4块定型钢模,钢模面板通过紧贴预先安装的混凝土垫块来达到设计过流面要求,每两块模板间用u型扣扣牢,模板与环向或纵向背管用内螺母拉筋固定。环向背管采用中48mm的钢管,长度以1.7m为宜,以便于翻模时不影响到下一块模板。

2.2底拱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由导管直接入仓,先从底拱中部下料,覆盖完上层钢筋后,改从左、右两侧下料,使用临时挡板挡在翻模下端口,并插人混凝土内10~30cm左右,此时,视情况可放缓来料速度,以使入仓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不使过多的混凝土流人底拱下部。当混凝土上升至高出翻模下端口50~80cm时,视底拱混凝土的凝固情况,可抽出临时挡板。中部不立模范围根据在钢筋上安装的抹面刮轨将混凝土刮平、压实、抹平、收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立模范围浇筑时根据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现场实际情况,在初凝前先拆除最早收面处的一块翻模进行试翻,如砼塑性很小时,即可按浇筑时收面顺序拆除翻模,拆除翻模后及时利用混凝土原浆人工抹面、压光。

模板安装时注意将应将上一块浇筑时预留的最后一排拉筋与后浇块的拉筋通过加固围檩连接起来,以避免新老混凝土的搭接处出现错台。立模范围与不立模范围相交处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且防止混凝土不断往下堆积。同一层模板范围内混凝土应分层一次性浇筑完成,并作好浇筑起始与终止时间的记录,便于对翻模时间的控制。翻模范围内拉筋应选用锥套式的快易拉筋,通过扳手等工具将拉筋取出,禁止采用氧焊或电焊切割。

3.水电站溢洪道的施工技术分析

溢洪道是水库、河道 以及水电站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大多数的溢洪道都建筑在水坝的一侧,它的构造就如同一个大水槽,每当水库或者河道中的水位超过国家所标准的安全限度时,超过的水就会从溢洪道溢出并且向下游流走,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为了防止水坝因为水积的多,压力大造成被毁坏。 溢洪道 主要包括:进水渠 控制段 泄槽 出水渠等几个部分。当前,在建筑领域中将溢洪道分为两个部分,其划分的标准依照泄洪标准和运用情况而定,将其分为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正常溢洪道的作用是用来宣泄设计洪水,而非常溢洪道是用来宣泄非常洪水。在位置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按照其位置分为河床式溢洪道和岸边溢洪道。进而又会分为很多种。溢洪道的选型和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对溢洪道有了一定的掌握,作为建筑人员就要进行有效的施工,在有一定的技术下建筑比较经济合理的溢洪道非常的重要。

3.1工程情况的了解

溢洪道主要是由进口引水渠、控制段、泄槽段出口挑流鼻坎等组几个构造而成,其中一共启用了进口引水渠,控制段紧邻布置,泄槽段以下平行布置。要对溢洪道轴线水平投影长度有一定的测量。熟悉掌握溢洪道洞轴线与坝轴线的交角度数,洞脸坡为斜交顺向坡,侧坡为近正交坡。一般的溢洪道通过的地层为薄层钙质粉砂岩、板岩、泥质白云岩、泥质、白云质灰岩 等。但是在很多当地中他们的地质成分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一些岩体面中的结构面有原生的层面和软弱岩层,断层、裂隙等构造结构面及岩溶成因类型的结构面;通过的地层主要以Ⅲ类围岩为主,在强风化和少量地段围岩为Ⅳ类,有一部分地段要穿越溶蚀堆积物和跨塌拉裂岩体,围岩类型为Ⅴ类。在当地水库中的地质条件和地质情况来看,要选用更合理的岩层面来建筑。

3.2施工中难点的掌握

一般的来讲,对于溢洪道的开挖施工技术中普遍的难点都是是隧洞断面尺寸大、地质条件复杂,间有陡坡段和反弧段,且两条隧洞间距很小,这样对于保证洞室的开挖安全和成型质量的难度比较大,施工技术的要求性也比较严格。

3.3施工方案的制定

3.3.1施工现场中首先要保证施工道路的畅通,在施工中主要有洞外交通和洞内交通。洞外交通主要是指溢洪道在开挖工区中的主要实施道路,也就是说进行溢洪道洞身的主要施工道路。而洞内交通 就是指洞内地板 作为道路连接洞外施工道路的主要交通,这两项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3.3.2施工供风

在施工期间主要就是通风要良好,尤其是当工作人员在洞内作业的时候。一般的来讲洞挖用风主要是钻孔用风和通风、排烟、除尘用风。

3.3.3施工供、排水

在施工现场中,排水要即使处理,主要是很对洞内排水来讲。溢洪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基本无渗水、涌水现象,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条件,由于纵向降坡均较大,开挖时在一侧底板留设边沟,将洞内积水以自流形式排出洞外。同时,供水也要及时。

参考文献:

[1]张士君,董福平编著.小型水库的安全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2]何洪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传播. 2011(07).

论文作者:钟立康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水电站施工技术重点分析论文_钟立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